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文章标题”的作用有哪些?

如题所述

1、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题目若是一个人或一件物品或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很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

2、语带双关,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

3、表明写作对象。

4、概括文章内容。

5、揭示(暗示)文章中心。

6、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7、用修辞,新颖独特,吸引读者。

8、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地点及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

9、如果以物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贯穿全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10、如果以人物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交代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6

1、交代(突出)文章主题,主旨。

2、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

3、暗示情节。

4、交代了写作顺序。

5、是文章行文的线索。

6、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作用。

7、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题技巧:

一、先看标题的本义:

内容(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二、再思考深层含义:

1、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双关等)

3、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4、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

5、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三、最后分析其效果 (题目本身特点)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2-29
1、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作用,如象征、比喻、一语双关等。
例:南京中考题《蔷薇几度花》,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蔷薇花”象征了老人淡然、不强求的品质。
《不要让一粒沙成为你的阻碍》,标题运用的比喻的手法,把小困难比作“一粒沙”。
《那扇门》,标题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既指生活中的“门”,又指孩子的“心门”。
2、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
例:鲁迅《一件小事》,标题交代文章写作内容——一件小事。
3、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
例:胡适《我的母亲》,标题交代文章写作对象——我的母亲。
4、交代写作顺序。
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标题交代文章写作顺序——空间顺序。
5、交代文章主题、情感。
例:聂华芩《亲爱的爸爸妈妈》,标题交代文章表达的情感——对爸爸妈妈的热爱。
6、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例:位梦华《旅鼠之谜》,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7、是文章行文的线索。
例: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文章以花开花落为线索。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4
1、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作用,如象征、比喻、一语双关等。
例:南京中考题《蔷薇几度花》,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蔷薇花”象征了老人淡然、不强求的品质。
《不要让一粒沙成为你的阻碍》,标题运用的比喻的手法,把小困难比作“一粒沙”。
《那扇门》,标题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既指生活中的“门”,又指孩子的“心门”。
2、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
例:鲁迅《一件小事》,标题交代文章写作内容——一件小事。
3、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
例:胡适《我的母亲》,标题交代文章写作对象——我的母亲。
4、交代写作顺序。
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标题交代文章写作顺序——空间顺序。
5、交代文章主题、情感。
例:聂华芩《亲爱的爸爸妈妈》,标题交代文章表达的情感——对爸爸妈妈的热爱。
6、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例:位梦华《旅鼠之谜》,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7、是文章行文的线索。
例: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文章以花开花落为线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