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谱文化和祠堂文化还有没有必要去传承呢?

如题所述

家谱文化和祠堂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其历史悠久,几乎贯穿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它维系着家族、宗族之间的感情,成为不同家庭的情感寄托,所以家谱文化和祠堂文化有必要传承下去。如今,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人们逐渐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很多传统文化不复存在,而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不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消逝。

一、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

家谱记载着整个家族的旁支世系,表达了人们对先祖的敬畏之情。自商周时期,家谱就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至唐朝时期,家谱的修订体系最为完善,官府专门成立机构帮人们修订家谱。但由于受到战乱和迁徙的影响,家谱断层的现象经常出现,因此有些家谱存在着杜撰虚构的可能,尤其是明清时期,出现了“谱匠”这种职业。人们不惜以造假的方式也要建立家族的族谱,说明宗族观念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其代表着一种身份认同感。祠堂文化同样是源远流长,有宗祠和家祠之分,古时是人们祭祀祖先的地方。现如今南方地区存在着大量的祠堂,几乎每个姓氏都有一家祠堂,而且每年都要举行祭拜先祖的活动。

二、现实价值。

家谱除了具有情感价值外,其还是一种人文资料,对研究古代社会人文有一定的帮助。另外,家谱一般还有家规,对于树立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而祠堂代表着宗族归属,发挥着维系家族情感的纽带作用,是增强家族凝聚力的载体,同时也为后代了解宗祠文化提供了场所和途径。所以不管从精神归属角度,还是现实价值角度,家谱文化和祠堂文化都有传承的必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8
其实挺有必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越加便捷,随着而来的是人际关系的逐渐淡漠,甚至是一些远房亲戚可能都叫不上名来了。而家谱文化和祠堂文化是中国古代宗法制的延伸,特别重视亲缘与血缘的关系,而对这些文化的继承是有利于重拾中国人的家族情的。
第2个回答  2020-06-29
其实我觉得这两个文化还是有传承下去的必要,像是家谱文化继续传承后,可能在未来的几百年后看也是一笔文化财富。
第3个回答  2020-06-29
个人认为是比较有必要去传承的,祠堂文化使人对自己的祖先有更深入的了解,家谱文化可以使人更有归属感。
第4个回答  2020-07-02
应该传承下去。由于家谱遭战乱及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断了家谱。由其在六零后族间长辈乱了套。甚至一个族间又联了姻。孙辈当了长辈,长辈又当了小辈。真是乱极了!在不在族间传教家谱。就不知自己的根,我是谁都不知道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