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妃子往脖子上挂“白布条”,只是为了装饰?

如题所述

其实清宫剧中嫔妃们戴的白布条叫龙华,它不仅仅是为了装饰还是身份的象征,因为在龙华上会绣上各种的图案方便宫内的人在短时间内认清她们的身份,毕竟皇宫里人太多又不能每个人戴一个名牌就只能靠龙华来分辨嫔妃的地位了。

一、遮住身体的肌肤。

皇帝为了防止妃嫔红杏出墙就将宫内伺候的男人都变成了太监,但有时候后宫也会来一些外臣,比如嫔妃的父母、太后的儿女、皇帝的兄弟……这些人中也有男人的出现,而古代女性又都比较传统,她们认为自己的肌肤只能让丈夫看到,如果被别人看到那就是不贞的代表,所以就发明了龙华遮住身体裸露的皮肤。

二、龙华上的刺绣是身份的象征。

皇宫里每年都会选进新的宫女和太监,每个嫔妃宫里伺候的宫女、太监都要上百人这还不包括其他部门任职的奴才,所以为了让这些不经常接触嫔妃的奴才能够认出嫔妃位份她们就在龙华上做了点改变,那就是在绣上图案。

看过清宫剧的人应该都注意过皇后、嫔妃、宫女龙华上的图案都是不同的,所以奴才们在看到她们所佩戴的龙华就能第一时间认出主子的身份。

三、方便皇帝认清嫔妃身份。

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并不是说说而已,据历史记载,皇帝每年都会选进几十个年轻貌美的秀女充盈后宫,但皇帝只有一人,他每天还要操心国事、应付朝臣、孝顺太后……可以说是非常忙碌,时间长了有些嫔妃他就记不住了,所以皇帝为了方便就命人在嫔妃的龙华上绣上图案,这样她们在请安的时候皇帝就能一眼看出嫔妃是什么位份。

我只想说,这么一个白布条就这么多学问古代人活的也够累的,虽然最开始是装饰物但后来却演变成了身份的象征,真是佩服古代人的智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1

清朝时期皇宫中妃子脖子上挂的“白布条”在现代被称之为“龙华”,龙华在最初期的使用仅仅只是为了装饰和御寒使用的,在后期随着大量妃子的使用,慢慢的转变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同时也方便皇帝确认众多妃子的身份。

 

清朝时期的龙华在最初的作用其实与现代的围脖相似,那时候科技并不发达,虽然贵为妃子,但是人们御寒手段有限,于是就使用绫罗绸缎围在脖子上,以抵御寒风入侵。在最初的时候并不仅限于白色的绸缎,由于个人的喜好不同,在初期可以说是“百花争艳”,各种颜色都有。

 

不过随着龙华的兴起,闲着无聊的众多后宫妃子慢慢的兴起了攀比之风,谁使用龙华更加华丽,价值更高,也就喻示着谁的身份更高,谁的势力更庞大。这种浮华的攀比之风,令后宫的风气十分的糜烂,于是在后来为了抑制这种不好的风气,对后宫制定了只能使用统一的龙华,这是后宫对龙华的最初步的制定规则。

 

后宫的妃子们不得不接受这一限制,但是也不甘于平庸,都想法设法的让自己的龙华显得与众不同,于是就有人想到了在白色龙华上刺绣。首先刺绣可以显示出自身的女红能力,并不是一个只会好吃懒做的妃子,其次当众人都是白色布条时,一个带有显眼刺绣的龙华,显然更能够引起皇帝的注意。

 

于是刺绣之风就兴起了,不过由于刺绣并不会引起坏的风气,反而让众多每天闲着没事做的妃子都认真的学习刺绣,也算是一件好事。不过随着刺绣的泛滥,各种各样的刺绣显得杂乱不堪。最终后宫再次对龙华的刺绣制定了规则,就是不同身份的妃子需要使用不同的刺绣,例如皇后龙华的刺绣就是牡丹,其他妃子不可以使用,因为牡丹是国花,代表着一国之母的形象。

 

而不同身份佩戴不同刺绣,也从另一方面表示着各位妃子的身份,这对有着众多妃子的皇帝而言极大的方便了皇帝确认妃子的身份。毕竟后宫佳丽三千人,皇帝其实大部分都不怎么认识,于是最终龙华的传统就保留了下来,成了后宫妃子们每日必须佩戴的一项服饰。

第2个回答  2020-01-02
清朝妃子脖子上挂的那个白布条,除了起到装饰性的作用,更主要的也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还有保暖的作用,因为满清妇女她们的衣服没有领子,她们过去居住的东北又比较寒冷,为了保暖,脖子上带了这样一个白布条,这个叫龙华,而且身份不同,这个白布条儿它的质地和档次也不同。
第3个回答  2020-01-02
当然不仅仅为了装饰,清朝非常看中女人名节,女人将自己肌肤漏在外面都会被认为不正经。作为皇帝的女人,更不可能将手脸以外部位裸露出来。
第4个回答  2020-01-02
他象征着清朝后宫不同妃子身份的象征,其中花案图案都不一样,都有很大区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