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如题所述

1、指鹿为马

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

2、叶公好龙

古代有个叶公,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真龙知道了,就到叶公家来,把头探进窗户。叶公一见,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

3、鸡鸣狗盗 

战国时,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他的一个门客装做狗夜里潜入秦宫,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才得释放。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城门紧闭,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骗开城门,才得脱险逃回齐国。

4、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中了一口大大的钟。这个人想要把它敲碎拿走,但是敲击是有声音的,于是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就听不见了。结果在他敲钟的时候,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5、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请他用荆条责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10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7-05

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杯弓蛇影,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亡羊补牢。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用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故事】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在地里干活,忽然从远处跑来一只兔子,它十分慌张,一不  小心就撞在树桩上死了。农夫很高兴,捡起这只死兔子回家美美地饱餐一顿。他想每天都  有这样的好事就好了,于是他放下农具整天守在那颗树下,一无所获。

    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g):

    【解释】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  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  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故事】从前有个小偷发现人家家门口挂着一口很大的铜钟,他想偷但一个人搬不动,想  把他敲碎卖碎铜,担心敲钟时别人听到声音而偷不成,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就是把  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塞住听不到声音,结果偷窃时被当场逮住。

    杯弓蛇影(bēi gōng shé yǐng):

    【解释】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出处】《晋书・乐广传》记载有人作客饮酒,见酒杯里有条蛇,喝后吓得病了。后来知  道这蛇原来是屋角上一张弓照在杯里的影子,他的病就好了。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把虚幻误作真实,形容人神经过敏。

    【故事】晋朝河南人乐广十分好客,见一朋友好久不来家里,十分奇怪,就去拜会他,朋  友说上次在你家喝酒杯中有蛇,喝后回来后就生病。乐广不解,回到家便查原因,原来是  挂在墙上的角弓影子倒射在酒杯所至,朋友闻知后就病愈。

    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释】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  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故事】东汉末年,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途中没有水,带的水也早已喝完,士兵们渴  得要命,纷纷停下乘凉,派出去找水的人也没发现水源,曹操急中生智,传令下去说前边  有一梅林,时下正是产梅子的季节可以用梅子解渴,士气大振而快速前进。

    画饼充饥(huà bǐng chōng jī):

    【解释】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出处】《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故事】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  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  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

    亡羊补牢(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释】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故事】战国时楚襄王荒淫无度,执迷不悟,将劝谏的大臣庄辛赶出楚国。五个月趁机征  伐,很快占领楚都郢。楚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赵国请回庄辛,庄辛说:“见兔而顾犬,  未为晚也;亡羊则补牢,未为迟也。”鼓励楚襄王励精图治、重整旗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3-28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很多,这样的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很多,只能列举一部分,以下是精选的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鹬蚌相争
守株待兔
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
量体裁衣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亡羊补牢
人面兽心
无价之宝
曲高和寡
囫囵吞枣
庖丁解牛
起死回生
患得患失
庸人自扰
嗟来之食
塞翁失马
痴人说梦
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
滥竽充数
南辕北辙
惊弓之鸟
对牛弹琴
掩耳盗铃
叶公好龙
黔驴技穷
东施效颦
杞人忧天
狐假虎威
买椟还珠
画饼充饥
不可救药
拔苗助长
疑邻盗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叶公好龙、
亡羊补牢、
狐假虎威、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
井底之蛙、
滥竽充数、
买椟还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