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育孩子不拿别人的东西

如题所述

怎样教育孩子不拿别人的东西
教会孩子换位思考,告诉孩子什么是好孩子,什么是坏孩子。讲故事给孩子听,让孩子明白道理。千万不要打骂孩子,孩子是不懂才拿别人的东西的。当孩子明白道理了,就让孩子自己把东西送回去,并说对不起。一定要养成好习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9
一、孩子拿别人东西的原因。 这个方面还要从年龄段考虑。

3岁前的孩子拿别人的东西。

是因为他们基本上不是道东西是别人的,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可以拿来玩,不知道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可以说这不是出于占有他人东西的目的。因此,家长和老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要批评,可以告诉孩子,“我稍后给你买一个更好的”、“那个东西会弄伤小手的”等等。

3岁以后拿别人的东西。

真正的“偷窃”行为是发生在4-5岁之后。据一个儿童心理咨询门诊的资料,44名有不同程度“偷窃”行为的孩子中,6.8%是在4-5岁时拿家里的钱;63.7%发生在小学阶段(6-10岁);29.5%到12岁以后才有 “偷窃”的行为。

3岁以后的年龄段的孩子,基本上开始逐渐有了东西所有权的意识,开始以“占有”为目的去拿别人的东西。这时期的“占有”他人的东西的心理动机又大致可以分为:

(一)心理平衡动机:看到别的孩子有的东西,自己没有,也想要。比如说两个一起玩的孩子,其中一个孩子从爸爸那里得到一个玩具,另一个孩子没法从大人那得到,于是就找机会“下手”,拿走伙伴的玩具。

(二)好奇心理:孩子看到没见过的东西,出于好奇,拿走别人的东西。这主要体现在孩子拿走大人们的东西。比如说某个孩子看到老师把一块手表放在桌子上,孩子拿来看了看,对手表的指针转动很感兴趣,于是趁老师不注意,就拿走了。

(三)环境影响: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父母或孩子身边的长辈没有良好的示范,比如说父母在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自己本身就有占别人小便宜,爱拿别人东西的习惯,这样肯定会让自己的孩子模仿。另外,孩子的同伴(特别是主要的伙伴)有爱拿别人东西的习惯,或者在他们的教唆下,孩子也会染上拿别人东西的不良习惯。

(四)心理缺陷:主要指家长对孩子的关爱程度和方式不当,于是孩子通过拿别人东西的方式来弥补心理缺陷。典型的例子是家长不给孩子零花钱或者给了孩子零花钱,而没有对孩子的消费进行科学引导。对孩子如何花钱不闻不问。于是孩子就会出现“偷”父母的钱,或者“偷”超市商场里的东西的现象。极个别的孩子还认为“偷窃”是勇敢的表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