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天津大学的前身是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

1895年10月2日,光绪皇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盛宣怀任首任督办,校址在天津北运河畔大营门博文书院旧址。

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命名为“大学堂”的高等学校。

1899年,天津北洋大学堂的第一届学员毕业。1900年元月,学堂颁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大学文凭。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津京,学堂校舍为敌兵所霸占,设备、文档案卷遭毁坏,学校被迫停办。

1903年4月,学堂迁至天津西沽武库(今河北工业大学红桥校区东院),正式复课。

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改名为北洋大学校,直属教育部,1913年又改称国立北洋大学。

192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对北洋大学与北京大学进行科系调整,北洋大学改为专办工科,法科移并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科移并北洋大学。从此,北洋大学进入专办工科时代。

1929年,北洋大学改为国立北洋工学院。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7月30日,天津沦陷。北洋工学院被迫西迁,合组西安临时大学。

1938年,西安临时大学迁校汉中,改称西北联合大学,后合组为西北工学院。

1942年,国立英士大学工学院独立为“国立北洋工学院”。

1944年,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建立。

1946年5月,北洋大学在天津西沽原址复校。

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

1959年,天津大学被定为国家首批16所重点大学之一。

1986年,天津大学在全国首倡“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方向。

1997年,天津大学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2000年12月,天津大学被列入了国家“985工程”一期重点建设院校。

扩展资料:

天津大学校训为“实事求是”,由建校初期北洋大学原校长、著名法学家赵天麟首倡。赵天麟任校长期间(1914-1920)总结北洋大学办学经验,概括出“实事求是”四个字,以之教导学生,遂成为校训。

天津大学在继承这一优良校训的基础上赋予了新的内涵,即办事求学,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诚实守信,并注重求索真相,开拓创新,把握规律。天津大学继承了北洋大学的优良校风和学风,恪守“实事求是”的校训。

《天津大学校歌》,又称北洋大学校歌,诞生于1935年,为纪念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建校40周年而谱写。校歌作者萧友梅、廖辅叔。校歌总结了北洋大学兴学育人、实业救国的历程,激发北洋学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精神与优良传统。

歌词为:

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

悠长称历史,建设为同胞。

不从纸上呈空谈, 要实地把中华改造。

穷学理,振科工,重实验,薄雕虫。

望前驱之英华卓荦,应后起之努力追踪。

念过去之艰难缔造,愿一心一德共扬校誉于无穷。

参考资料来源:天津大学-历史沿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