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拖欠工资迟迟不发怎么办?

我是在一家私人公司工作,有劳动合同,公司没有给上保险。三个月前,老板

说公司资金紧张,没有按时发下工资。后来以同样的借口拖欠了到现在,春节

前说因为资金不能到位,于正月十六上班,可今天到公司,老板又用同样的

话,要继续放假一个月等待资金。我们想集体告老板,如果官司打赢了,可是

老板没钱补发欠款,怎么办?他现在就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我该如何解决?

告赢了也拿不到钱怎么办?

1、  建议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单位这种违法行为;

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九条 【劳动监察】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

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3、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七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

对情况复杂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

扩展资料:

无故拖欠工资,是指用人单位在没有任何合法甚至合理的原因下的拖欠员工的工资的行为,超过《**省工资支付规定》的期限,延期支付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

无故拖欠工资,是无故拖欠工指用人单位在没有任何合法甚至合理的原因下的拖欠员工的工资的行为,超过《**省工资支付规定》的期限,延期支付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

拖欠工资是不合法的,如果双方有合同,被拖欠方可以把另一方告上法庭,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采取合法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不能采取绑架或者威胁之类的手段。

劳动部《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中对于“无故”作了排除性规定:

“‘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付薪时间未支付劳动者工资。

不包括:用人单位遇到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无法按时支付工资;

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在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后,可暂时过期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时间的最长限制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各地情况确定。

其他情况下拖欠工资均为无故拖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无故拖欠工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05

工资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拖欠克扣工资的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提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支付被拖欠克扣的工资和滞纳金。

第五十六条 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扩展资料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第八十六条 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 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08

解决方法如下:

    申请支付令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的,您可以向当地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您也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要求解除劳动关系,拖欠你工资的话,你可以以公司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为由单方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公司支付你经济补偿金(按照工作年限,每满一年补偿你一个月的工资,半年以上不到一年视为工作一年,不到半年补偿你半个月工资)和拖欠的工资。

    相关法规: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扩展资料:

单位拖欠工资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劳动者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解决:

1.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通常是劳动管理监察大队)。
2.可以直接申请仲裁(仲裁费用200-300元,如果你胜了全部由公司负担)。
3.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拿到仲裁书后15天之内到法院起诉。
4.根据国家规定在仲裁或诉讼的时候,可以要求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9-13

第一,你们应该确认老板是不是真的已经不具备发放工资的能力,如果人家真的是遇到很严重的问题,甚至变卖个人资产都无法发放工资那我劝你们出于人道还是给人宽限宽限。 

第二,如果他有能力偿还工资,比如还开着车,有住房,那你们就可以集体跟老板表态,要么给钱,要么就诉讼了。如果他还是找各种借口托,或者就说不给了,你们就直接投诉吧。

无故拖欠工资,是无故拖欠工指用人单位在没有任何合法甚至合理的原因下的拖欠员工的工资的行为,超过《**省工资支付规定》的期限,延期支付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拖欠工资是不合法的,如果双方有合同,被拖欠方可以把另一方告上法庭。

首先应该到所在市区的劳动局对你公司进行投诉,劳动监察大队会对此立案,留下你的基本资料.然后去你公司调查了解,事情属实他们会出面调解,并警告你公司的行为已违反劳动法,遇到拒不执行的公司他们会强制执行. 单位拖欠工资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你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解决:

1.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通常是劳动管理监察大队)。

2.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仲裁费用200-300元,如果你胜了全部由公司负担)。

3.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拿到仲裁书后15天之内到法院起诉。

4.根据国家规定在仲裁或诉讼的时候,你可以要求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如果判决下来了,一定要要求强制执行,变卖公司财产偿还。

5、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6、支付赔偿金。

《劳动法》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1)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2)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3)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4)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可以看出,无故拖欠职工工资,资方要支付拖欠工资、补偿金(25%拖欠工资额),必要时还要支付赔偿金(但要以造成实际损害为前提)。

扩展资料:

劳动部《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中对于“无故”作了排除性规定:“‘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付薪时间未支付劳动者工资。

不包括:用人单位遇到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无法按时支付工资;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在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后,可暂时过期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时间的最长限制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各地情况确定。其他情况下拖欠工资均为无故拖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无故拖欠工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7-18

一、申请支付令

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的,您可以向当地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您也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二、要求解除劳动关系

拖欠你工资的话,你可以以公司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为由单方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公司支付你经济补偿金(按照工作年限,每满一年补偿你一个月的工资,半年以上不到一年视为工作一年,不到半年补偿你半个月工资)和拖欠的工资。

三、相关法规

1.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2.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0条第二款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法院申请支付令。


拓展资料:

构成拖欠工资的行为:

拖欠工资,是指用人单位在没有任何合法甚至合理的原因下拖欠员工工资的行为,超过工资支付规定的期限(30天),延期支付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

《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因此用人单位应当在自然月结束的30天内结算工资。

如果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暂时无法按时支付工资的,经与本单位工会协商一致,可以延期在一个月内支付。延期支付工资的时间应告知全体劳动者,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参考资料来源:法律法规数据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