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对我们有什么贡献?他给后人留下了什么呢?

如题所述

杨振宁先生在我国有着很高的声望,很多人就纳闷了:他到底对我们有什么贡献呢?我们可能真的不了解他,他所做的贡献意义重大。事实胜于雄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历史的真相,还原一个真实的杨振宁!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生于安徽省合肥县,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他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从事物理学研究。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从此名声大噪。1964年,加入美籍,成为美国公民。对于其没有在新中国成立后,立即回国之事,很多人难以理解。说实话,与钱学森、邓稼先等人的做法一比,在情感上真的是令人难以接受。


他之所以没有选择立即回国,可能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1949年,杨政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可能正处于宇称不守恒理论的重要时期,他不便于回国。二、杨振宁从事的是基础物理研究,侧重于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不像邓稼先、钱学森学的是应用物理学,能直接应用于科学研究,转化成后来的原子弹、导弹等一系列的高科技武器。通过之后,他回国执教,可以推测当时,他可能认为自己更适合在美国从事理论研究,待日后再回国,报效国家。


实际上,在中美关系尚未解冻时期,杨振宁就带动了一大批华人学者回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献计献策,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了特殊贡献。1971年,杨振宁首次回国访问,成为了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在此期间,他要求与邓稼先见面,还救了老友邓稼先一命。杨振宁回到美国后,在美国的几个城市开始演讲,受他的印象,美国人开始对我们表现出友好的态度,更有一些美籍华人学者在他的影响下,纷纷回国效力。

1971年上半年,杨振宁参加了保钓运动。他和历史学家何炳棣、数学家陈省身都坚决支持保钓运动,被称之为“运动的精神导师”。杨振宁还在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举行的“归还冲绳协定”听证会上作证。他从历史、地理和现实的角度全面讲述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事实,为维护我国领土完整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1974年开始,他致力于我国科教事业的发展,其意义深远。他曾向周总理指出:目前中国理工科大学不重视基础教学和理论研究,这是目光短浅的表现,应引起重视,积极推动我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先后香港和美国发起成立三个基金会,成功地为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在海外募集数亿元资金;推动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为清华引进计算机诺贝尔奖“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等顶尖学者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3年底,他回国执教,教书育人,助力科教事业。2004年9月13日,81岁的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开始为本科生讲授普通物理。随后,杨振宁还仿照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中心模式创立清华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帮助清华物理系从根本上改变了面貌。2005年5月,杨振宁奔赴香港为清华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筹款一千多万美金。2007年5月20日,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将其所属的一切资产无偿赠送给中山大学。该基金会的发起人杨振宁教授出席了资产赠送移交仪式,其主要内容为:现金人民币1100多万元,港币约36万元,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研究大楼及其中的所有设备等。


这么多年,杨政宁先生一直致力于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他不仅为我国引进了大量的高端人才,而且还创建理论物理研究室和各类基金会,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的高端人才,推动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意义深远!90多岁高龄的杨振宁先生精神矍铄,依然活跃于国内外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中,发挥余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