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抗疫的典故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几次大的瘟疫,在这种危难之时,总有人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他们故事至今读来都让人感动。

张仲景治疫故事

东汉末年,战争频繁,人民饱受战乱之苦。雪上加霜的是,这期间又发生了几场大的瘟疫,成千上万的人病死。张仲景便生活在这种背景下。

张仲景家本是南阳的大户人家,家族中有两百多口人。小的时候张仲景便喜欢读医书、医典,加上家里藏书很多,因此他从小便具备了相当的医学知识。

十二岁那年,张仲景的父亲去世了。两年后他的母亲得了瘟疫,一病不起。当时的医疗条件非常有限,许多人只能自生自灭。何况当时流行谶纬之学,不少人得了病,不去求助医生,而是求助神灵,因此瘟疫来临之时,总有许多人死去。

张仲景的家族,在不到十年时间里,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瘟疫。

医圣张仲景塑像

眼看自己的亲人一个个病倒,张仲景坐不住了。他根据所学的知识,上山采了一大车草药,回来熬了一缸药汤,希望以此救助亲人和乡邻。然而人们根本不相信张仲景。

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张仲景以身试药,而且给母亲喂服。过了几天张仲景安然无恙,他母亲的疾病也渐渐好转。这时人们才相信张仲景的汤药真的能治病,因此纷纷拿来服用。这次治疗瘟疫的经历,让张仲景毕生难忘,也促使他投身治疫事业之中。

张仲景拜访名医,熟读医典,加上自身的实践经验,终于写成了划时代意义的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

李东垣治疫故事

公元1232年,蒙古铁骑围困金国的都城汴梁。就在这时,汴梁城里发生了瘟疫,百姓每天因此丧身的人少则一千多人,多的时候有三四千人。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偌大的汴梁城哀嚎遍野,笼罩在死神的威胁之中。

许多郎中都参与到了救治病人之中,可是根本不见效,人们还是一批批死去。

这时一个年过半百的老者陷入了深思之中:“为什么这些人经过治疗之后,病更加重了,难道除了瘟疫,还有其他原因?”这位老人名叫李杲,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他早年散尽家资,跟随当时的名医张元素学医,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

蒙古人围困汴梁时,李东垣就在城中。他觉得蒙古人围困汴梁几个月来,百姓饥饿疲劳,已经损伤了脾胃,而当时治疗瘟疫的郎中给他们用发汗的药,这就损耗了真气,让病情加重了。

李东垣治疗疾病

他根据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得出结论,这时的瘟疫并不是疫疠之气导致,而是百姓伤了脾胃的原因。为此他调制了补益中气的方子,为病人调理脾胃。

李东垣的举措果然有效,许多人因此被治愈。他将自己配置的药做成药丸分给士兵和百姓服用。汴梁城里瘟疫肆虐的情形终于止住了。

吴又可治疫故事

明朝末年,战乱纷飞,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又接连发生了荒旱灾害。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流民四起,人畜相继死去,又引发了瘟疫。这次瘟疫让富庶的江南成为人间地狱,“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

许多郎中捧着古代医典,还在用着张仲景治疗伤寒的方子治疗瘟疫,可是根本不见效。

这时一个名叫吴有性(字又可)的郎中站出来大声疾呼:“不要再从古方里寻找治疗方法了!”

吴又可是深入一线的郎中,他发现这次的瘟疫根本不是医典上的伤寒能解释的,必须采用新的治疗方法。为了找到病源,他在牛棚、猪圈蹲点调查,终于发现此次瘟疫是由“戾气”引起的。

吴又可的故事被搬上了荧幕

这种“戾气”和传统的风寒湿热不同,是从病人的口鼻里传出来,然后通过气体传染给其他人。

戾气能否导致瘟疫,取决于戾气的浓度以及人体的免疫力;不同的戾气侵入的部位不同,引发的疾病也不同;人类的瘟疫和禽兽的瘟疫,虽然都是由戾气引发的,但由于物种不同,治疗的方法也不相同。

找到了病因,吴又可根据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和实践,研制出了治疗瘟疫的药方——达原饮。这个药方在2003年非典时期,仍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0
01

1910年,国际毛皮市场价格上升,旱獭皮价格从0.12美元,涨到0.72美元。

中国内地底层人民,出关捕杀旱獭。关外天寒地冻,捕獭人“三日粮绝即食獭肉”。

至此,鼠疫病原体,从旱獭传播至人体,并从关外大规模蔓延至内地。

1910年10月26日,满洲里出现第一例病例;
半月之内,哈尔滨、长春、沈阳相继沦陷;
1911年1月2日,奉天沦陷;
1月15日,京津告急;
2月15日,抵达济南。

哈尔滨每天死亡400余人,棺木供不应求,尸体只能就地掩埋。再后来,死了人多了,尸体直接堆在大街上。

鼠疫病原体完成了鼠传人,到人传人,到尸体传人,再到跳蚤传人的传播闭环。这场长达6个月的大鼠疫,造成6万余人死亡。

“染及一城则一城墟,染及全国则全国烬。”

中国人因欲望之贪和口腹之欲,口舌之上与舌尖之下的病毒传播,早在1910年就已经开始。

历史反复重演,但我们不长记性。

31岁的马来西亚华侨、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伍连德临危受命,孤身携妻奔赴东北疫区,抗击鼠疫。

伍连德博士抵达之前,东北抵抗鼠疫靠的还是中医的针灸和推拿。中医堂里的先生们,上午给别人治病,下午自己感染,三天后暴病而亡。

一场鼠疫下来,哈尔滨的半数中医感染而死。

寻医无效之后,国人认为是天降灾难。于是,倒向了萨满教、黄巾教和跳大神的传统巫蛊崇拜中。

跳大神的大仙,经常跳着跳着,自己感染鼠疫而亡。

伍连德博士抵达哈尔滨之后,用火车车厢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隔离营;对疫区封城,关闭南满铁路、东清铁路;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医用防护口罩“双层纱布囊口罩”;严禁土葬,主张烧掉感染者尸体……

隔离、解剖、火化、烧屋消毒……满清时代的国民,面对现代医学和现代防疫措施,从一无所知,到开始畏惧和恐慌。

人类总是对未知的事情充满畏惧,并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度人心。

于是,阴谋论就出来了。

伍连德作为剑桥大学的医科博士,面对普遍文盲的满清国民辱骂、质疑和泼粪,几乎无计可施,也无可辩驳。

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阴谋论和巫蛊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冲突,始于1911年的哈尔滨。

乌合之众的反智主义浪潮,早在1911年就开始冲刷着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再想想现在的滴香油防肺炎、双黄连治病毒、美国基因武器、病毒泄露、实验室里的蝙蝠跑出来了……

100年过去了,似乎我们一点长进都没有。

历时4个月,这场吞噬六万条生命的清末东北大鼠疫,被年仅31岁的马来西亚华侨伍连德博士彻底扑灭。

中国人和鼠疫的战争,并未结束。

1947年5月,内蒙通辽爆发鼠疫,波及14个旗县,30306人感染,20089人死亡。通辽一县死亡过万,400余户家庭绝户。两年后,察北爆发鼠疫,波及10个村子,蔓延300余里,75人在疫情中丧生。

中国人真正告别鼠疫,是在20世纪90年代。

1952年,为了粉碎美帝国主义在朝鲜战争期间的细菌战阴谋,新中国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城市到农村,从工矿企业到部队学校,五万万国民全民皆兵,举国动员。

农村灭四害,贴标语,搞大喇叭。城里广播会,晚上看除四害的小电影。宣传画、诗歌、黑板报、表彰会、戏曲……全国的文艺工作者,举国生产打油诗。

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先生,未能免俗,小诗一首送给四害之一的“小家雀”——“你真是个混蛋鸟,五气俱全到处跳,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

为什么在今年这场抗击冠状病毒的战役中,基层农村的宣传武器最硬核?

是举国动员的优良传统在“闪耀”!

爱国卫生运动中,全国捕鼠1.2亿只,灭蝇1300多亿只,清理粪便1.6亿吨。

霍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的传染源,在这场运动中,被基本阻隔。

1979年的夏夜,两辆解放大卡车,晃晃悠悠的向内蒙乌兰察布盟四王子旗的草原深处开区。

车上坐着的是,内蒙古鼠疫防治所的刘纪,还有几位伪满时期的防疫专家、从北京分配来的大学生和知青。

他们的目的地,是内蒙古鼠疫防治所的实验基地。

刘纪这群人,白天去草原深处捕鼠,在老鼠身上找跳蚤,晚上在研究所支起大锅,炖老鼠。把尸骨分离,做成标本。

为了得到鼠疫通过跳蚤传播的规律,刘纪在不可能得到官方书面许可的情况下,在自己身上做跳蚤人体叮咬实验。

1979年间,内蒙古鼠疫防治所,共有十余名科研工作者,主动参与了跳蚤人体叮咬实验。

他们写下绝命书绝命书,自愿承担风险,裸露皮肤,让可能携带鼠疫的跳蚤自由叮咬。

80年代中期,中国一共有像刘纪这样的数千名鼠疫研究工作者在内蒙、甘肃、青海等十大鼠疫疫源地进行科研工作。

十五年后,他们的工作成果被集合成“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研究和发现”。

中国鼠疫传播的规律被彻底掌握,全国各地防疫工作者获得了一整套防治鼠疫的标准操作手册。有了这套手册,中国的鼠疫疫情,传播到鼠传鼠就会被提前隔离,并扼杀。

刘纪说,因为研究前期对鼠疫的忌讳和保密,我们的工作几乎很少人知道。鼠疫消失后,很多人都回到了城里,变成了普通人。他们做过什么,牺牲过什么,更没人知道。

19世纪,鼠疫大规模传入中国。
21世纪10年代,鼠疫在中国境内人传人发病数仅为个位数。

历时110年,中国基本能够控制鼠疫,但仍不敢说消灭。

这是数十万人死亡的代价,这是举国动员之下数万人参与的全民战争,这更是三代以上无名科研人员的躬身牺牲。

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他们的功绩与世长存。
—来自于网络
第2个回答  2020-11-10
古代的瘟疫和防疫措施

古代的饮食和医疗条件跟不上,时常瘟疫横行,有些甚至改变了历史。

从东汉灵帝年间至西晋武帝年间,爆发大规模瘟疫20次以上;北宋167年间爆发了大规模瘟疫59次;南宋152年里爆发了15次大瘟疫;明朝277年里,共爆发大规模瘟疫75次,其中明末的鼠疫,更是直接催生了明末大起义;

清朝享国的296年间,也有78年爆发过大瘟疫。

无论中外,每当“瘟疫”大流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都是最真实的写照。

面对破坏性极大的瘟疫,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普通百姓都十分重视,也总结出了很多有效的手段。

第一招:控制源头

宋神宗年间的虔州瘟疫,其源头是上游被污染的水源,有这源源不断的污染源,瘟疫蔓延速度极快。

眼瞅着疫情越来越严重,新任知州刘彝果断采取措施,以“雨污分离”的思路建成了著名的“福寿沟”,确保污水绕开生活区。

也正是用了这一招,虔州瘟疫才被彻底遏制。

第二招:切断传播路线

早在秦朝,就实行了“隔离法”:凡是得(麻风)病的,都集中到“疠迁”去住。

使用这招数,一般都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因为那时候病人一旦被“疠迁”,基本等于被判了死刑,能否活命,全看个人造化了。

虽然狠辣一些,但对于健康人群的保护,效果十分明显。

这手法,清朝执行的更彻底。由于女真人来自于关外,对天花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即便皇族染上天花,也很难幸免。

康熙

所以,清朝对天花严格把关:清代的法律规定,
第3个回答  2020-11-10
那数百千万的医护工作者,为了社会稳定,在一线不分日夜的无私奉献,哪怕各种委屈,哪怕默然离世。团结一心,说的其实是他们她们,不是社会。他们她们都值得歌颂,但不值得被影视化故事化歌剧化口头化。但可惜可叹,没人歌颂,或者说,没人能真正把他们她们真正表现出来。只有借此谋利的各路神仙。无论趁热度,还是林林总总的大显神通。其实没有什么好讲的,你的问题问的好,是故事。一美化,二吹捧,三水军。真感动也好,假感动也罢。基层医护人员永远还是那样。这终究是各路神仙谋利的世界。只希望偶尔认识位曾在那一线的医护人员,说一声谢谢。闲暇时吃个饭,抿两口时帮忙吹乎,英雄隐市间。让人说不出功绩的功绩,才是最大的功绩吧。

那谢谢也不是因为他们她们的辛苦,为的是社会对他们她们的亏欠。

对了,最好别讲,你讲的多,或许你与你所说的他她捞了名,都是对于更多的医护人员,留下了亏欠。这不是一个人打赢的战争,这也不是所有人一起打赢的战争。

或许国家社会只需要提几个英雄来开个表彰大会,但其实更离了心,或许经济下行给不了太多吧。但一个承诺,更多自由给医护行业的基层不好吗?

医者仁心仁术。

古人歌颂整个行业。

华佗再生。

今人喜吹乎个人。

那领奖的英雄啊,又才多出几个真成就,敢说世人歌颂。

数人领一行业奖。

和一奖发遍行业人。

我不喜欢英雄。

因为你说荣辱与共。

我不喜欢荣辱与共。

因为你只选英雄。
第4个回答  2020-11-10
疫病主要的是什么鼠疫啊,护卫啊等等这些比较多,还是特别古代的话也是厉害。古代的一条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