拟人的修辞手法定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拟人是一种修辞方式,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主要的作用】:在于使事物获得人的属性,便于抒发感情,使人感到亲切、易受感染。拟人,还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这就使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感染力。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当做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拟人可以通过形容词、动词或名词表现出来。

扩展资料:

拟人不仅不能违反所拟之物原来的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到物与人,以及其他物之间原有的关系,和支配它们的自然和生活规律。假如无缘无故地叫小鸟去访问鱼儿,鱼儿飞到天上去找月亮,这样的写法就很难认为是成功的。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当作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拟人化童话中的人格化的角色,并不等于生活中真实的人。他们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但仍然保留物的许多属性,既是人又是物。例如《风筝找朋友》中的风和风筝,既有人的特点,又有风和风筝的特点,风对风筝说:“你要是哭了,你的身上吸了泪水,就会变湿了,变得很重很重,我就推不动你,你也就飞不起来啦!”

风要是换成雨就不能推风筝,风筝换成汽车,也不会这么怕水弄湿,也不可能飞到天上去。太阳有很强的光和热,强光刺得风筝睁不开眼;热气又像火一样烫得风筝受不了。假如写月亮和星星也有这样的光和热,就不符合月亮和星星的属性了。文中的月亮,身子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就像个弯钩;星星闪亮着眼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12

    【定义】:是一种修辞方式,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主要的作用】:在于使事物获得人的属性,便于抒发感情,使人感到亲切、易受感染。拟人,还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这就使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感染力。

    【拟人句的运用形式】:(1)把动物拟人化。 (2)把植物拟人化。 (3)把一般的事物拟人化。

    【例句】:

    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花儿在秋风中笑弯了腰。

    夜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似乎正在对着你微笑。

    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挺拔高大的梧桐树,它比6层楼还要高,必须仰视才能看到它那像把大伞似的树冠;它像忠实的卫士,日日夜夜守护在校园里,“保卫”我们可爱的校园。

    天阴了,夜幕将天空压低,娩出深沉而浓烈的幻象,一轮圆月像是罩在子夜上的洁白面纱,光晕一片。

    这小青年话没有说几句,情绪就冲动起来。脸红脖子粗,像一只好斗的公鸡.

    盛夏,鸡冠花红得似火,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那绿油油的叶子像是刚刚刷上漆似的,充满生机。

    小池塘的青蛙身体大部分是胖胖的,有的身体足有七八厘米长。它们披着黄绿色或深绿色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它们的头又宽又扁,像一个三角形。它的头上鼓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长着大嘴巴小鼻子。

其他修辞手法举例:

【反问】

定义: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例句:

    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

    那怎么是一样的呢?\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

    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强调要珍惜时间。

    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 ——强调要保护环境。

    你们怎么能不承认错误呢?——强调要勇于承认错误。

    你们怎么能不回家呢?——强调不能不回家。

设问

定义: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主要的作用: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常见用法

    可以用设问做文章的标题,这样做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在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入,在关键性的内容上,设问说理。

形式:

    一问一答式:即提出一个设问句,紧跟着写一个答句。此种设问,能迅速集中读者注意力。

    几问一答式:即先集中提出一连串设问句。然后,集中加以回答。此种设问,能增强论辩力量,引人深思。

    连续问答式:即连续地使用一问一答式。此种设问,能造成一种步步紧逼、势不可挡之气势,具有强大的论辩力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15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拟人的例句:

1、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

拟人的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扩展资料: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

比喻, 白描,比拟,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 ,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

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列锦,连及,夸张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拟人

第3个回答  2019-12-10
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农业的变化真大!
第4个回答  2020-08-08
一组不是人的。东西的。写字人的动作就是银河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