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镇的文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流行于郯城一带的《喜歌》,是两千多年来当地青年男女举行婚礼时,由歌人(民间称为儿女双全者)领唱的民间叙事诗。它的歌词纯朴、典雅、幽默、明快、深刻,趣味盎然,琅琅上口,平白如话。在汉民族的婚俗中,郯城《喜歌》独树一帜,影响波及大江南北,特别是鲁苏皖地区传唱尤甚,被誉称为我国民族婚俗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它以喜庆、祝福、劝导的独特语言,渲染着热烈的气氛,传递着美好的祝福,播撒着温馨的劝导。郯城《喜歌》源远流长,我国传统作品《诗经》中所描述的婚俗礼仪,已初露端倪。宋代的《东京梦华录》又有进一步的描写和记述。后来的《芥隐笔记》及《辍耕录》,已对婚俗中特有的“新人下轿走红毡”“跨马鞍”等都有了较为细致的记述。《喜歌》以郯城婚礼进展顺序为线索的民间咏唱,结构严谨、自然、工整、完美。分《出闺》、《花轿到门前》、《新人走红毡》、《回手摸摇钱树》、《碰富贵斗》、《拜天地》、《洞房看新人》、《请新人出洞房》、《交杯酒》、《撒帐》等十大节。从《出闺歌》唱起,按照喜事的发展顺序递进,自然微妙地向人们展示了汉民族的婚俗特征。郯城《喜歌》在郯文化中有重要地位,也对汉文化有深远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