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8日, 在纪念

如题所述

《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稿。张思德同志在陕西烧炭时,因炭窑倒塌而牺牲。 

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主要写了五方面内容:

一: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党的宗旨)

二: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死的意义)

三: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处改正错误的精神。(是非判断)

四: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具体做法)

五:用开追悼会的方式使整个人民团结在一起。(形成制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30
  背景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的。它是适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思想。这句话原本是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上的演讲。张思德生前是中央警备团战士,1933年参加革命,任劳任怨,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山中烧炭,炭窑崩塌,因奋力将队友推出窑外,自己被埋而牺牲。毛泽东在演讲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他再一次强调:“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从毛泽东当时所提出的要求来看,应当说,这是对革命军队新四军和八路军的要求,是对广大革命工作者的要求,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
  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论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极其重视“为人民服务”。改革开放以来,他更明确地指出,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应当成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由此可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有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含义的。“为人民服务”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需要,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履行职业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衡量职业行为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
  “为人民服务”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的高度概括语言。“为人民服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被中国共产党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为座右铭和行动口号加以使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3-08
在延安记住张思德
第3个回答  2020-03-27
是在哪里为什么人追悼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