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吗?

如题所述

任何一个孩子

都不会因为被爱太多而变坏

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

从根本上说,这就是要把孩子看作一个灵魂,亦即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而且,在孩子很幼小时就应该这样,我们无法划出一个界限,说一个人的人格是从几岁开始形成的,实际上这个过程伴随着心智的觉醒早就开始了,在一二岁时已露端倪。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而如果没有教养,爱就会失去风格,仅仅停留在动物性的水准上。

任何一个孩子都决不会因为被爱得太多而变坏。相反,得到的爱越多,就一定会变得越好。

当然,我说的“爱”似乎需要做界定,比如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正确的方法之类。

但是,不管怎么界定,基本的内涵不容怀疑,就是一种倾注全部感情的关心、爱护、鼓励、欣赏、理解和尊重。只要是这样,就怎么爱也不过分,怎么爱也不会把孩子宠坏。

没有孩子的时候,生活多么艰苦,都可以忍。有了孩子,就不一样了,做父母的总想为孩子争取好一些的生活条件。一个人无论怎么清高,在这一点上都不能免俗,我认为也是最可理解的。

做孩子的朋友不易

让孩子把父母当朋友更难

中国人总是教育孩子做“乖孩子”,称赞孩子时也多用这个“乖”字。“乖”有两个含义,其一是乖顺,就是温良、听话,其二是乖巧,就是伶俐、机敏,把这两个含义统一起来就比较全面了。

不过,这两个含义也可以从坏的方面理解,比如乖顺是循规蹈矩,乖巧是察言观色,二者的结合就更令人讨厌了。

仔细分析起来,孩子真正可爱的和值得鼓励的“乖”,其实包含了三个因素。

一是通情,就是善解人意,关心和体察他人的感受,这是同情心,是善良。

二是达理,就是讲道理、懂道理,这是理解力,是聪慧。

三是在通情达理的基础上,能够克制自己不合情理的欲求,这是自制力,是节制。

所以,“乖”应该是善良、聪慧、节制这三种积极品质的综合表现。

倘若抽去这些品质,只要求孩子盲目地听话,训练出来的就不是通情达理的乖孩子,而是逆来顺受的呆孩子,甚至是阳奉阴违的坏孩子了。

做孩子的朋友不易,让孩子也肯把自己当朋友更难。多少孩子有了心事,首先要瞒的人是父母,有了知心话,最不想说的人也是父母。

许多父母盼望孩子快快长大,我相反,多么愿意孩子的童年时光留得久一些,再久一些。我留恋这样的一种天然的可爱,这样的一种纯粹的亲情,这样的一种简单的幸福。在时间的汹涌波涛上,我留恋一滴晶莹的水珠。

然而,一切皆逝,无物长存,我应该和能够做到的是,在另一种形式中守护这些珍贵的价值。我不是指写作,写作是容易的,难的是生活本身。

我愿孩子在因阅历和教养而成熟以后依然天真。

我愿我们的亲情历尽岁月的磨难始终纯粹。

我愿人生的幸福不受世俗的腐蚀永远简单。

作者:周国平: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

微信公众号 【娟子妈妈讲故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1

瞧你这话说的,难道家长就不该尊重孩子么?难道孩子就应该受到自己父母亲人的玩弄、鄙视、看不起么?那这还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吗!

首先我觉得孩子也是个人,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不管孩子们是做错了什么事也好还是做了什么不错的好事也罢,我觉得作为家长的都应该尊重一下自己的孩子,给自己孩子足够的尊重和尊严。

毕竟孩子幼小的心灵是非常脆弱的,如果作为家长不懂得的尊重孩子甚至觉得不应该尊重孩子,那不尊重的结果肯定是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一些很阴暗的东西,就算他们长大了肯定也会变得很自卑,而且肯定也很易怒暴躁,要不就是死气沉沉的对生活充满了绝望,你觉得这样对孩子好吗?你愿意自己的孩子以后变成这样吗?

再一个,我觉得尊重是相互的,如果作为家长的不尊重孩子,看孩子不顺眼的时候轻则日爹操娘的乱骂一通,重则拳脚棍棒的伺候着,那你有没有想过等将来孩子们长大了会怎么样对待你们吗?

我想每个做父母的老了之后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孝顺,好好的赡养自己吧。但是如果你们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去尊重他,那你凭什么去要求孩子好好的照顾你呢?孩子小的时候不敢还手只能默默忍受你的不尊重,等你年老体弱而孩子正值壮年的时候你觉得他会去尊重你吗?你自己年轻的时候不尊重孩子中下的苦果,那你年老之后肯定要自己来承受!

所以,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