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帮助儿童顺利渡过入园分离焦虑

如题所述

孩子入园对父母来说是生活中的一个重大的艰难挑战。因为变化和分离对于母子都是极为困难的一件事。在孩子刚入园的这段时间里,帮助他适应环境,尽快度过入园分离焦虑期是至关重要的。入园分离焦虑时间延续的长或短,主要取决于家长的态度和行为,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儿童本身的先天个性。以下是给家长的一些提示。
Ø前奏曲。
以轻松和愉快的方式与孩子讲一下保教中心或幼儿园的事。您开始可以把这件事当一个故事讲给孩子。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豆豆去幼儿园”。在故事中将幼儿园的真实情况惟妙惟肖地描述给孩子。其中也把您对孩子的期待融入其中。这样,有一天您和孩子去幼儿园,孩子就会自然面对“似曾相识”的环境。当然,如果在入园之前,有几次到幼儿园孩子的准班级里“玩”的机会,将也会大大降低分离焦虑。
Ø
母亲(或接送人)的态度。
无论您内心多么的焦虑和紧张,无论如何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包括反复对孩子说幼儿园有多么多么好。您的态度和行为,往往是孩子入园焦虑升高和延长的直接原因。正是因为您的焦虑表现在言行之中,让孩子觉得入园是一件“重大事件”,因此而对幼儿园产生畏惧感。您没有必要有“负罪感”和“内疚感”。因为孩子早晚是“社会”的。您完全可以将此当做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而您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适应这个“新单位”。记住,我们能理解您的焦虑,但您无论如何要将焦虑深深地藏在您的心底,绝不要悲“形于色”。您表现的越自然,孩子的分离焦虑越低。妈妈的老神在在,是孩子心理安全感的最佳“港湾”。就像带孩子到医生那里看病打针一样。如果妈妈将自己的焦虑变成“别拍,打针一点都不痛”的嘱咐,那就无异于告诉孩子,“打针很疼”,必然让孩子心理没底,“恐惧万分”。最好的办法是您表现轻松,什么都别说。
Ø
接送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
早上送孩子,晚上接孩子,接送人的态度和行为一定要表现出一致性,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孩子的分离焦虑的持续时间。当然,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ü早上送孩子。
微笑,做简短告别,每次告别语都一样,招手说再见的方式不要改变。举例:“豆豆,妈妈下午5点来接您(此时孩子并不知道5点的含义,也不知道到下午5点钟的时间有多长,但每次说同样的话,让孩子心理有安全感。当孩子每天都能在同一时间看到妈妈时,他知道妈妈不会“抛弃”他,每天都来接他。分离焦虑开始减低)。再见豆豆!(使用哪只手以及再见姿势要保持一致)。”然后,以轻松的步伐离开孩子。记住,无论孩子有何种反应,送孩子的人一定不要回头看,一直走,直到离开孩子。否则,孩子和您自己的焦虑将成倍增加。ü晚上接孩子。
微笑,做简短打招呼,每次都说同一见面语,接触孩子的方式每天不要改变。举例:“豆豆,妈妈来接您了。”然后,给一个轻松的拥抱和见面吻。切忌:绝不要快步奔向孩子,一下子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又亲又搂,一副万分歉疚于孩子的态度和表情,甚至满脸泪水,大呼小叫地说“妈妈想死您了,豆豆!”接下来就是娘俩一起相拥而泣,大有世界末日之感。这样做的后果,仍然是会将入园分离焦虑时间成倍地延长。
Ø
照片或孩子喜欢的玩具等,可增加安全感。
如果能够将几张全家福的照片带给爱孩子的教师,放在教室中孩子能看到的地方,可增加孩子对幼儿园的认同。此外,如果孩子有特别喜欢的玩具,如小布熊,洋娃娃等(一定是安全玩具),或者小毯子,小衣服(有恋物倾向的孩子),可以带到班级里,也可以增加孩子的心理安全感。请配合老师的要求。
以上建议既有科学研究结果作为基础,亦有诸多的经验(尤其独生子女的家长经验)为参考。当然,决定入园分离焦虑时间延续的长短,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孩子自身的先天个性也是重要因素。初乐元体系中,有专门针对教师如何降低儿童入园分离焦虑的操作流程。重要的是,家长务必和教师进行默契的配合,让你和孩子以最短时间内解决入园分离焦虑问题,从而顺利通过人生中“第一次亲子分离”的“沉重”考验。祝你好运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21
第一,幼儿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的日常表现,并将详细情况记录在观察日记上,便于及时查看和总结规律,并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幼儿,做到个性化解决问题。
第二,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一方面了解幼儿入园前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和爱好,从而准备幼儿感兴趣的图书、玩具等,以帮助幼儿快速融入集体。另一方面与家长在教育上达成一致意见,指导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