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健康的?

如题所述

1)爱。爱是婚姻的基础,也是建立家庭的基础。爱可以包容一切事物,能够带来真、善、美和希望。当爱的体验消亡时,婚姻、家庭就濒临崩溃。家庭成员对爱的表达是相互需求的,如相互安慰、相互陪伴、相互尊重、相互照顾、相互谅解等,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把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看作是自己不可分割的部分,与家人同甘共苦,分忧解难都是表达爱的方式。

(2)沟通。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提供了表达爱的机会、交流思想感情和增进了解的机会。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与公婆或岳父母之间,都要通过倾听倾诉、分担、分享、表达爱心、同情心等来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谅解、帮助与接纳。如果不注意相互沟通或不及时沟通,家人之间就会逐渐积累淡漠、疏远、猜疑等不良感受,慢慢地家庭危机就会悄然萌生,所谓“家和万事兴”。

(3)抚育2-3个孩子。一孩太少了,风险太高,失独无解。二孩太好了,雪中送炭,两全其美。三孩也好,如条件允许,属于锦上添花。北大教授穆 光宗: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属于高风险家庭。清华大学潘 妙良教授:凡是独生子女的家庭都是在走钢丝。

(4)尊重。家庭成员中的每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职位高低,无论挣多少钱,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应得到家人的接纳。让人愉快、保持情绪稳定,给人带来安全感、心情舒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27

1、创造好环境。家庭环境的实质是亲子之间的信任关系,在家庭教育中,信任是前提,教育是手段,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基础没有建立好,当我们欲以言教来说服对方,效果甚微。所以,创造“最好”的家庭教育,应当建立真诚、信任的家庭环境。

2、树立好榜样。只有当我们自己明确了“最好”的人生方向,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培养孩子。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跟我们学的,我们不应一味地只去修正孩子,修正自己就是在帮助孩子;培养孩子,也是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应当在自己身心上多下功夫,不断长养智慧,开阔人生格局,提升生活意趣。当我们自己变成“最好”的模样,才能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3、营造家庭学习气氛。很多孩子在家里学习的时候,很容易被身边的一些小事情所吸引,从而没办法好好静下心来学习。那么家长就要打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比如孩子聚精会神学习的时候,父母也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在一旁看看书。

第2个回答  2022-10-10
一、对孩子的爱应该强调“有理性的爱”。

我退休之后一直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做服务家长的工作,遇上一大批家长走了弯路再找到我,她们的共性是在“爱的无条件“上理解有误会,和对教育中的自由发展理解有偏差。

我们不应该把爱当做和孩子的交换物,对孩子本质上就应该报以爱的根本态度,所以教育才讲“有教无类”。这是爱的无条件。可是,以爱为本质的爱的教育却是有价值观的,是讲利弊的。一些家庭教育正是因为在孩子人生之初只讲了所谓的无条件的爱,没有仔细考虑教育的因果、教育的利弊、利弊的长远,因而陷入到溺爱之中。
二、成功的家庭教育不是控制孩子,而是“控制”家长。

我在基层看到了许多家长的控制欲,他们不分阶段一味地“一管到底”,永远是“我领导,你执行”,他们满足于孩子的执行力,满足于孩子“永远听话”。

有一回一位母亲咨询我,因为他的儿子原先很听话,她怎么安排,孩子都很好地执行,从早教到学前到入学,她安排得好,孩子执行得好,她自己很自豪,周围妈妈们都在夸她教育有方,都在向她学习。那时候我已经发现了潜在的问题,提醒了她,告诉她不要满足于孩子在他律之下的听话,听话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他律底下生出自律,执行当中释放主动,这个培养应该是重中之重。因为我们家长们习惯于等事发了才觉知。我提醒了她,但她当时还没理解,结果事情叫我言中了。到了一年级的下学期,孩子突然不听她的了,她咨询我时很愤怒,很伤心。其实问题不在孩子,在我们。
三、健康的智慧的家庭教育具有预防的特点。

家庭教育最忌讳我们大人前边不留神给孩子染上毛病,然后使自己后边的工作带上明显的“发火教育”的特点,让自己的教育变得困难重重、事倍功半甚至完全陷入破坏性结局!比如我们早期不重视给孩子养成守秩序、讲规则、懂节制,结果孩子已经成为任性、霸道、自私的孩子;我们学前不重视培养孩子学习的动力和好习惯,结果孩子进入小学后完全不想学习,只想着玩等等。我们家长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因为这样的缘故,让自己在孩子进入小学以后的家庭教育变得举步维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2-27
家长教育孩子,同时也要懂得尊重孩子,虽然孩子的年纪小,但是他们也是有感情的动物。如果家长不尊重孩子,孩子的自尊受到伤害,那么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育,还会影响亲子间的关系。因此,家长要懂得正确尊重孩子,平时多放下身段倾听孩子的诉说,不要对孩子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这样才是尊重孩子的做法。
   1.不要打骂孩子
  孩子被打骂之后并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错误,多半是出于对暴力的畏惧惶恐,出现表面上的服从。这种方法不能正确地教会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反而给孩子做了暴力的不良示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正确的亲身示范才能真正地教育好孩子。
   2.培养孩子学习的热情
  在孩子小的时候,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也会提出各种各种的问题。耐心而充分地解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可以保持孩子对学习的满足感和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对于学习的热情。
   3.营造轻松的聊天环境
  人的自我表达能力很重要,在孩子年幼时,父母应该为其创造一个宽松的、畅所欲言的环境。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能够放松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例如困惑、喜悦、压力等。尊重并理解孩子们的话,在培养孩子自我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
   4.坚定的信念
  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能看到不同的面。对于同一件事,看法不同往往也会导致不同的观点。这种时候,便要勇敢的坚持自己的想法见解,不要因为与别人不同便“随大流”。告诉孩子,有时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要坚持自己的判断。因此,父母们从小便该培养孩子的自身判断力,使之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坚持之。
   5.不要提“别人家的孩子”
  孩子在任何时候都是讨厌被比较的,部分父母总是不断地对孩子提要求,在孩子的面前夸赞别人的孩子,以此激励自己的孩子。这常常会激起孩子的叛逆心,从而收到相反的效果。每个孩子都在进步中,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不可冒然“攀比”,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从一个新生命出生开始,父母便要为其负起责任。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保证有充足的时间与孩子相处,补习匮乏的育儿知识,照顾好孩子,改善家庭生活环境等,总而言之,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好充足的准备,是每一个父母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4个回答  2023-02-27
一、对孩子的爱应该强调“有理性的爱”。
我退休之后一直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做服务家长的工作,遇上一大批家长走了弯路再找到我,她们的共性是在“爱的无条件“上理解有误会,和对教育中的自由发展理解有偏差。
我们不应该把爱当做和孩子的交换物,对孩子本质上就应该报以爱的根本态度,所以教育才讲“有教无类”。这是爱的无条件。可是,以爱为本质的爱的教育却是有价值观的,是讲利弊的。一些家庭教育正是因为在孩子人生之初只讲了所谓的无条件的爱,没有仔细考虑教育的因果、教育的利弊、利弊的长远,因而陷入到溺爱之中。
二、成功的家庭教育不是控制孩子,而是“控制”家长。
我在基层看到了许多家长的控制欲,他们不分阶段一味地“一管到底”,永远是“我领导,你执行”,他们满足于孩子的执行力,满足于孩子“永远听话”。
有一回一位母亲咨询我,因为他的儿子原先很听话,她怎么安排,孩子都很好地执行,从早教到学前到入学,她安排得好,孩子执行得好,她自己很自豪,周围妈妈们都在夸她教育有方,都在向她学习。那时候我已经发现了潜在的问题,提醒了她,告诉她不要满足于孩子在他律之下的听话,听话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他律底下生出自律,执行当中释放主动,这个培养应该是重中之重。因为我们家长们习惯于等事发了才觉知。我提醒了她,但她当时还没理解,结果事情叫我言中了。到了一年级的下学期,孩子突然不听她的了,她咨询我时很愤怒,很伤心。其实问题不在孩子,在我们。
三、健康的智慧的家庭教育具有预防的特点。
家庭教育最忌讳我们大人前边不留神给孩子染上毛病,然后使自己后边的工作带上明显的“发火教育”的特点,让自己的教育变得困难重重、事倍功半甚至完全陷入破坏性结局!比如我们早期不重视给孩子养成守秩序、讲规则、懂节制,结果孩子已经成为任性、霸道、自私的孩子;我们学前不重视培养孩子学习的动力和好习惯,结果孩子进入小学后完全不想学习,只想着玩等等。我们家长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因为这样的缘故,让自己在孩子进入小学以后的家庭教育变得举步维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