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战国策》· 每天一个小故事(68)楚策一

如题所述

战国烽烟:苏秦与楚威王的智谋较量(68)


苏秦以卓越的辩才游说楚威王,阐述了楚国的雄厚实力与王者地位:“楚,天下之强国,大王,天下之贤王。疆域西至黔中巫郡,东至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的屏障和郇阳,土地五千里,百万甲士,千辆战车,万匹骏马,十年的粮食储备,这是成就霸业的资本。楚之强与大王之贤,无人能敌,若反向秦国低头,诸侯将争相朝秦,局面不可逆矣。


秦之威胁,对楚国尤为严重,强楚则秦弱,弱楚则秦强,两者的对抗势同水火。因此,为王上计,应联结亲邦,孤立秦国。若不然,秦必分兵两路,武关出击,汉中压境,楚都鄢郢将面临危机。正如古人所言,应在混乱发生前预防,而非等到祸患来临才忧心忡忡。我恳请大王早做决断,以避免未来之患。


若大王采纳我的建议,四方诸侯将奉上四时贡品,尊奉大王的明智决策。各国将献上社稷宗庙,厉兵秣马,唯大王调遣。同时,韩、魏、齐、燕、赵、卫的美女和良马将充实大王后宫与马厩。合纵则楚为王,连横则秦称霸,放弃称霸之业而落得为人臣服之名,实非明智之举。


秦国,犹如虎狼,野心勃勃,是天下之敌。各国纷纷割地投诚,实为养虎为患。臣子为虎作伥,危害主上,最终必将引火烧身。所以,是选择联结弱小以对抗秦国,还是屈服于秦以割地,两者间的差距无法估量。赵王派我献计,希望能得到大王的明智抉择。


面对苏秦的建议,楚威王深感忧虑。他意识到,西与虎狼秦接壤,韩魏又受秦国威胁,难以深入合作。他自认楚国对抗秦国并无胜算,内部的决策也难以倚靠。楚王寝食难安,内心摇摆不定,急于寻求一个能安定诸侯、稳固国家的策略。


张仪则以秦国的强大实力为论据,指出楚国若不与秦国结盟,将面临被孤立的危险。秦军占据要地,韩魏势必要归顺,楚国将面临四面楚歌。张仪指出,合纵联盟实为以弱对强,轻率开战,必将导致国家动荡。他提醒楚王,明智之举是深思熟虑,不要被盟友虚言所惑,而陷入秦祸的困境。


张仪还警告,秦军可以通过巴蜀之粮道,迅速攻至楚国腹地,楚国依赖诸侯救援的希望与秦国兵临城下的紧迫相比,遥不可及。此外,楚国历史上的战败教训,如与吴国的战争和汉中之战,都显示了对抗强秦的艰难。他再次强调,秦国的长久战略是吞并天下,楚国不应轻举妄动。


最后,张仪提出两国结为亲邦,互派太子为人质,联姻结盟的和平方案。他认为这是对楚国最有利的选择,秦王也派出使者,将书信呈递给楚王,等待他的最后决定。


面对张仪的提议,楚王深感楚国地处偏远,自己经验不足。然而,在明了利弊后,他决定听从上客的教诲,以国家的长远利益为重。于是,他派出车队,携带珍稀的骇鸡之犀和夜光之璧,向秦王表达了他的从属意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