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急死了!!

最好是天津的,河北的都行,要500字左右!!!有分!!!!会追加的!!!
问题是哪里有啊?搜不到·

1.岁晚贴门神
我国旧时风俗,岁晚时节,家家户户都在张贴门神,关于门神的来历,我国古书有记载。
门神两字,最早见于《礼记·丧服大记》郑玄注:“释菜,礼门神也。”但只是抽象概念,还没有具体的名字。后人有认为是成庆(古勇士),或荆轲的,多数说法则认为早期的门神是神荼、郁垒
传说黄帝时,有“神荼”、“郁垒”能捉鬼,常在度朔山章桃树下检阅百鬼,对那些无理害人的恶鬼,就用草绳把它捆起来,给老虎吃。到了汉代,就形成风俗,县官们常于除夕之夜,在内门旁饰以桃木雕人悬挂草绳,并画老虎于门,用来以抵御所谓凶鬼。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心情不好,常常听到卧房外面拖砖掷瓦,鬼魅呼叫。闹得三十六宫、七十二院夜夜不安,他很害怕,把这事告诉了群臣。秦叔宝出班奏道:“臣生平杀敌如切瓜,收尸像聚蚂蚁,还怕鬼魅吗?愿和胡敬德全副武装立宫门外把守。”李世民同意,当夜果然无事。为了免除他们两人每天守夜不睡觉的辛劳,于是画两人全身像,手持玉斧,腰系鞭、链、弓、箭,威风凛凛,一如平时,悬贴在各层左右门上,邪祟从此绝迹了。后代沿袭这个办法,把二人画像也当了门神。
梁宋懔《荆楚岁时记》已把神茶、郁垒画在门上,当是门神故事最早的题材。唐朝以后,以画秦琼、敬德像作门神画最普通,但已是较后的事了。此外门神还有作门丞、户尉名称的,也有画赵云,赵公明、燃灯道人、杨滚等人像的,种类很多,都是各地百姓所创造的,但并不普遍。

2.仫佬族民居

仫佬族民居,多为砖瓦顶的矮楼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地炉取暖做饭。地炉建在堂屋内大门两侧或厨房里,先在地上挖个坑,在坑内用砖砌好炉子,炉子旁边安放一只大水坛,除了炉门和坛口外,其他地方都用泥填平。这样,地炉一天到晚都不熄灭,水坛中也总有热水,不仅随时可以架锅做饭,也使堂屋显得舒适温暖。逢年过节,家人亲友围着地炉吃“火锅”,其乐融融。因为仫佬山乡盛产无烟煤,所以使用地炉非常普遍。

仫佬族人主食为大米、玉米和薯类,喜食酸辣食品和糯米饭。有民族风味食品有:白馍、水圆、粽子、牛舌粑,红、黄、黑三色糯米饭和鸭肉蘸酱是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菜肴。仫佬族人不喜欢吃煮得糜烂的食品,往往是煮得八成熟即食用。在农村,人们常吃营养丰富的豆腐肴。

仫佬族崇尚青色,多着青色服饰,其服饰素雅大方,一般只在衣袖、裤脚上用小条的刺绣点缀。清朝时仫佬族妇女还普遍穿筒裙,而现在多穿大襟衣和长裤,男子服饰则一律是对襟短衣。仫佬族穿着中最有特点的是妇女穿的尖头鞋,鞋面绣有花纹,精工细作,非常漂亮;青年男子喜欢戴一种形状像碗的帽子,当地人称之为“碗帽”。如今仫佬族服饰已与汉族类同,只有特殊场合才穿民族服装。

仫佬族的节日文化丰富多彩,有三月三的婆王节(又称花婆节)、四月八的牛神节、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也叫走坡节),最具特色的是三年一大庆、一年一小庆的“依饭节”。传说古时候,仫佬山乡经常遭受神狮的侵害,后来一位白马姑娘为仫佬人射杀了神狮,并从狮口夺回谷种送还仫佬人,还用芋头、红薯做成黄牛、水牛给仫佬人耕地用,教仫佬人习武灭兽。从此,仫佬山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纪念白马姑娘的功绩,每逢闰年立冬日,仫佬族人便以家族为单位,轮流出资主持聚会,相沿成习,于是形成依饭节。这一天,仫佬族人要在公共祠堂前搭起彩门,摆上供品,表演持碗舞、持香舞等舞蹈。它表达了仫佬族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期望。

仫佬族青年男女一般实行自由恋爱,八月十五的走坡节就是他们相识、相恋的最好机会。在走坡节上,他们盛装结伴,在集市上寻找对歌伙伴,以歌为媒,一问一答,然后互赠信物,定下终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09
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雪顿节。雪顿节,就是藏语“吃酸奶的节日”,数以万计的佛教徒从各地涌向拉萨,以最虔诚的心、一步一个顶礼膜拜,朝圣至高无上的佛祖。

当群峰还在晨曦中若隐若现的时候,数以万计的信徒香客,早已云集展佛崖下,翘首以待。突然,沉洪有力的号角声从南面不远的三层神宫楼顶传出,沿着峡谷往上传播。号音传到哪里,哪里便燃起香草香树,紫烟冉冉升起,掩映着坡谷,弥漫于天宇。这时,沸腾的人声停息下来,他们知道,神圣的时刻已经来到。很快,几十个身披紫红袈裟的僧人,两个一排,抬着卷曲成捆的缎子佛像,从神宫鱼贯而出,他们的步伐惊人的整齐,一致向高高的崖壁上走去,好像一条白色的长龙,在彩色的空间里飞快地游动。聚集在两旁的信徒香客,纷纷挤向前去,撒糌粑,献哈达,用额头顶礼佛像,有的乘机加入“抬佛”行列。他们虔诚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多积一份功德。

打开佛像的过程是神圣而缓慢的,那幅巨大无比的画像,在人们的期盼中一点一点地展露出来,覆盖了约六七层楼高的峭壁。最后打开那一刻,金色的旭日从东边喷薄而出,给佛像镀上一层鲜丽耀眼的光华……千万朝佛者,被佛的巨大和崇高震撼了,周围的祈祷声如同海涛起伏。

从雪顿节第二天开始,在罗布林卡、龙王潭公园内,藏戏每天都不停歇地从上午11时唱到暮色降临。据说,这已经是提取剧目中的精华部分了,否则一出戏会唱上几天。藏戏中的故事,有《诺萨法王》、《文成公主》等,历经600余年的洗练,散发着浑然天成、底蕴丰厚的独特魅力……不少人会将卡垫铺在草地上,一边听着藏戏,一边摇着手中的转经筒,或是捻着佛珠,与亲朋好友闲适地围坐在一起,摆上一路背来的青稞酒、酥油茶,还有自己做的各种藏式点心,边看边聊,久久不愿意离去。
第2个回答  2009-03-1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参考资料:撒旦撒

第3个回答  2009-03-08
你在网上搜就行啊。差不多就行。非要自己提问啊!有的是啊。
第4个回答  2009-03-23
第5个回答  2009-03-11
岁晚贴门神
我国旧时风俗,岁晚时节,家家户户都在张贴门神,关于门神的来历,我国古书有记载。
门神两字,最早见于《礼记·丧服大记》郑玄注:“释菜,礼门神也。”但只是抽象概念,还没有具体的名字。后人有认为是成庆(古勇士),或荆轲的,多数说法则认为早期的门神是神荼、郁垒
传说黄帝时,有“神荼”、“郁垒”能捉鬼,常在度朔山章桃树下检阅百鬼,对那些无理害人的恶鬼,就用草绳把它捆起来,给老虎吃。到了汉代,就形成风俗,县官们常于除夕之夜,在内门旁饰以桃木雕人悬挂草绳,并画老虎于门,用来以抵御所谓凶鬼。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心情不好,常常听到卧房外面拖砖掷瓦,鬼魅呼叫。闹得三十六宫、七十二院夜夜不安,他很害怕,把这事告诉了群臣。秦叔宝出班奏道:“臣生平杀敌如切瓜,收尸像聚蚂蚁,还怕鬼魅吗?愿和胡敬德全副武装立宫门外把守。”李世民同意,当夜果然无事。为了免除他们两人每天守夜不睡觉的辛劳,于是画两人全身像,手持玉斧,腰系鞭、链、弓、箭,威风凛凛,一如平时,悬贴在各层左右门上,邪祟从此绝迹了。后代沿袭这个办法,把二人画像也当了门神。
梁宋懔《荆楚岁时记》已把神茶、郁垒画在门上,当是门神故事最早的题材。唐朝以后,以画秦琼、敬德像作门神画最普通,但已是较后的事了。此外门神还有作门丞、户尉名称的,也有画赵云,赵公明、燃灯道人、杨滚等人像的,种类很多,都是各地百姓所创造的,但并不普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