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沙壶和泥壶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紫砂壶,一种兼具实用和鉴赏双重价值的饮茶器具,用独产于江苏省宜兴的紫泥、红泥、团山泥、经拉、捏、焙、烧而成。其砂泥中含有较多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原素,由于矿区,矿区分布的不同,烧成时稍有不同,则色泽变化多端,耐人寻味,妙不可思。由于烧制火温较高,烧结密致,胎结细腻,又月肉眼看不见的细孔,所以透气而不渗水,因而 “泡茶色香味皆蕴” 、“暑月夜宿不馊”。紫砂壶的造型,则包含了创作者的奇恩匠心和心血,尢让人叹为观止。
  紫砂壶的价值在于它集壶泥、壶色、壶形、壶款、壶章、题铭、绘画、书法、雕塑、篆刻诸类艺术,共融于一体。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鉴赏紫砂壶款一方面是鉴别壶的作者,或题诗镌铭的作者,另一方面是欣赏题内容、镌刻的书画、还有金石篆刻。紫砂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被誉为“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 。
  紫砂壶的最妙之处在于“养壶”。由于紫砂壶体壁内有气孔结构,容易吸收茶汁,去除去味,留下浓郁茶香。用其泡茶,使用的年代越久,壶身色泽益愈加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汤也就越醇郁芳馨,甚至在空壶里注入沸水都会有一股清淡的茶香。初用新壶,应用茶汤煮,除去土味,也可使壶接受滋养。壶应经常擦试,并用手不断抚摸,不仅手感舒服,且能焕发出紫砂陶之本身的光泽。还可将沏好的茶,浇在壶身上,茶汤会被壶体表面吸收,再用养壶毛笔在壶表面经常刷洗。玉不琢不成器术,壶不养不出神,这种水滴石穿之功,不温不火之韵正是壶艺陶冶性情之境界。
  紫沙壶和泥壶最直观的区别就是制作的材料不同。紫砂壶得名于世,与它的制作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近代许多陶瓷专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时,均说起其为含有氧化铁的成份,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这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含有氧化铁,而在紫砂的“砂”。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有着细微的差别。紫砂与其它陶泥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是手感不同: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细而不腻,十分舒服。所以评价紫砂壶,其质表的手感是很重要的内容。

参考资料:http://spaces.msn.com/zishaju/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4
朱泥壶与紫砂壶的区别
从泥质的结构中分析朱泥壶的土质与建筑工程所称的红砖的土质可以说是完全一样,除了铅、硅、钙、石英为基本组成外,最大的特色是含铁量极高,(这一点与紫砂相类似,参看拙贴《闲话紫砂》)大约可达14%-18%,这也是朱泥壶会成为红色的主要成因。一般陶土如果含铁量4%左右,呈青灰色;7%左右,呈淡灰色;10%左右,呈土黄色;13%左右则成棕色或咖啡色。朱泥的蕴藏几乎遍布各地,这也是红砖成为最普遍的建材的原因。所以把红砖土淘洗筛选至100--160目便可得到最基本的朱泥了。
宜兴制壶艺人在得到最基本的朱泥后,再按一定比例加入石黄,调配炼制成做壶原料。石黄,在宜兴当地称小红泥,是从嫩泥中选出的。宜兴嫩泥矿主要分布在川埠砂山西北、伏牛山、香山等地,矿床接近地表,非常适宜开采。石黄的加入,大大的提高了朱泥的可塑性,使朱泥在加工拍制时延展性加强,泥片弯曲时不易断裂。所以很多朱泥老壶十分精巧细薄,泥片厚度大都在1mm--1.5mm之间,而未见紫砂有此表现。
所以从泥质的结构中分析,朱泥与紫砂中的红泥有着严格的区别。
从成品分析,朱泥壶的结晶度比紫砂红泥高出许多,烧成收缩率也比紫砂红泥高出80%以上(朱泥18--27%,紫砂红泥10--13%)由于收缩率大,使朱泥壶在烧成后壶体表面产生出或多或少的皱折,这些皱折在经久使用后,又只能看到而手却感觉不到,所以在玩壶高手中有“无皱不成朱”的说法。这一点在各个博物馆及壶友手中的朱泥老壶上均可印证。
由于泥性的不同,在预热烘干、高温、冷却这一烧制过程中,朱泥和紫砂红泥在任何一阶段中的处理方式都有所不同。首先,烧制温度不同,朱泥1000--1040度,紫砂红泥1100--1200度;其次,预热烘干时间必须比紫砂红泥长,因为朱泥的密度高、气孔小水分不易散发,只能用时间克服这个问题;甚至在高温带,时间也要拉长并缓慢升温,因为朱泥在烧成结晶过程中比较活跃,特别在最高温时特别剧烈,这是高结晶度泥质的特性;第三,朱泥的冷却过程也必须十分缓慢,否则极易炸裂。朱泥壶从泥料制作到烧制成型,成品率大约只有60%左右,这就是连许多制壶名家及成型老手也不愿多做朱泥壶的原因。这样的情形就为许多造假者提供了空间,估计是面上95%的朱泥壶都是以紫砂红泥冒充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那样多的商家众口一词的讲:“朱泥就是紫砂红泥”的原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