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历是什么?(60字左右)快点啊

快点啊! 到6点!快啊!

春节的来历

春节古称“正旦”、“岁首”、“三元”等。1911年12月31日,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在发布的《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中,明确将年称为“春节”。

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春节”之名正式例入中国节日法典,春节俗称“过年”。

春节的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发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事物,并劝他快往山上躲避“年”兽,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是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赶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里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也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光火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以为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到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才恍然大悟,赶紧跟乡亲们说了乞丐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大家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家家灯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传友道喜问好。这个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22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一说最早在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农历的正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情况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节日的时间相信和农业劳作影响有关;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都有谷穗成熟的形象。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除夕”,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钱和熬年夜(守岁)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一年的最后一天守到下一年的第一天。
不同时期春节的时间也不一样。夏朝为岁首;商朝为四季大祀中的冬祀。也有说古代所谓“春节”,意思是春天的节序,曾经还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有时也泛指整个春季。汉武帝时推行太初历,才明确规定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以之为夏历新年。
春节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游动。立春在2月4日或2月5日。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9-28
春节古称“正旦”、“岁首”、“三元”等。1911年12月31日,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在发布的《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中,明确将年节称为“春节”。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3-24
春节的来历
春节古称“正旦”、“岁首”、“三元”等。1911年12月31日,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在发布的《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中,明确将年称为“春节”。
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春节”之名正式例入中国节日法典,春节俗称“过年”。
春节的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发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事物,并劝他快往山上躲避“年”兽,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是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赶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里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也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光火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以为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到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才恍然大悟,赶紧跟乡亲们说了乞丐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大家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家家灯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传友道喜问好。这个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