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是怎么来的?

如题所述

苍蝇是由苍蝇卵发育来的。苍蝇的生命历程是以天数来计算的,它的卵期约1天,幼虫期3至6天,蛹期3至7天,从卵发育到成虫只需7至14天。

苍蝇产下卵后约1天就可孵化成蝇蛆,蝇蛆的食物有禽畜的粪便、垃圾和一些腐烂物质。蝇蛆非常活跃,不停地翻来搅去,蝇蛆成熟后就爬到周围较干燥环境如疏松泥土、锯末等处化蛹,若食物表层干燥,也可在食物的表层化蛹。然后从蛹中爬出来就成苍蝇了。

扩展资料:

苍蝇的防治方法:

1、搞好环境卫生,密闭储存垃圾粪便垃圾、粪便是蝇类的主要孳生物。要对每一处孳生地进行调查登记,并提出改造方案。尽可能使垃圾、粪便的保存密闭化,从而减少蝇类孳生繁殖。

2、杀灭蝇蛆:用杀幼虫的方法防治蝇类有缺点,由于孳生蝇类的介质常常是变动的,因而不论使用生物还是化学杀幼虫药剂,都需要定期施药。幼虫接触低剂量的杀虫剂,还会诱导抗性产生,杀幼虫药剂还可能伤害幼虫的自然捕食者。

3、采用多种方法杀灭成蝇:杀灭成蝇的方法很多,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非药物的捕蝇笼诱捕十分有效,每周更换新鲜诱饵。还有粘蝇纸粘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苍蝇 (双翅目蝇科动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1
苍蝇和蚊子的由来 (彝族)

从前,有个姑娘名叫阿奴,她父母双亡,只好在大爹家过日子。
阿奴家大嫫双脚一粗一细,走路一甩一甩的,人们叫她甩脚大嫫。这甩脚大嫫良心很坏,对阿奴非常刻毒,天不亮就叫阿奴起来挑水,上山背柴,稍不如意就打阿奴,不给阿奴饭吃。
这地方有个习俗,清明节要杀生祭祖坟。这年清明节快到了,甩脚大嫫就想要杀阿奴祭祖。离清明节还有几天,甩脚大嫫就把阿奴叫起来,给她好东西吃,只是不让出门。
清明这天早上,甩脚大嫫叫自己的姑娘阿姝去山上撕松毛来摆席,自己在家里磨刀,单等阿姝撕松毛回来就要杀阿奴。
阿姝很同情阿奴,故意撕了些有雀屎的松毛回来。阿嫫怪阿姝不会做事,叫阿姝在家里看着阿奴,不要让她跑了,自己背着背兜重新去撕松毛。
阿嫫走了,阿姝就赶紧开门放出阿奴来,叫她快跑。阿奴只以为今日定要死在甩脚大嫫手里了,一个人在悲戚地哭泣,不防阿姝会来放她。阿奴何尝不想逃跑,但又怕自己跑了,甩脚大嫫怪罪阿姝,所以不想连累阿姝。阿姝急切地说:"阿奴姐,你只管逃命吧,阿姝我自有办法。"阿奴还不想走,阿姝一把把阿奴推出房门,自己在房里反锁上门。阿奴哭着说:"好妹妹,我忘不了你的大恩大德"。说完便哭着跑了。
甩脚大嫫撕松毛回来,不见了阿奴,便狠狠地问阿姝:"阿奴咋个跑了?"阿姝说:"你才出门一会儿,阿奴就跟我要水喝,起先我不想给她喝,可她老是嚷着口干要喝水,我就打了碗水开门递给她,那知她不接水,反手把我拖进房来捏我的脖子,把我捏昏了,她就跑了。"甩脚大嫫半信半疑,狠狠地打了阿姝一顿,只好去杀猪祭祖。
阿奴跑出去后,找了个很富有的婆家。一天,她托人带信给阿姝,叫阿姝去她家。阿姝按阿奴说的路找着去。饿了,就摘杨梅和黄葩果吃,渴了,就捧山泉水喝。阿姝走呀走,见前面有个村子,走到村头,见一个背着小娃的女人,便上前去问:"大嫂,请问这村子可有个叫阿奴的女人?"
那女人听问,转过身一年看是阿姝,惊喜地叫道:"阿姝妹妹,我就是你阿奴姐呀!"说着过来拉着阿姝的手,激动得流下了泪。
阿姝细细一看,果真是阿奴,只是比以前变白了,变俏了。
阿奴领着阿姝回了家。阿姝住了三日,要回去了,阿奴舍不得让阿姝去受甩脚大嫫的气,叫她不要回去了。阿姝说回去叫着阿爹来。
阿姝回到家,就挨了甩脚阿嫫的骂。甩脚阿嫫说,要去砍根刺棍来打她。甩脚阿嫫提着刀出门去砍刺棍,阿姝就和阿爹讲了去阿奴家的情况,叫着阿爹去阿奴家了。
甩脚大嫫砍得刺棍回来,不见了阿姝,就去问外人可看见。有人告诉她阿姝和她爹朝那条山路去了,甩脚大嫫就朝站着那条山路追去。
阿姝和阿爹到了阿奴家,阿奴夫妇热情招待。过了一天,甩脚阿嫫也找到了阿奴在的村子。见阿奴抱着小娃在门前玩,她认不出是阿奴,便走上去要饭吃要水喝。阿奴见是甩脚大嫫,便故意问她:"老大嫫,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甩脚大嫫听问,便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对阿奴讲了,最后还恶狠狠说:"找着阿奴和阿姝,要用刺棍打死她们!"
阿奴回去抬来饭,端来水,让甩脚大嫫吃喝。
甩脚大嫫吃饱喝足,又要起身去追阿姝。阿奴说:"老大嫫,瞧你老巴巴的,走路又不方便,我给你只马骑着去吧。"阿奴就拉来一只马给甩脚大嫫骑,甩脚大嫫说:"只是我的脚不好,怕骑不稳。"阿奴说:"我拿根索子把你的双脚紧紧地绑在马鞍子上,就骑得稳了。"
阿奴把甩脚大嫫的双脚绑在马鞍上,又拿了个布袋给甩脚大嫫说:"这是团冷饭,给你在路上肚子饿时吃。"甩脚大嫫便骑着马带着冷饭上路了。
甩脚大嫫骑着马追了半日,没追上阿姝。甩脚大嫫肚子饿了,想打开阿奴给她的布袋吃冷饭。可是一打开,从布袋里"嗡嗡嗡"的飞出些麻蜂,把她叮得大哭大叫,马也被叮得拼命狂跑。前面有棵丫叉树,马直冲过去,甩脚大嫫的上半身被撞倒在树叉里,双脚被马扯断拖着跑了。
那马跑了一圈,又驮着甩脚大嫫的双脚回到阿奴家门前,阿奴从马鞍上解下甩脚大嫫的双脚说:"要吃人的臭良心,让你去吃吧。"说完便丢得远远的。过了几日,从甩脚大嫫双脚那里飞出两种虫,一种是苍蝇,一种是蚊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1-08

“鸡生蛋,蛋生鸡”这类问题我们就不再讨论了。那是几亿年前起源时的问题,既然已经成为过去式,我们就说说现在。

现在的苍蝇自然是从卵来,各个地方都有可能成为苍蝇产卵的场所,变质的食物,下过雨的水坑,畜禽粪便里,过于湿润的花草地地里等等,卵在适宜条件变成蛆,蛆在适宜条件下一定的时间变成蛹,蛹变成苍蝇。

第3个回答  2019-07-10
消灭蚊子是保证人的身体健康,避免疾病传播的关键。蚊子的-生经过卵,
幼虫(孑孓),蛹、成虫四个时期。蚊喜欢把卵产在清水中,如小河水,雨水洼、水塘、池沼、稻田及山涧流水等处;在温暖的季节里,卵大约三天就可孵化为孑孓并开始吃水里生长的极小的微生物及原生动物等。它们靠着身体尾端的两个气孔靠近水面吸取空气。孑孓经过蜕皮,最后停止吃东西、活动减少而变为蛹。大约两三天后,蛹又来到水面蜕去皮而羽化为成虫(就是蚊子)飞出来。雌雄交配大多在清晨或傍晚,先是雄蚊围绕矮树顶,屋檐、窗口或空旷处成群结队地飞,雌蚊看准机会加入队伍,在飞行中很快进行交配。雄蚊只吸草汁,花蜜过活,不吸血。雌蚊在交配后必须吸血(人或动物的血)卵才能发育成熟,所以只有雌蚊才能传播疾病。雌蚊饱吸一次血能产一次卯,一生可产卵六至八次,每次200-300粒,所以早期消灭一只蚊子,等于消灭了几百只,上千只。知道蚊子的生活史与繁殖场所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应用这些知识大力灭蚊。蚊子的幼虫最易扑灭,因为孑孓必须生活在水中,如能填平低地,疏导积水,经常清理存水的器血,孑孓无处生存,灭蚊就一定会收到好效果。黄昏天暗蚊子开始往屋内飞,所以这时灭蚊效果最好。而屋内墙角、天花板、床底和座椅背后等是蚊子最喜欢躲的地方,因此,喷射气雾剂的时候,要特别留意。在生物学上,苍蝇属于典型的“完全变态昆虫”。它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蛆)、蛹、成虫四个时期,各个时期的形态完全不同苍蝇是在白昼活动频繁的昆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夜间则静止栖息。活动、栖息场所,取决于蝇种、季节、温度和地域。在某些季节,厩腐蝇、夏侧蝇、市蝇也会侵入住宅内。大头金蝇、丝光绿蝇、丽蝇、伏蝇、麻蝇等则主要活动、栖息于户外。
苍蝇的活动受温度影响很大。它在4~7℃时仅能爬行,
10~15℃时可以飞翔,20℃以上才能摄食、交配、产卵,30~35℃时尤其活跃,35~40
℃因过热而停止活动,45
~47
℃时致死。
苍蝇善于飞翔。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6~8
千米,最高每昼夜飞行8~18
千米。但平常多在孳生地半径100
~200
米范围内活动,大都不超过1~2
千米。
苍蝇的越冬方式颇为复杂。既能以蛹态越冬,也能以蝇蛆、成虫方式越冬。在北方寒带、温带地区,自然界看不到活动态的家蝇,但在人工取暖的室内仍有成蝇活动,蔬菜大棚温室往往成为翌年春暖时苍蝇大量孳生的发源地。在江南和部分华北地区,冬季平均温度在0
℃以下,苍蝇能够巧妙地以蛹态越冬,少数地区也能发现蛰伏的雌蝇的被畜禽粪覆盖的蝇蛆。在华南亚热带地区,平均气温在5
℃以上,苍蝇不存在休眠状态,可以继续孳生繁殖。
简单的说,苍蝇和蚊子也要有生存繁衍的地方,只要它们需要的条件合适它们就产生了。它们和人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也是生物链的问题。
来源
http://www.mok123.com/
第4个回答  2019-08-19
这要根据生物学的知识来解答
这是由于苍蝇的长期的自然选择所决定的
在地球常年温度稳定的时候,各种各样的苍蝇会在不同的时间出生。
但由于地球气候的变化,在秋冬季节出生的苍蝇会因为找不道食物或者是天气原因而饿死,经过长期的进化,在这种季节出生的苍蝇数目逐渐减少,最后灭绝
所以苍蝇一到夏季就有了,而到了秋冬季消失,这是自然规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