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高中数学必修2(A版)3.2.3书97-99页的教参即教案及备课笔记和说课资料

请予文字方式给出,拒绝网址。非常感谢~我就有20分将全部送出!
急啊!急啊!
急求高中数学必修2(A版)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二节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即3.2.3书97-99页)的教参即教案及备课笔记和说课资料

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形式特征;
(2)会把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化为斜截式,进而求斜率和截距;
(3)会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化为一般式。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3、情态与价值观
(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2、难点:对直线方程一般式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设想
问 题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1、(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每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关于 的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吗?
(2)每一个关于 的二元一次方程 (A,B不同时为0)都表示一条直线吗? 使学生理解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用分类讨论的方法思考探究问题(1),即直线存在斜率和直线不存在斜率时求出的直线方程是否都为二元一次方程。对于问题(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要判断某一个方程是否表示一条直线,只需看这个方程是否可以转化为直线方程的某种形式。为此要对B分类讨论,即当 时和当B=0时两种情形进行变形。然后由学生去变形判断,得出结论:
关于 的二元一次方程,它都表示一条直线。
教师概括指出:由于任何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关于 的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同时,任何一个关于 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
我们把关于关于 的二元一次方程 (A,B不同时为0)叫做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简称一般式(general form).
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与其他几种形式的直线方程相比,它有什么优点? 使学生理解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的与其他形 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发现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与其他形式的直线方程的一个不同点是:
问 题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式的不同点。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能够表示平面上的所有直线,而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方程,都不能表示与 轴垂直的直线。

3、在方程 中,A,B,C为何值时,方程表示的直线
(1)平行于 轴;(2)平行于 轴;(3)与 轴重合;(4)与 重合。
使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系数和常数项对直线的位置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过的与 轴平行和重合、与 轴平行和重合的直线方程的形式。然后由学生自主探索得到问题的答案。
4、例5的教学
已知直线经过点A(6,-4),斜率为 ,求直线的点斜式和一般式方程。 使学生体会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转化为一般式,把握直线方程一般式的特点。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检查、评价、反馈。指出:对于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一般作如下约定:一般按含 项、含 项、常数项顺序排列; 项的系数为正; , 的系数和常数项一般不出现分数;无特加要时,求直线方程的结果写成一般式。
5、例6的教学
把直线 的一般式方程 化成斜截式,求出直线 的斜率以及它在 轴与 轴上的截距,并画出图形。
使学生体会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化为斜截式,和已知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求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方法。 先由学生思考解答,并让一个学生上黑板板书。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由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求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方法:把一般式转化为斜截式可求出直线的斜率的和直线在 轴上的截距。求直线与 轴的截距,即求直线与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此可在方程中令 =0,解出 值,即为与直线与 轴的截距。
在直角坐标系中画直线时,通常找出直线下两个坐标轴的交点。
6、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个解与坐标平面中点的有什么关系?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之间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关系,体会直解坐标系把直线与方程联系起来。 学生阅读教材第105页,从中获得对问题的理解。
7、课堂练习
第105练习第2题和第3(2) 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评价。
问 题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8、小结 使学生对直线方程的理解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1)请学生写出直线方程常见的几种形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比较各种直线方程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
(3)求直线方程应具有多少个条件?
(4)学习本节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9、布置作业
第106页习题3.2第10题和第11题。 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学生课后独立思考完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09
自己编起来吧!!!
1.斜率及斜率公式:

倾斜角:

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

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点斜式:

斜截式:

两点式:

截距式:

一般式:

3.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4.方程组的解与交点个数的关系

直线系方程:

5.两点间距离公式:

中点公式: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直线与方程教案
例1:已知直线l1的倾斜角α1=300,直线l2⊥l1,求l1、l2的斜率。

例2:一条直线经过点P1(-2,3),倾斜角=45°,求这条直线方程,并画出图形.

例3:三角形的顶点是A(-5,0)、B(3,-3)、C(0,2),求这个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

例4:已知直线m的倾斜角θ的余弦值等于 ,在y轴上的截距为-2,求直线方程。

例5:求过点P(-5,-4),且与y轴夹角为 的直线方程。

例6:一条直线经过点A(-2,2),并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1,求这直线的方程。

例7:求通过点P(2,3),并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

例8:求斜率为k且被两坐标轴截得线段为定长m的直线方程。

例9:已知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比y轴上的截距大6,且过点(4,4),求其直线方程。

例10:已知直线经过点A(6,-4),斜率为-,求直线的点斜式和一般式方程.

例11:把直线l的方程x-2y+6=0化成斜截式,求出直线l的斜率和它在x轴与y轴上的截距,并画图.

例12:直线l过P(3,2)且与l′:x+3y-9 = 0及x轴围成底边在x轴上的等腰三角形,求直线l的方程。

例13:已知点P(6,4)和直线l1:y = 4x,求过P点的直线l,使它与直线l1以及x轴在第一象限内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最小。

例14:若一直线l被直线l1:4x+y+6 = 0和l2:3x-5y-6 = 0截得的线段的中点恰好在坐标原点,求这条直线方程。

例15:已知直线方程l1:2x-4y+7=0,l2:x-2y+5=0,证明l1‖l2

例16:求过点A(1,-4)且与直线平行的直线的方程.

例17:求与直线l1:Ax+By+C = 0平行的直线方程。

例18:求和直线2x+6y-11=0平行,且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6的直线方程。

例19:△ABC中,A(1,1),B(3,5),C(5,-1),直线l‖AC,且l平分△ABC的面积,求l 的方程。

例20:求过点A(2,1),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的方程.

例21:已知三角形两顶点是A(-10,2),B(6,4),垂心是H(5,2),求第三个顶点C的坐标。

例22:求经过原点且经过以下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的方程:

例23:已知两条直线l1:x+my+6=0,l2:(m-2)x+3y+2m=0,当m为何值时,l1与l2(1)相交(2)平行(3)重合

例24:已知两条直线l1:x+m 2y+6=0,l2:(m-2)x+3my+2m=0,问当m为何值时,
l1与l2 (1)平行(2)重合(3)相交

例25:求点P0(-1,2)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

例26:求平行线和的距离.

例27:已知l1:Ax+By+C1=0,l2:Ax+By+C2=0,求l1与l2间的距离。

例28:求与直线3x-7y+5 = 0的距离为2的直线方程。

例29:求两直线l1:x+y-2 = 0,l2:7x-y+4 = 0所成角的平分线方程。

例30:求过点P(1,2)且与两点A(2,3),B(4,-5)距离相等的直线l的方程。

例31:求过点P(1,1)且被两平行直线3x-4y-13 = 0与3x-4y+7 = 0截得线段的长为4的直线方程。

例32:求经过两已知直线l1:x+3y+5 = 0和l2:x-2y+7 = 0的交点及点A(2,1)的直线l的方程。

例33:设直线方程为(2m+1)x+(3m-2)y-18m+5 = 0,求证:不论m为何值时,所给的直线经过一定点。

直线与方程教案
例1:已知直线l1的倾斜角α1=300,直线l2⊥l1,求l1、l2的斜率。
解:l1的斜率k1=tanα1=tan300=
∵l2的倾斜角α2=900+300=1200,
∴l2的斜率k2=tanα2=tan1200=-tan600=-
例2:一条直线经过点P1(-2,3),倾斜角=45°,求这条直线方程,并画出图形.
解:这条直线经过点P1(-2,3),斜率是 k=tan450=1.
代入点斜式方程,得y-3=x+2,即x-y+5=0
这就是所求的直线方程,图形略
例3:三角形的顶点是A(-5,0)、B(3,-3)、C(0,2),求这个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直线AB过A(-5,0)、B(3,-3)两点,由两点式得

整理得:3x+8y+15=0,即直线AB的方程.
直线BC过C(0,2),斜率是k==-,
由点斜式得: y-3=-(x-0)
整理得: 5x+3y-6=0,即直线BC的方程.
直线AC过A(-5,0),C(0,2)两点,由两点式得: =
整理得:2x-5y+10=0,即直线AC的方程.
例4:已知直线m的倾斜角θ的余弦值等于 ,在y轴上的截距为-2,求直线方程。
解:∵cosθ= ,0≤θ<π
∴k = tanθ=,得y = x-2
例5:求过点P(-5,-4),且与y轴夹角为 的直线方程。
x-y+5-4= 0 或 x+y+5+4= 0
例6:一条直线经过点A(-2,2),并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1,求这直线的方程。
解法一:设直线方程为 += 1,则有:+= 1, |ab|= 1))
解得a = -1,b = -2 或 a = 2,b = 1
∴直线方程为 += 1或 += 1
解法二:令y-2 = k(x+2)
从y = 0得x = --2
从x = 0得y = 2k+2
∴|(+2)(2k+2)|=1
得k = -或k = -2
例7:求通过点P(2,3),并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
解:设直线方程为 += 1,则有:
+= 1 得a = 5
∴直线方程为 += 1
又:直线过原点 k = ∴y = x
例8:求斜率为k且被两坐标轴截得线段为定长m的直线方程。
解:设直线方程为y = kx+b,则有:
b2+= m2 即 b = ±
∴y = kx±
例9:已知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比y轴上的截距大6,且过点(4,4),求其直线方程。
解:设直线方程为y-4 = k(x-4),则:
(4-,0),(0,4-4k)
∴4-= 4-4k+6 得k = 2或k = -
即y-4 = 2(x-4)或y-4 = -(x-4)
例10:已知直线经过点A(6,-4),斜率为-,求直线的点斜式和一般式方程.
解:经过点A(6,-4)并且斜率等于-的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是:
y+4=-(x-6)化成一般式,得4x+3y-12=0.
例11:把直线l的方程x-2y+6=0化成斜截式,求出直线l的斜率和它在x轴与y轴上的截距,并画图.
解:将原方程移项,得2y=x+6
两边除以2,得斜截式y=x+3
因此,直线l的斜率k=,它在y轴上的截距是3,
在上面的方程中令y=0,可得x=-6,即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是-6.
由上述内容可得直线l与x轴、y轴的交点为A(-6,0)、B(0,3),过点A、B作直线,就得直线l.(如右图).
例12:直线l过P(3,2)且与l′:x+3y-9 = 0及x轴围成底边在x轴上的等腰三角形,求直线l的方程。
解法一:求k
解法二:求l与x轴的交点坐标
例13:已知点P(6,4)和直线l1:y = 4x,求过P点的直线l,使它与直线l1以及x轴在第一象限内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最小。
解:设l与l1的交点为Q(x1,4x1)(x1>1),则直线l的方程为y-4 = (x-6)
∴ l与x轴的交点为R(,0)
S△=
10x12-Sx1+S = 0
由△≥0,得:S≥40
当S=40时,x1=2,此时:
x+y-10 = 0
例14:若一直线l被直线l1:4x+y+6 = 0和l2:3x-5y-6 = 0截得的线段的中点恰好在坐标原点,求这条直线方程。
解:设l:y = kx
由 得x = -
由 得x =
∴-+= 0 k = -
得l:x+6y = 0
例15:已知直线方程l1:2x-4y+7=0,l2:x-2y+5=0,证明l1‖l2
证明:把l1、l2的方程写成斜截式l1:y=x+,l2:y=x+

例16:求过点A(1,-4)且与直线平行的直线的方程.
解:已知直线的斜率是-,因为所求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因此它的斜率也是-.
根据点斜式,得到所求直线的方程是:
即.
例17:求与直线l1:Ax+By+C = 0平行的直线方程。
解:∵所求直线l的斜率k=-
∴所求直线方程为:y = -x+b
即:Ax+By-Bb = 0
也就是Ax+By+b′= 0
例18:求和直线2x+6y-11=0平行,且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6的直线方程。
解: 设所求直线方程为 2x+6y+b=0
则有:(0,-),(-,0)
∴S = = 6
b2 = 144 b = ±12
即:2x+6y+12=0或2x+6y-12=0
例19:△ABC中,A(1,1),B(3,5),C(5,-1),直线l‖AC,且l平分△ABC的面积,求l 的方程。
解:∵kAC= = -
∴设l:y =-x+b 且交AB于D
∵l平分△ABC的面积
∴= = = +1
∴D点坐标:x =,y =
则:= -+b
得 b =
∴l:x+2y-13+5= 0
例20:求过点A(2,1),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的方程.
解:直线的斜率是-2,因为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所以它的斜率为:
根据点斜式,得到的方程:即.
解法二: 设所求直线方程为 x-2y+b = 0
则:2-2×1+b = 0 得b = 0
∴l:
例21:已知三角形两顶点是A(-10,2),B(6,4),垂心是H(5,2),求第三个顶点C的坐标。
解:∵kBH = 2 ∴kAC = -
∴lAC:y-2 = -(x+10)
又 BC‖y轴 ∴C(6,-6)
解法二:∵kAB = ∴kCH = -8 又H(5,2)
∴lCH:y-2 = -8(x-5)
又BC‖y轴 ∴C(6,-6)
例22:求经过原点且经过以下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的方程:

解:解方程组
所以, l1与l2的交点是(2,2).
设经过原点的直线方程为,把点(2,2)的坐标代入以上方程,得,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
例23:已知两条直线l1:x+my+6=0,l2:(m-2)x+3y+2m=0,当m为何值时,l1与l2(1)相交(2)平行(3)重合
解: 当= 时,= ,解得m = -1或m = 3
当= 时,= ,解得m = 3
∴(1)当m≠-1且m≠3时,l1与l2相交
(2)当m =-1时,l1‖l2
(3)当m = 3时,l1与l2重合。
例24:已知两条直线l1:x+m 2y+6=0,l2:(m-2)x+3my+2m=0,问当m为何值时,
l1与l2 (1)平行(2)重合(3)相交
解: 当m = 0时,l1:x+6 = 0,l2: x = 0,此时l1‖l2
当m≠0时,= 得m = 3或m = -1
= 得m = 3
∴(1)当m = 0或m = -1时,l1‖l2
(2)当m = 3时,l1与l2重合
(3)当m≠0,m≠-1且m≠3时,l1与l2相交。
例25:求点P0(-1,2)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
解:(1)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2)因为直线平行于y轴,所以
例26:求平行线和的距离.
解: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例如取P(3,0),则点P(3,0)到直线的距离就是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因此:
.
例27:已知l1:Ax+By+C1=0,l2:Ax+By+C2=0,求l1与l2间的距离。
略解:(0,-)∈l1
d =|A·0+B×(-)+C 2|/=|C 2-C 1|/
例28:求与直线3x-7y+5 = 0的距离为2的直线方程。
解:设P(x,y)是所求直线上一点,则:
= 2
|3x-7y+5|= 2
∴ 3x-7y+5±2= 0
例29:求两直线l1:x+y-2 = 0,l2:7x-y+4 = 0所成角的平分线方程。
解一:设P(x,y)是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则:
= 得 5(x+y-2)=±(7x-y+4)
即:x-3y+7 = 0(舍)或 6x+2y-3 = 0
解二:∵k1= -1,k2= 7
∴ = 得 k = (舍)或 k = -3
例30:求过点P(1,2)且与两点A(2,3),B(4,-5)距离相等的直线l的方程。
解:∵l与x轴不垂直
∴可设l的方程为:y-2 = k (x-1) 即:kx-y+2-k = 0
得:=
k = -或 k = -4
∴所求直线方程为:4x+y-6 = 0 或 3x+2y-7 = 0
例31:求过点P(1,1)且被两平行直线3x-4y-13 = 0与3x-4y+7 = 0截得线段的长为4的直线方程。
解:∵两平行线间的距离为:= 4
∴所求直线与平行线的夹角为45 0,设其斜率为k,则:
|,1+k)|= 1 解得k = -或 k = 7
所求直线方程为:y-1 = 7(x-1) 或 y-1 = -(x-1)
即:7x-y-6 = 0 或 x+7y-8 = 0
例32:求经过两已知直线l1:x+3y+5 = 0和l2:x-2y+7 = 0的交点及点A(2,1)的直线l的方程。
略解:x+3y+5+λ(x-2y+7) = 0
将A(2,1)代入得:λ=-
∴l:3x-41y+35 = 0
例33:设直线方程为(2m+1)x+(3m-2)y-18m+5 = 0,求证:不论m为何值时,所给的直线经过一定点。
略证:方程化为x-2y+5+m(2x+3y-18)= 0
∴ 得(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