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的教案

《刻舟求剑》的教案谁有 我看怎么都是翻译啊
帮忙发一下教案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求、剑、宝、催、靠”这5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
4、教育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3、那个人为什么捞不到宝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板书课题,放课文录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 l)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2)自学生字,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
(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初读课文的效果。
( l)认读生字词卡片,注意正音。
( 2)指名回答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听辨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3、再读课文,思考、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l、学习第1自然段:
( 1)指名读,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2)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从图上看,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从前”是什么意思?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进江里去了”的情景。
(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 1)自由读第2自然段,回答:这个人在宝剑掉到江里去了后是怎样的神情?(一点儿也不着急)
( 2)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指名读句子)看图理解“船舷”、“刻”的意思。
( 3)他“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记住宝剑是从船舷上刻了记号的地方掉下去的。)
(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这个人为什么一点儿也不着急。
( 5)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 2)读第1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快点捞吧!”或“赶快捞吧!”)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旁边的人怎样的心情?(替他着急。)
( 3)读第2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你觉得哪种说法语气更坚决,心情更急切?
( 4)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倩。
4、学习第4自然段:
(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不慌不忙”这个词语的意思。
(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
( 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 4)这个人难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理解到:因为宝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船在不断地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刻记号的地方就再也不是掉剑的地方了。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剑的。)
出示:刻舟求剑故事的动画。

( 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
5、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
( 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
( 2)学了这则寓言以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四)指导朗读(读全文)
在读中体会那个掉剑人和同船人的神态、表情及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着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那个人 “一点儿也不着急”的语气。第三、四自然段的对话,可分角色练习朗读,要读出同船的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
(五)启发想象
1、船靠岸以后,那个人是怎样从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剑的?
2、他没捞到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到他没捞到剑可能又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指导讲故事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先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教师接下面的问题引读课文。
( 1)有个人去干什么?一不小心发生了什么事?
( 2)那个人心情怎样?他做了什么?
( 3)有人催他做什么?
( 4)那个人神态怎样?还说了什么?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试讲故事。
4、布置学生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二)分析识记字形,指导书写练习
1、学生自学生字,分析字形。
2、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 1)“宝、剑、靠”三个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或两个熟字组成的,可以利用学过的熟字识记字形。
( 2)“求”是“球”的一部分。
( 3)重点指导:
催:右下与“难”比较。
靠:上下结构,“告、非”各占一半。
求:共七画,与“水”的写法不同,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提”,不要把这两笔写成一笔。
3、指导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重点笔画的书写运笔方法。
求:共七画,与水的写法不同,第三笔是 “点”,第四笔是“提”,不要把这两笔写成一笔。

催:左窄右宽,左边是单立人,右边的上半部是 “山”,下半部是“隹”。
宝:上面是宝盖儿,第三笔是 “横钩”,不是“横折”。
剑: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左边是 “佥”,第七笔是“提”,不是“横”。
靠:上边 “告”要写扁一些,下边“非”要写短一些。
4、学生在田字本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扩展综习
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寓言,并练习讲熟练,准备参加班级的讲故事比赛。
随堂练习
1、加偏旁或部件组成新字,再组词。

2、把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标点符号。
( 1)刻舟求剑的这个人真_______
( 2)________果然_________
3、展开想象,把那个人求刻的情景写下来。

参考资料:http://www.atknow.cn/html/jiaoshipindao/jiaoanxuancui/200903/03-2555.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03
激励主体参与 发挥主体作用 ——人教版第四册《刻舟求剑》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师:这两位学读得很好。我再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课文里有哪些问题不懂,用笔画下来,等会儿提出来我们一块解决,(全班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师:好!我们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会读书,能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 生:我不懂“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 生:什么是“船舷?” 生:老师,宝剑掉进江中,那个人为什么不快捞,而在船舷上刻记号呢? 师:这位小朋友真能干?还有疑问吗? 生:这个人把宝剑捞上来了吗?为什么? 师:你真了不起,能提出这样关键的问题。大家还有疑问吗?(生无语) 师:大家提出这么多问题,好要靠小朋友自己解决。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想想提出来的词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自读课文后,组内讨论,找出答案。(自由朗读,讨论后举手) 师:哪位小朋友当小老师,帮我们解答这些问题呀?我们先来说什么是“船舷“。 生:船舷就是船的边。 生:船舷就是船两侧的边,(在挂图中指出船舷),这就是船舷。 师:有同学提出:“为什么宝剑掉到江里,那个人不赶快捞,而是在船舷上刻记号呢?”(讨论回答) 生:我想是那个人把捞宝剑的办法想好了。 师:那他的办法是什么? 生:(七嘴八舌)先在船舷上刻记号,等船靠了岸,再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把宝剑捞上来。 师:对了,这就是他不着急捞宝剑的原因。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老师,我想这个人说话的语气一定是非常慢,而且很自信。我想试读一下。(有感情地朗读三四自然段) 师:他读得怎样? 生:语气读不够强烈。 师:同学们先把三四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同桌分角色朗读。(学生自由朗读) 师:我发现这两名小朋友读得不错,请你给大家读一读。(分角色朗读) 师:我们一起把这部分课文读一读,开始。 师:他能把宝剑捞上来吗?我们先看录象。(课件演示船移动)大家先讨论一下,(组内讨论)谈谈你的看法吧。 生:我想他不能把宝剑捞上来,因为……(有些紧张,回答不出来) 师:不要着急,先坐下想想,一会再说。 生:因为船移动,船舷上的记号也跟着移动,所以他不能把宝剑捞上来,(同组人主动补充) 生:我想他也不能把宝剑捞上来。因为这宝剑是在船过江的时候掉的,而这个人却在上岸后从刻记号的船舷上跳下去,人和船移动了,而宝剑没有移动,所以他不能把宝剑捞上来。 生:(刚才紧张的同学)我想好了。因为船、船舷上的记号、人都移动了,只有掉在江里的宝剑没有移动,所以等上岸后从刻记号处跳下去肯定捞不上来。 师:你们说得太精彩了!有你们这样聪明而好学的学生,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评析:1、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教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使学生自己会学。 2、关注学生的情感,重视评价效应。教师注意用简洁、真挚的话语给学生以评价和鼓励,使学生体验到了创造的成功感,培养了学生自信新、乐于创造的心理品质。

参考资料:http://www.ruiwen.com/xiao/news/2146.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