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是如何瞒天过海把已经驾崩的秦始皇送回咸阳的?

赵高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什么通天的本事?和秦始皇又有什么关系?

在当时是赵高和李斯两人一起隐瞒了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当时,他们不让外人见秦始皇,只准赵高送一些饮食,还用大量的鲍鱼放在车上,用海鲜味掩盖死人味。赵高就是一个宦官,只不过得到了秦始皇的喜爱,导致于自己权利越来越高。以至于后来权势滔天,指鹿为马便是很好的例子。当时赵高和李斯想掩盖秦始皇死的时候我觉得还是比较难的,与其说他们想掩盖,不如说大家都想被掩盖真相而已。

咱们仔细分析下,赵高和李斯发现秦始皇死了,便说秦始皇不见任何人,秦始皇突然不见任何人便就很奇怪,秦始皇那样一个人怎么可能会那么久不现身,对于身边的事怎么会不去管理。再来李斯和赵高隐瞒了三天才到咸阳,三天秦始皇不出车,吃喝拉撒全在里面?大家都不觉得奇怪吗?还是大家觉得秦始皇不用拉适合撒尿,大家都不是傻子,智商低的话也不会被秦始皇重用。可以说是当时大家都是有点想法的。

再加上车上放了那么多鲍鱼,那股腥味,一个人坐在车里三天,搁谁谁顶得住啊,不信自己去试试,估计不出两小时你就要窒息而亡了。秦始皇以前也没这特殊癖好,这就更让人起疑了。个人觉得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毕竟大家都是一起共事这么多年了,大家都是了解彼此的。所以秦始皇死了的话这个消息放出去影响将会是巨大,大家都不想看到那种局势。这个时候赵高与李斯所做的,大家也就顺水推舟,比较默契额的配合他们。

所以说秦始皇的死大家其实都知道了,只不过大家都知道不能声张,也就默契的配合而已。毕竟能当上官的谁都不是傻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赵高为了瞒天过海把驾崩的秦始皇送回咸阳,他假扮秦始皇批改公文,而且让一些小太监吃了秦始皇的饭,再加上为了掩盖秦始皇的尸体臭味,他们特意拉了一车的咸鱼同行。秦始皇一统六国成就了一个统一大业,在秦始皇第五次全国大巡游的时候,他感到自己大限将至,所以就提笔写了信给大儿子扶苏,但是信还没有发出去就已经断气了,这个时候赵高就把信的内容给改了,而且还逼迫大儿子扶苏自己上吊,等他知道事情办好之后,才放心地将秦始皇运回咸阳,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运用了很多的计谋,可以说是非常的老奸巨猾,接下来就为大家好好的讲解一下。
赵高能将驾崩的秦始皇运回咸阳,而且要做到瞒天过海,就是由于他假扮秦始皇批改公文。在秦始皇驾崩之后,赵高没有降消息公布出去,因为他要谋划一个大事情,不想让大儿子扶苏继位,而是想让自己支持的胡亥继位。毕竟自己和大儿子扶苏没有什么关系,如果他继位的话自己前程肯定就没有了。因此为了瞒天过海,他每天假扮秦始皇批改公文,而且还做的有模有样,毕竟秦始皇的大印还在车里面,那样的话他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办政事了。
为了瞒天过海,将驾崩的秦始皇运回咸阳,他们同行运了一车死鱼。因为秦始皇驾崩之后消息没有传出去,而且经过的那么长时间天气又那么炎热,难免会有一些臭味,如果不加以掩盖的话可能就会被别人察觉,因此糟糕就顺道买了一车死鱼,这样的话就可以直接掩盖住秦始皇的味道,做到瞒天过海。
对于这些事情你要是有什么好的想法,欢迎写在评论下方,我们一起讨论吧。

第2个回答  2020-09-19

对于这一点,《三家注史记》早有记录,方法很简单:用60斤鲍鱼掩盖臭味。

始皇之死与鲍鱼、咸鱼

公元前210年七月丙寅日,秦始皇驾崩于沙丘(今河北邢台市广宗大平台村),直到九月份才葬在骊山。两个月来,赵高、丞相李斯、二世胡亥用一石鲍鱼掩藏尸体的臭味。七月正是公历的8月、9月间,天气还比较热。

由此,尸体确实很容易坏掉。古时一石从隋朝开始大概158斤左右,隋朝之前大概61斤左右(有些人提到的注文百二十斤,也是那时的斤,此文说的61斤指的是今天斤)。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

其一:鲍鱼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就是现在吃的鲍鱼,一种说法是一种咸鱼。

我倾向于就是咸鱼,我之所以同意第二种说法,主要是因为鲍鱼在当时打捞不容易,如果能进入酒肆,其产量似乎过高。春秋时代,就有“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一说,可见鲍鱼酒店并非特别之地。那么,鲍鱼在现今何时满街都有?

《释名·释饮食》说:“鲍鱼,鲍,腐也,埋藏淹使腐臭也。”也就是“腐败”乃鲍。

其二:60斤鲍鱼是放在始皇帝车上,还是放在群臣的车上。

《史记》原文是“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这句话解读时有两种观点。一者是放在秦始皇车上60斤咸鱼;二者随从每人车上60斤咸鱼。

本人同意第二种情况,把众多咸鱼放在皇帝车上,属于欲盖弥彰的方法。赵高、胡亥出这种低级主意,难道李斯会想出这种低级手段吗?因此,放在众人车上才说得圆,因为,这种做法与当时的人的思想有关。

秦汉盛行武术,放死于有“转嫁灾祸”之意

秦始皇生病这件事,许多人包括随行文武官员都知道。放置咸鱼是一种“转嫁疾病”的方式,也就是皇帝很讨厌“死”,希望把“灾难”转嫁给群臣身上。在封建社会,群臣即使知道也不感到愤怒,有些人还会感觉荣幸呢。

由此,让群臣每天对着发臭的尸体去汇报工作,人们也就不会怀疑了。

“转嫁疾病”这种方式叫“秘祝”汉文帝时期被废除,即使如此,在西汉皇室内部仍然存在。战国、秦朝时期,这更成为一种王者保命的手段。

《左传》中就记载这样一个案例:

公元前516年楚昭王开始继承王位,公元前489年十月,昭王在军中病倒,天上的红云就像鸟一样环绕着太阳飞去,足足有三天。昭王便问吉凶。太史就说:这对王有害,但可以把这种灾祸转嫁到将相(令尹、司马)身上。楚昭王认为:令尹、司马乃我的手足,断我手足去病,我不愿意。最终,楚昭王病逝。

另外,“鱼”从原始社会就带有一种“巫术”的色彩。具体地说,鱼带有辟邪、震慑鬼魂的思想。但请注意,这是雕琢在玉上才有的功效。

那么,活鱼则会带来疾病、灾害,与活鱼相反的死鱼,也就带有辟邪的想法了。当然,这是在“武术”体系内,这种方法又被称为“厌胜”。

最后,我们谈谈赵高、胡亥、李斯为何掩盖秦始皇病逝的消息。

主要就是防止皇子们争夺天下,以及杀掉扶苏、去除蒙恬势力。这里面既有为国考虑,更是自身权力的想法。

当时,扶苏没有被立为太子,秦国被中原诸国斥责为“蛮夷”之地,也是因为秦国“没有立嫡、立长”的传统。因此,始皇帝一死必然导致变乱。

如果变乱的话,谁最可能成功?蒙恬手下大军、扶苏长子之名对胡亥威胁最大。由此,到了咸阳才会发丧,这样让大臣们根本来不及思考去追随谁,而定了天下名分,胡亥就可以利用朝廷的势力,对弟弟们下手了,这就相对容易多了。

由此我们看到:三名公子被迫自尽、六名公子在杜县被杀;另一种说法是,十二名公子在咸阳被杀、一名为秦始皇殉葬、十名公主在杜县被杀。

总之,这些公子、公主们是在胡亥继位、文武来不及思考跟随谁、调动人马的时候,被突然间、迅速斩杀。

第3个回答  2020-09-18

秦始皇,是历史上极为有名的人物,当然他的死,亦牵动着天下时局,可以说如果秦始皇不死,那么六国余孽就不敢出来放肆,而他死后,不成器的胡亥,自然被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

再者加上赵高的阴谋夺权和李斯的丢帅保卒,最终大秦帝国在历史中犹如昙花一现,便宣告落幕了。

其实关于秦始皇的死,中间还是有很多故事的。

因为秦始皇并不是在咸阳宫殿内驾崩的,而是在沙丘,原本属于赵国的沙丘,曾经英明神武的赵武灵王就是在此地被自己的大臣给活活饿死的。

这个沙丘在现今的河北邢台,离秦国的国都咸阳(今西安),中间的距离那是相当之远,古人没有快速的交通工具实现人和物的转移,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马车。

而秦始皇死时的天气,正值暑天,也就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古人又没有冷棺之类的工具保存尸身,那么腐烂发臭也是必然之事。

但是如果天下人知道了秦始皇没有在咸阳驾崩,那就会趁机作乱,此时阴谋夺权的赵高,为了把秦始皇的尸体运往咸阳后在宣布其驾崩的消息,就想到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在运送秦始皇尸体的车上,放置了一车的鲍鱼,正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这样一来,鱼腥味就会很刺鼻,当然也就能掩饰秦始皇尸身腐烂发出的臭味,可以说赵高的这一做法,为他后来的逼死扶苏,赢得了充足的时间。

随后的故事进展,就和赵高预料的一样,天下诸侯没有因为秦始皇的死而暴动,而回到咸阳之后,得到了丞相李斯的默认,开始了他的夺权计划。

那就是逼死扶苏和蒙恬,扶持胡亥继位,可以说赵高的算盘那是打的噼里啪啦响,当然最终的结果,还真被赵高如愿了,赵高就名正言顺地从中书令成为了秦帝国里的“大当家”。

可是,赵高耍心机很在行,真让他治理国家,他那是一窍不通,只知道鼓励胡亥大兴土木,满足自己享受的心理,秦帝国就在这两人的暴政之下,最终走向了灭亡。

说到这,我们还必须在说下李斯,作为秦始皇最为得力的助手,他难道看不出赵高的阴谋和胡亥的无能吗,当然能,那么为何还和赵高狼狈为奸呢。

这是因为,李斯贪权,如果扶苏继位,那么秦国的丞相,自然要易主给蒙恬或者其他人,李斯自然不能永保富贵,所以为了自己,他选择了牺牲秦始皇打下的江山。

只不过让李斯没想到的是,赵高此人的野心,如此之大,赵高得到了想要的之后,自然对李斯的丞相之位,垂涎三尺,于是找个借口,就把李斯给满门抄斩,可谓是与虎谋皮,最终却被虎给吃了,可悲亦可叹!

第4个回答  2020-09-16

秦始皇同一七国这件事情本来是很伟大的,可是他却没有将这个荣耀长久的延迟下去,他宠幸奸佞赵高,有一个成语就是因为赵高而来的,那就是“指鹿为马”有一天赵高牵制一匹马说这是鹿,没有人反驳他,由此可见赵高的权势在当时是非常大。

秦始皇在第五次全国巡视的时候死在了今天的河北,当时和秦始皇一全国巡视的大臣有蒙毅,赵高,李斯和胡亥,蒙毅被秦始皇派出去做其他事情,所以当时秦始皇死的时候蒙毅是不在他身边。

秦始皇死后,把皇位给了自己的长子扶苏,赵高担心扶苏继位后会杀了他,就说服了李斯,然后大家串通好把遗照给改了,还写了一道假遗照让扶苏陪葬,扶苏拿到诏书后没有怀疑这是一道假的诏书,直接就自刎,扶苏死后,赵高他们感觉问题都解决了,杀死蒙毅后,赵高才敢带着秦始皇的遗体回宫。

秦始皇死的时候大夏天,遗体迟迟没有下葬,早就已经发出了尸臭,赵高为了掩盖尸臭,买了很多臭鱼,一起拉回了咸阳,回到了咸阳后,胡亥立刻把秦始皇下葬,然后登基史称秦二世,胡亥继位后,并没有秦始皇的手段,导致很多问题大面积的爆发,继位三年,胡亥就不得不开城门投降,至此楚汉争霸开始了。项羽攻进咸阳后,看着咸阳金碧辉煌,非常愤怒,一把火把咸阳烧了,这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才熄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