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儿了?

如题所述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过年没有了太多期待。
以前人们过年期待新衣服,因为很多人平时都是穿旧衣服过的,只有过年才能穿上新衣服,因此新衣服就意味着过年。现在人们只要有新款出来看着好看,可能就会立刻下单购买一件,第二天快递就能送到家里。以前人们过年期待大鱼大肉,因为日常生活中很难吃到肉,肉是一种奢侈品。过年的时候吃着肉会感觉额外的香。现在人们早就吃够了大鱼大肉,如果过年还要吃,反而会觉得有一点腻,倒不如直接来一顿全素宴,反而会更有意义。当以前的奢侈品可以让我们触手可得时,我们就应该意识到我们正在进入到另外一个阶段。
这就有点类似于某些亿万富翁一样,他们在追求财富自由的过程是最幸福的,当他们真正实现财富自由之后,钱就变成了数字,失去了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24

人们都说“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年味的日渐稀淡,终究是光阴在流逝,传统在流失。 学者冯骥才说“福”字几乎囊括了一切好事。把它端端正正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年味顿时就来了。年味实则就是一种传统和文化,更是一种文化意境与文化象征。

所谓的过年没有年味儿,并不是说过年的时候人们之间的心理交流变少了,而是说消失了,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很难不被外物所诱惑,等到过年回到老家的时候,家中的长辈会为我们操前忙后,为我们准备好每顿饭,根本不会让我们去做这做那,我们回到老家之后只有享受,但是这样的话老人也是非常欣慰的,因为子女好不容易能够有时间回来看看,即使不能够和他们说上几句话,只是在那里低头玩手机老人们也是十分开心。

但是我们却不知道珍惜这几天的时光,和老人们多一起交流交流,即使手中有游戏有手机,每天沉浸在网络世界里,但是不免会失去对过年的兴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为什么过年的时候没有年味儿了,因为我们并没有发现年味其实是隐藏在家人身上而不是在手机上。

我觉得过年没有年味儿,主要是因为大家并没有说真正的想要与家人和和睦睦的过完这一个年,一年的结束不能够给家人团聚带来一丝的乐趣,还是说想自己享受这空闲的游戏时光,并不打算与家人们分享。不能够与至亲至爱的长辈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他们也就失去了回老家的意义。

之所以没有年味儿,并不是说年味儿是自己跑掉了,而是在于我们自身,在这种快节奏充满诱惑的社会里,并不能够保存自己所有的良好品格,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也逐渐缺失。

春节前后都会有过年没年味这样的言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大社媒的头条热搜上,只可惜年味并不是自己消失的,是被我们亲手葬送的。长时间的生活娱乐带给我们的只有肉体和精神的疲惫,待到传统文化寄寓于传统节日中时,我们只有缺失灵魂的肉体空壳去迎接文化的熏陶,剩下的只有自顾的叹息。因为我们需要年,需要节日,需要一个给自己力量的理由,年给了我们内心缓冲和蓄力的可能。

第2个回答  2017-07-24

如果把过年的气氛和十几年前,几十年前相比,过节的气氛确实是没有那么浓厚了,我想着可能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关吧,以前大家日子普遍不好过,所以把过年当成一年里面最重要的一天,平时吃不上几顿的鱼肉,过年要买,平时传不到新衣服的孩子们,过年家长节衣缩食也会给孩子们裁块布,做件新衣裳,所以,在那时的人们心目中,过年时一年里最热闹最开心的一天。而现在,大家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不少,想吃什么不用犹豫直接去菜场买就行,想买新衣服也是直接去买就行,过年的与众不同性就没有那么明显了,所以自然而然,人们就觉得现在年味儿不浓了。但是,当你看到每年人山人海的春运时,你还会这么觉得吗?成千上万的人,在过年的那几天,子安全国范围里面进行大迁移,好多人买不到车票,彻夜留宿火车站,甚至有好多打工仔,顶着寒风,一路骑摩托车回家。看到大家回家的热情,你还会觉得年味儿不浓吗?不,年味儿一直都浓的很,只是大家过年的方式改变了。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放寒假,过年。每次过年我简直比大人还要忙碌,要去超市买一堆零食放在我的零食箱里面,然后每天都打开看一眼,不吃,等到年三十晚上再吃,就好像是某种仪式一样。我还要拉着我爸去买烟花,爆竹,我最喜欢那种两块钱一盒的小烟花,拿在手里面,感觉自己就是偶像剧的女主角一样。我还要负责每天帮妈妈收挂在外面风干的腊肉腊肠,看好它们别被野猫吃掉......最好过年的时候来场小学,我会把院子里面少的可怜的雪铲起来堆一起,做一个小雪人,然后,小雪人慢慢的化了,我也差不多该开学了......

长大了,过年意味着放假,意味着和家人团圆。辛苦学习工作了一年,终于可以安安静静地躺在被窝里面,只要我妈不来叫我起床,我能躺到天荒地老......然而我妈每天都孜孜不倦地来掀我被子......我可以坐在院子里面晒太阳,旁边躺着一只慵懒的老猫。听着来做客串门的亲戚邻居们聊天八卦......过年绝大多数中国人盼望的不就是这一刻的温馨吗?在外工作一年,说什么也要在除夕之前赶回家,见一见家人,坐在一起聊聊天。所以我们会看见每年的人口大迁移,会看见人们脸上回家的焦虑和急切。

第3个回答  2017-07-23

因为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小时候每年都会期待过年,因为小孩可以收压岁钱、放鞭炮,老人们期待团圆。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收压岁钱的时候了,虽然钱大部分要上交给妈妈,但是自己总是可以留下一些买小零食,和同学们出去买小饰品之类的。但是现在觉得不需要到过年就可以有钱去买了,这个时候的压岁钱就是一种形式,走一个过场罢了。以前兄弟姐妹们一起约在一起玩,现在大家都长大了,不需要在一起增进感情了,因为我们有了更多的朋友,兄弟姐妹也成了称呼而已。

以前的日子很拮据,觉得只有过年的时候全家才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大鱼大肉,舍得花钱。现在不需要到过年,平时的节假日就可以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聊天吃饭了。现在过年聚在一起,只不过是走走形式而已,当然年味儿越来越少了。

重视大团圆的老人们都在慢慢的去世,新时代的人们,没有从前那么重视亲情之间的关系,甚至不少认为朋友比亲人靠谱多了。现在的人的思维,趋向于独居,而且很多独生子女走向了社会这个大舞台,很少人有兄弟姐妹,过年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就剩一家三口,三个人吃饭,每天都是一样的吃,就没必要在过年的时候搞的格外隆重了。

家庭里的很多人,不一定会回家过年了,现在时代发展这么快,过年只不过就是一个节日而已,很多人都觉得没必要特意吃这一顿饭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年味越来越淡了。

第4个回答  2017-07-29

  还依稀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过年,因为一到过年,原本不热闹的村子变得热闹起来了,村上弥漫着浓浓的年味。然而现在,年味变得越来越淡了。
  首先,过年是全家团聚的日子,小时候生活节奏慢,人们也很少出去工作,也就是在家乡附近工作,人们没有那么忙碌,一年中,从头到尾,天天在外面工作,好不容易想过年回家休息注意,回家看看老人看看孩子,回家放松放松。

  所以那时候的人们对过年是很向往的,他们并不想在那几天里忙碌着然后多挣点钱,他们那个时候想的就是过年了回家放松放松,和家人团聚,一家人做在一起享受过年的幸福。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外出打工的的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在大都市的生活节奏快,在外面待久的人,他们就想在大城市里面成家立业,在大城市里生活可不是那么的简单,他们需要无时无刻不在努力的工作,所以说他们根本没有放松的时候。

  他们需要在过年的几天能够挣更多的工资,这能够为他们的收成多增加一点,所以他们就不会放假回家,这样家里也就不团圆了,年味就少了很多。

  另一个原因就是随着长辈们的老去,很多老年人都去世了,现在的年轻人对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变得不那么看重,人们对过年的年味的意识变得越来越淡了,现在很多传统的风俗像我们这些年轻人并没有懂得多少。

  人们对于春节时候的放假他们只是当成了简简单单的放假休息了,有的人都不回家过年,他们将孩子接到工作的城市,一家人在外面过年。

  过年不就是为了走家串户的吗?一家人都在城里了,这个拜年的方式也就没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淡,还有就是现代化的人们住在一个小区里,人们邻里之间的沟通变得很少,你不来我家串门,我就不去你家串门,这种人性的冷淡也是导致年味淡化的重要原因。

  现在小孩的崇洋媚外也是其中之一的原因,这种传统节日就应该发扬,家长对小孩这方面的教育变得淡化了,家长应该教他们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继承的意义,让他们从小培养起年味的意识。
  些也许就是现在年味越来越淡的原因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