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产生经济危机?又为什么越来越严重?

为什么会产生经济危机?又为什么越来越严重?
人们多花钱不就行了吗?

全球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编辑本段新金融危机
出现世界性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乌云正在聚集,未来两年内,全世界将出现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机。这一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新的机遇。
资金流动逆转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
为什么未来世界将出现新型的金融危机呢?这要从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过去近十年来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格局谈起。
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过去近十年,受益于全球化的大趋势,经济不断繁荣,但这种繁荣的基础其实比较脆弱。这些经济体自身的储蓄相对不足,消费不断增长,经济的金融化趋势不断加强,其集中的表现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来支持其日益高涨的消费。这一格局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消费信贷链的破裂,集中的表现就是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次级房贷危机导致美国的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金融风险的成本,也使这些金融机构必须重新分配自己的资产,以降低风险。
反过来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发达国家的资金,以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为例,其证券市场上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国外。日益高涨的海外资金不仅推动了本地资产价格的高涨,也推动了本地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本地货币实际汇率的不断升值。这一系列过程为这些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埋下了种子,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两个地区:一是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不仅经常账户出现了占GDP10%以上的赤字,同时财政赤字也日益加剧,国内价格上涨的趋势愈演愈烈,而且,这些国家还实行了与欧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这无疑是写下了导致金融危机最佳的化学反应公式。
另一个非常脆弱的经济体,就是印度。虽然印度经济在过去3年内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长率,但是其宏观经济的情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印度的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证券市场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海外,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中央政府也是长期处于赤字状态。
综合考虑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一些经济情况,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未来两年之内,世界经济很可能发生资金流动逆转的情形,那就是几年前从发达经济体争先恐后涌入新兴市场国家、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资金,在发达国家重估风险的情况下,纷纷逆转涌回发达国家,加强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稳定度。这种趋势的形成无疑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直接的影响,并最终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形成。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1.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金融危机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羊群效应,它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理论上羊群效应会加剧市场波动,并成为领头羊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下述案例中烧饼就是领头羊.在现实经济中,次贷房贷是领头羊
2.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这里原创一个案例: 两个人卖烧饼,每人一天卖20个(因为整个烧饼需求量只有40个),一元价一个,每天产值40元.后来两人商量,相互买卖100个(A向B购买100个,B向A购买100个),用记账形式,价格不变,交易量每天就变成240元--虚拟经济产生了
如果相互买卖的烧饼价为5元,则交易量每天1040元,这时候,A和B将市场烧饼上涨到2元,有些人听说烧饼在卖5元钱1个,看到市场烧饼只有2元时,赶快购买.--泡沫经济产生
烧饼一下子做不出来,就购买远期饼.A和B一方面增加做烧饼(每天达100个或更多),另一方面卖远期烧饼,还做起了发行烧饼债券的交易,购买者一是用现金购买,还用抵押贷款购买.---融资,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购买,既没有现金,又没有抵押品,A和B就发放次级烧饼债券.并向保险机构购买了保险.---次级债券为次贷危机播下种子
某一天,发现购买来的烧饼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发霉,就赶快抛售掉,哪怕价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烧饼店裁员了(只要每天40个烧饼就可以了)--失业;烧饼债券变废纸了--次贷危机
抵押贷款(抵押品不值钱)收不回,贷款银行流动性危机,保险公司面临破产等。--金融危机
3.在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过程中,金融机构的金融杠杆和金融衍生品的发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4.更深层次
(1)超前消费长期积累酿成的恶果。美国长期盛行超前消费,鼓励人民买房子、买汽车、买高档消费品,银行为追求高额利润,向居民发放这样那样的信用卡,鼓励超前消费。“用明天的钱为今天享受”。“让美梦提前到来,让美梦成真。“能挣会花是时代的骄子”。说得天花乱坠,这种超前消费,在若干年中也曾带来暂时的繁荣。但这种预支未来购买力的行径,毕竟是“寅吃卯粮”,存在泡沫,一时的繁荣,带有虚幻的色彩。一旦经济不景气,出现大批失业者,还不出欠款,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急剧下降,美国次级债凸显于世人面前,银行呆帐成堆,一些投资银行面临破产境地。
(2)美国的银行为高薪所累。美国银行业长期来养尊处优,似乎是“天之骄子”。高层领导皆是高薪,年薪数百万美元比比皆是,中等白领阶层年薪也达数十万美元。银行业长期来由于借贷额巨大,获利甚丰,掩盖了矛盾,尽管年复一年支付高薪,但尚能过得去。一旦债务人难以偿付债款,出现成批呆帐,形成三角债。银行始则周转不灵,继则巨额亏损。于是大批裁员。若认真反思,高薪是过多地享用经济成果,含有剥削因素。或者说是一种“竭泽而渔”、“杀鸡取蛋”的愚蠢之举。
(3)美国目前缺乏新兴的产业。美国多年来常有新兴的产业引领世界潮流。如高速公路、汽车工业、航空业、电子通信业。如电脑的硬件软件、手机曾遥遥领先当许多国家尚处于萌芽状态,美国则已面广量大地形成产业。但近十年来,美国这些领先的产业已处于徘徊状态,而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迅猛追赶,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业发展神速,美国的优势相对削弱,或者说正在逐渐失去优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的金融危机积淀久,它启示人们从中吸取教训。我们要一切立足于本国的实际,办好我们中国自己的事情。这也是化解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之良策。
5.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对于中国影响,国家外汇储备部分损失了,出口困难了,经济增长减缓,失业增加,人们收入下降,消费减少,市场萧条.严重时会引起政局不稳定. 比起欧洲国家(如美国底特律汽车城已经是萧条得很了),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中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有一定的割裂,我国人民币实施资本项下的严格管理,国际游资冲击不大,现在美国已有70多家银行趋于倒闭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系统运行良好,经济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长。同时,国家也在通过扩张财政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40000亿拉动内需等措施,现在又进行了人民币汇率的下调,如果各项宏观经济措施实施有效,对于中国也就1年左右的时间能够过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02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史话
作者:工农兵学员
历史知识读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史话
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七三届工农兵学员
商务印书馆 1976年 北京

马克思恩格斯语录
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象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
危机是政治变革的最强有力的杠杆之一,……

列宁语录
危机是什么?是生产过剩,生产的商品不能实现,找不到需求。

目录
一、伴随资本主义的“社会瘟疫”—经济危机
二、自由竞争时期的经济危机
三、垄断时期的经济危机
四、震撼世界的三十年代大危机
掩盖着的虚假繁荣
全面危机的来临
走投无路,挑起战争
五、战后帝国主义日薄西山危机四伏

一、伴随资本主义的“社会瘟疫”——经济危机

在美国密执安湖畔的西南面,有一座盛产煤炭的大城市—芝加哥,黑人煤矿工人约翰一家就住在这里。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经济危机爆发了,约翰失了业。当他回到破烂低矮的小屋时,在寒风中发抖的孩子们扑向他追问道:“爸爸,为什么咱们家不生炉子?”“我失了业,没钱买煤。”“为什么失业?”“因为煤采得太多了,资本家用不着我了。”“煤太多了不能分点给咱们吗?”“他们的心比煤还黑,就是看着工人冻死,也发不了这种善心哪!”
这个故事鲜明地告诉人们: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就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不治之症。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生产,它就象一台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大机器,社会化程度越高,联系就越紧密,客观上要求生产有统一计划、统一安排。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机器设备、生产原料、以及生产出的产品都是资本家的私人财产,而资本家是为了赚钱而生产的,利大大干,无利不干,以获得利润多少来决定生产的品种和数量,这种生产的盲目性使整个社会生产呈现一片无政府的混乱状态。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在无限度扩大,假使劳动人民的消费水平也相应不断提高,那末,增加的商品也不会找不到销路了。但是,费本家是靠剥削工人的血汗发财的,他们恨不得从工人身上剥下两张皮、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使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人民连最起码的生活必需品都买不起,这就必然使资本家盲目生产出来的许多产品卖不出去,导致生产和消费、供给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而资本家是看着市场的价格行事的,只要价格没有下跌,生产还会无限扩大,商业资本家还会大批订货,资本家还会大量投资,造成市场上的虚假繁荣。一旦生产过剩掩盖不住的时候,虚假繁荣的资本主义大厦倾刻倒塌下来,“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就发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并不是说生产的东西多得超过了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而是资本家为了赚钱盲目生产,广大劳动人民工资低下,买不起这些东西所出现的相对过剩。美国格杉矶的一个牛奶公司石在一次经济危机中准备把172,748升的鲜牛奶倒人地沟,有人要求把这些牛奶用来救济挨饿的穷人。可是资本家怕人们有了鲜奶吃,不再买他们的牛奶,他们也就无法保持牛奶的高价,来牟取高额利润了,所以仍然把牛奶倒入了地沟。这个事实证明了上述的道理。
资产阶级虽然可以用强制的手段把粮食倒入大海,把牛奶倒入地沟,把衣服用火烧掉,使产品和消费的矛盾暂时得到缓和。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依然存在,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责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象“发疟子”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爆发一次,形成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经济危机的周期,就是指从一次危机开始到另一次危机的开始这段时间,每个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危机到来的时候,大批商品生产过剩,找不到销路,价格下跌,资本家大批解雇工人,缩小生产规模,大量毁掉商品,大批企业停工破产。经济危机持续一个时期后,由于生产的急剧缩减,企业倒闭等等,使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逐渐缓和下来,这时危机阶段转入萧条阶段。
在萧条阶段,社会生产不再继续下降了,但仍处于停滞状态。资本家为了摆脱困境,采取加紧剥削工人、提高劳动强度、改进生产技术、采用新式机器设备等办法,降低生产费用。在经过一段萧条之后,便逐渐转为复苏阶段。
在复苏阶段,投资逐渐增长,就业人数日益增多,物价缓慢上升,利润增加,整个社会生产慢慢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当社会生产超过危机以前的最高点的时候,也就由复苏阶段进入高涨阶段(也叫“繁荣阶段”)了。
在高涨阶段,生产迅速扩大,物价不断上涨,利润急剧增加,新企业不断涌现,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然而好景不长,正是在这种“繁荣”景象中,孕育着新的危机。因为生产力在迅速增长,资本家剥削却更严酷,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仍然极其低下,矛盾又重新尖锐起来,一场更深刻的危机又成为不可避免的了。资本主义制度正是在这个恶性循环中,朝不保夕,缓缓待毙。危机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达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的,“要消灭危机,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

二、自由竞争时期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经济危机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生产进一步社会化而出现的。
十七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起来,经过大约一百年的时间,随着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广泛发展,生产力大大提高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在不断扩大,资产阶级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纷纷要求改进技术,使用机器生产,到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了。机器的出现是工业革命的起点。1765年,一个名叫哈格里夫斯的英国织工,发明了一架新的手摇纺车,新纺车可以同时带动16一18个纱绽,哈格里夫斯用自己心爱的女儿珍妮的名字来称呼它。“珍妮机”的出现,迈出了工业革命的第一步。四年以后,技师瓦特又发明了蒸汽机。急切进行竞争的资本家立即采用了这些新式的工作机械和动力机械,大机器生产在工业各部门逐渐占了主导地位。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1790年,煤的产量从1700年二百六十万吨增至七百六十万吨,生铁从1740年一万七千多吨增至十二万五千吨以上。
机器的普遍使用,使资本家的钱袋子装得更满。资本家为了牟取暴利,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就利用大机器生产比过去手工业操作简单的特点,加紧剥削,他们千方百计降低劳动力价格,雇佣廉价劳动力,从而大批体力较弱的妇女和身体发育没有成熟的儿童,被卷人了劳动力市场,在英国,母亲们怕上工迟到而被扣工资或解雇,不得不进行堕胎,有的只好在机器旁分娩,分娩后又只好含着眼泪用鸦片、安眠药毒害自己的婴儿。在煤矿里,一群群十来岁的孩子在坑道里蜷曲着身子,用笨重的镐头凿煤。另一些孩子们在腰带上系着锁链,吃力地拉着煤车在地上爬行。儿童们被折磨得身体瘦弱,神情痴呆。马克思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愤怒地指出:“……工业象吸血鬼一样,只有靠吮吸人血——并且是吮吸儿童的血——才能生存。”
资本家为了榨取最大利润,除了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外,竭力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工人每天劳动十六至十八小时是很普遍的。沉重的劳动使工人心力交瘁,能够劳动的年限大大缩短,资本家就是这样以劳动者的累累白骨垫铺了资本主义社会所谓的文明、富足和繁荣。
工业革命使社会财富极大地增加了,但是,财富都集中在资本家手中,而广大劳动人民却日益贫困,工人的收人在总产值里此重越来越小,实际工资下降,失业人数增加,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条件恶化,工人低下的购买力使资本主义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卖不出去,于是,“大工业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时就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用来限制它的框框发生冲突了。”①经过“潜伏期”,1825年,第一次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了。
这次危机使英国所有的经济领域都遭到严重打击,在危机中,七十五家银行破产,三千三百零一家工厂倒闭,工人的工资急剧下降,在1810年英国纺织工人的每周平均工资为四十二先会六便士,而在危机期间则降到二十五先令六便士了。大批失业工人只好用土豆皮、青菜帮和烂水果来维持生活,全国各地不断发生罢工和饥民暴动。经济萧条连续四、五年,才慢慢复苏。
继英国工业革命以后,美、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都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资本家用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等办法加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在法国,工人的劳动时间长达十四至十八小时。在英国,1815年的时候,一个工人照管两架织四十支纱的机器,每天来回走动二十六华里;到了1832年,一个做同样工作的工人,就要跑上六十到一百二十华里以上的路程。这种敲骨吸髓的剥削手段,使资本家手中的财富越来越多,而工人阶级的收入却越来越少,从而,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更加尖锐起来,加上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的联系和相互依赖日渐加强,一场更深重的危机已不可避免。
1845一1846年,欧洲各国由于马铃薯病虫害和农业歉收,造成了严重饥荒,资本家和地主乘机进行粮食投机,粮价飞涨,很快就影响到工业。1847年,经济危机从英国开始爆发了,并迅速波及到全欧洲,造成全欧性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此以前的经济危机更加深重。1849年11月,仅英国九百二十家工厂中就有二百家关了大门,大批工人失业。工人的贫困化是惊人的,英国兰开夏棉纺业中,完全失业的工人高达70%;在英国伦敦最大的工业区怀特柴泊和拜特纳—格林的贫民窟中,不少是三代八、九口人挤在一间极为窄小的屋子里,很多人除了破破烂烂的工作服外没有其他衣服,晚上没有什么可盖的,只好睡在装着麦秸或刨花的麻袋上。在法国,1848年初,仅巴黎一处就有十万多工人失去了工作,工人的工资降低了50一60%,里尔的女工一个星期的全部工资只够买四斤面包。工人阶级忍无可忍,纷纷进行罢工斗争,革命形势一触即发。
工人阶级早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就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1847年经济危机到来前,法国丝织工人发出了愤怒的吼声:……
我们丝织工人,
一个个穷得赤身露体。
做大官的人,
要穿上外套,佩上织锦的胸绶。
我们给你织出了这些,
可是我们啊,可怜死了也没有一块布来装殓。
就是我们这些丝织工人,
一个个穷得赤身露体。
但是,我们的天下快要来到,
你们的天下就要拉倒。
那时啊,我们将织出
旧世界的葬服,
因为起义的雷声已经响彻云霄,……
“1846年和1847年工商业的不景气和农业的歉收引起了1848年的革命。”①1848年六月起义时,失业工人提出了“不给面包就革命”的口号,巴黎工人高擎红旗、攥紧拳头发出了“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的吼声,他们筑起街垒,举行了武装起义,其它各地区的工人起义也彼伏此起。革命洪流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猛烈地冲击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这次革命的爆发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各种基本矛盾激化的结果。经济危机则成了革命的导火线。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欧洲、北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贸易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加强了,竞争更加激烈。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必将突破英国和欧洲的范围,而成为世界性的了。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了。这次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它不仅波及了英、法、德等欧洲国家,还开始对一些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国家产生了影响。这次危机,使美国冶金业和纺织业生产缩减了20一30%,铁路建设削减一半,造船业生产缩减了四分之三。英国工业生产倒退了三、四年,其他各国的生产也普通下降。
但是,在自由竞争阶段,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所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般说来周期较长;自1825年危机后,于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和1873年爆发了五次经济危机,大约十年左右爆发一次。另外危机时间也较短,每次危机过后,资本家又改进技术,添置新设备,大规模地进行固定资本更新,生产还在增长。十九世纪各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兴建铁路,使农民大批破产,农村自然经济瓦解,增加了劳动力的来源,并扩大了国内市场。资产阶级对海外殖民地的侵略和掠夺,过剩商品得到倾销,同时榨取了大量廉价原料。资产阶级还能运用这些转嫁危机的办法,较迅速地摆脱困境。

三、垄断时期的经济危机

十九世纪后三十年,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各国资产阶级广泛利用最新的科学发明,竭力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加强对本国劳动人民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残酷剥削。从美国的工业区纽约、芝加哥到英国的曼彻斯特、德国的鲁尔区,机器隆隆、浓烟滚滚。新式炼钢法的广泛采用,使世界钢产量在三十年间从五十二万吨激增到二千八百三十万吨,在动力工业方面,广泛使用新的蒸汽涡轮机和内燃机。铁路从二十一万公里发展到七十九万公里;汽船代替了帆船。另外,电话、电灯、电车、无线电也都被一一发明出来。生产迅速的发展,使唯利是图的资本家们对原料、市场需求的胃口越来越大,因此竞争也跟着激烈起来。尤其是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资本家你争我夺,互相吞并,“大鱼吃小鱼”的竞争空前激烈,从而使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造成了生产集中。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自由竞争发展到了顶点,他们开始成立同业、跨业、跨国等不同形式的公司、企业,出现了垄断组织。在美国十一座大城市里,到处都是几家大百货公司开设的分店,那些竞争失败破产的小老板只好卷起行李到大公司里当小职员。美国洛克菲勒财团,就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老洛克菲勒原来只是个做小本生意的投机商人,后来,他看准新兴的石油工业有利可图,就开了一个炼油厂,设立了美孚石油公司。在1873年危机里,老洛克菲勒凭着那套巧取豪夺的钻营手法,先后兼并了四百个中小企业,又过了九年,美孚石油公司就成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托拉斯。①和美国一样,各国的垄断组织也都纷纷出现。垄断逐渐代替了自由竞争,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后,使竞争更加尖锐和剧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愈来愈猛烈。
1873年发生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各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它使美国的工业连续两年走下坡路;使德国工业降了足足六成;法国棉花消费量,由于纺织业严重萎缩,减少了44.3%;一向自诩财力雄厚的大英帝国也被弄得一蹶不振,它从这一年开始的经济萧条,拖了整整十一年。就在工业危机迅速蔓延的时刻,第一次资本主义世界性的农业危机也接踵而来,并与工业危机交织在一起。它首先从自然条件好、新开发土地多的美洲开始,接着就蔓延到欧洲、澳洲(今大洋洲)各个角落,持续了二十年左右。
到了1900年,一场更加严重的经济危机又扑向资本主义各国。在危机发生的三年中,各国垄断组织相继崛起,美国的托拉斯达三百一十八个,德国的卡特尔达三百八十五个,俄国的辛迪加达一百五十个。随着工业资本的集中,银行资本也日益集中,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相结合,形成了金融资本。一小撮金融资本寡头控制了整个国民经济,决定国家的重大政策。因此,“1900年的危机,是现代垄断组织史上的转折点。”①于是,在二十世纪初就完成了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虽然生产力比白由竞争阶段有所发展,但资本家垄断组织为了自己的专利,垄断了先进技术资料不加应用,严重地阻碍了技术的进步。同时,由于资本家大搞资本输出,从殖民地获取高额利润,掠夺的财富越来越多,他们对生产的兴趣越来越小,以剪息票为生,寄生性充分暴露出来。所以帝国主义是腐朽、垂死的资本主义。
垄断组织出世不久,帝国主义的辩护士就大吹大擂,叛徒考茨基也煞费苦心,忙着抛出了“超帝国主义”的谬论,硬说资本主义进人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可以组成“国际联合的金融资本”来“代替各国金融资本的互相竞争”,这样,战争就消除了,经济危机也从此绝迹,一个“人类持久和平的新纪元”就会从天上掉下来了。对这种谬论,列宁尖锐地批驳说:“所谓用卡特尔消除危机,这是拚命替资本主义粉饰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谎话。相反,在几个工业部门中形成的垄断,使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所特有的混乱现象更加厉害,更加剧烈。”①事实正是如此,当资产阶级刚刚渡过了1900一1903年的经济危机,1907年的危机又接着袭来。考茨基之流的谎言就彻底破产了。
垄断时期的经济危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所以它就有了新的显著特点。
一、危机程度加深。以美国工业生产的核心——钢和生铁的产量来说吧,二十世纪以前的两次危机时,它们的下降幅度只在百分之十和二十中间跳来跳去,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生产下降幅度加大,在1907年的经济危机中,就骤然下跌了百分之四十左右。另外,工业生产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慢。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6.3%,而这以后的三十年里却只有5.8%了。
二、危机周期变短,危机萧条阶段拉长。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每次危机周期平均相隔十年,而开始出现垄断以后,情况就不同了。从1873年到1907年的短暂时期内就先后出现了五次危机,平均七年一次了。在以前,危机阶段过后较快就出现生产上的复苏和高涨。但是到了垄断阶段,萧条时间拉得很长。
三、危机难以渡过。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危机的警报一出现,资本家就忙着更新设备,扩大国外市场,来勉强渡过困境。但是进入帝国主义后,由于垄断组织的腐朽性,更新设备的积极性降低了,国内市场比以前更小、更窄,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越来越深,国外殖民地都瓜分完毕,转嫁危机的出路也越来越小了。因此,资本家就越来越感到难于渡过困境。
第2个回答  2009-01-25
以前的经济危机是生产力过盛,而金融危机,是由于金融衍生品管理不善导致的。可以说,每次危机的问题都在于银行。
所谓的越来越严重只是我们还不清楚危机会蔓延到哪些部门。多消费必然会促进经济增长,所以现在才出口转内销爱,家电下乡等等。
第3个回答  2009-01-23
简单说,有泡沫就要破灭,泡沫还没进干净就要使劲挤!!
第4个回答  2009-01-23
当你对未来没信心的话,你还敢乱花钱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