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相声名家都有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0

开创人——冯昆治

冯昆治是第三代相声艺人,但他的师承一直有争议。马三立先生所列的《京津相声师承总表》中,冯昆治归入了朱绍文门下。但王决先生在《中国相声史》一书中列出《相声师承关系表》中,冯昆治又被列入了沈春和门下。

因为年代久远而且相声界师承关系本来就一团乱麻,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冯昆治可以确定的只能是第三代相声艺人,而且是东北相声的开山鼻祖。

冯昆治生于北京,1921年举家签往东北,当时许多相声名家都在东北吃瘪,万人迷李德钖,侯宝林大师,就连马三立先生也在东北被人扣住半年多,免费给茶馆打工,可见这里并不是一个对艺人友善的土地。

冯昆治一家为了立足东北,开启了家族相声模式,冯昆治三个儿子冯振声、冯少奎和冯文秀,冯振声之子冯大荃,就连女眷德佩珍(冯振声儿媳)、德淑珍(最年轻德字辈)都上阵说相声,在天津常氏家族兴起之前,冯家可谓是第一代家族相声大户。

现如今冯家门已经没落,只有一个冯昆治曾孙冯幼封还在说相声,但因为没有名气,而且不怎么跟同行来往,所以人微言轻。但如果从冯昆治那里捋,冯幼封就是铁板钉钉的宝字辈艺人,1972年生人的他,是多少相声艺人的师爷辈,细思极恐。

八十年代商演第一人——杨振华

杨振华是宝字辈艺人,师承东北四大荃之一的杨海荃,往上捋也是冯昆治这一支的门人。

杨振华先生在八十年代率先提出了“砸烂铁饭碗,文艺工作者自食其力”的口号,主动跳出曲艺团,成立了自己的相声演出队,一年下来全国各地巡演,上到万人 体育 馆,下到基层慰问,全年无休演出三百多场,不但没要国家一分钱补助,还上交了几万元分成。现在听起来几万元很寒碜,但那是八十年代,万元户都是顶级富豪了,那时候的几万元,比现在几百万上千万都经花,杨振华先生等于给国家上交了好几个小目标。

虽然杨振华先生各种围追堵截,创业以失败告终,但他对市场的 探索 ,给后来的相声商演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他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代商演顶流。

金马影帝——范伟

范伟老师凭着 《不成问题的问题》 得到金马奖影帝,这不光是中国影视界的荣誉,也是中国相声界的荣誉,因为范伟老师再一次向所有人证明,相声演员不是只会拍烂片。

虽然于谦老师也得了一个澳门影帝,但澳门电影节跟金马电影奖比起来,就是三线小城市跟北上广的差距,所以范伟老师给相声演员露的脸,比于老师大得多。

别看范伟老师成名于小品舞台,在影视剧领域达到巅峰,他当年可是正儿八经的门里人,师承东北相声名家于连仲先生,他凭着出色的天赋,创作并表演了《无事生非》、《自食其果》、《“英雄”的启示》、《五几年》等优秀相声,得到辽宁相声比赛奖等奖项,并且成为沈阳曲艺团的台柱子。

可惜范伟老师赶上了相声低谷,而他虽然有能力有才华,但并不是那种能够力挽狂澜的大才,所以范伟老师果断转入小品舞台,跟赵本山高秀敏成为铁三角,一举制霸春晚舞台。然后转战影视领域,十年磨一剑勇夺金马影帝。

相声虽然在范伟老师一生中不是最重要的,但却是无可取代的起点,没有相声演员范伟,也就没有小品铁三角范伟,也没有影帝范伟。

谨遵师命终老东北——师胜杰

师胜杰先生是地道天津人,出身曲艺世界,父亲师世元,师承相声大师张寿臣,母亲高秀琴也是相声艺人,其兄弟姐妹也都是曲艺从业人员。

师胜杰先生从小对相声有极高的悟性,他第一次登台就是跟父亲合作《捉放曹》这块腿子活也为将来师先生的舞台风格打下了烙印。师先生台风潇洒灵动,嗓子清脆嘹亮,柳活是一绝,1984年被侯宝林大师看过表演后,成为侯大师的关门弟子。

师先生跟侯大师虽然只是拜门关系,但两人有非常深厚的情谊,后来师先生有机会调回北京曲艺团,但因为侯大师一句话“我就希望将来我到东北,那里能有我的一个学生”,于是师先生放弃了回到北京,把余生都奉献给了东北,到最后师胜杰先生癌症去世,他也把骨灰带回了东北,践行了自己跟恩师的承诺。

(说在前面):

我一直认为,师胜杰先生不能算作是“东北相声的名家”。

所以没有把怹请进来。至于原因,最后再说。

————————————————————

东北相声名噪一时,曾经是可以与京津两地相声并驾齐驱的存在。

解放初期是东北相声最兴盛的时期,彼时的《沈阳相声大会》大能云集,每天9小时的演出场场爆满,一直持续了六七年。

盛况可见一斑。

说到东北的相声名家,简单的梳理一下:

自冯昆治老爷子的冯家班进驻东北开始,冯老爷子成为了东北相声的总奠基人。

冯家班的“四大荃”:常福荃、杨海荃、祝景荃、冯大荃是东北相声兴起的源头。

其后大名鼎鼎的杨振华、金炳昶、王志涛、冯景顺成为了东北相声兴起的基石。

此时是东北相声第二次的黄金期,其中杨老爷子和金先生的组合,甚至可以排进全国最火的前五档。

在我看来,杨振华先生到现在,也仍然是东北相声标志性人物。

但是随着杨振华先生被当地“冷藏”,东北相声也开始凋落。

其间除了常佩业、贾承博、刘彤等几位稍微起了一些波浪,东北相声其实只靠王平先生一人苦苦支撑。

自王平先生早逝之后,东北相声……

嗯~

东北的相声名家就先提前面几位吧,挂一漏万。

————————————————————

然后,就像前边说的,我为什么不认为师胜杰先生是“东北相声的名家”?

“东北相声”代表的是一种相声的风格。

彼时师先生虽然身在哈尔滨,可是活儿一点没有东北相声的特色。

甚至怹细腻的台风,和东北相声还恰恰相反。

所以私以为,题目如果是“东北的相声名家”,师先生应该名列其中。

如果说是“东北相声的名家”,那师先生还就真不能算。


嗨!中华语言博大精深呐!

以上……

东北相声大咔杨振华当年火爆程度,至今无人超越。杨和金先生俩人站在北京 体育 馆说相声,无人接得住。小段下棋>堪称经典。 假大空 全国电台大火。百听不厌。中央台全国相声评比一等奖。 历史 不能忘记他。

师士元 杨振华金炳昶 王志涛陈连仲 师盛杰 刘文亮周志光 武福星蔡培生 常佩业

说起东北的笑星,大部分想起的应该都是赵本山、沈腾这些小品演员,然而在他们之外还有不少相声演员,他们表演的相声也被统称为东北相声。

而且一些东北小品演员本身就是相声演员出身,比如范伟、巩汉林和刘流。今天我们大概就来说说,东北相声是如何兴起和发展的,有哪些代表性的演员。


除了杨振华,东北相声的代表人物还包括师胜杰、范伟、巩汉林、刘流等人。


当然不排除一些年轻相声演员是东北人,表演也带有一定的东北味儿,比如张鹤伦、尚九熙,但总体来看他们表演的并不是杨振华他们当年那种东北相声。也就是说,如今东北相声已经很难说成为一派了。这也是莫大的遗憾。

东北作为喜剧之乡,很多喜剧明星都来自东北,东北人口音自带幽默体系,像赵本山,潘长江的小品都是全国人民最喜欢的,而相声却很少来自东北,因为相声毕竟要求讲究字正腔圆,而东北话的口音说实在很难更改,但是东北也是出了不少相声名家,比如之前仙逝的师胜杰先生,那么现在如日中天的德云社有多少来自东北呢,我们今天来盘点下,他们有些被戏称是二人转交换生,不知道你们觉得呢。

1、曹鹤阳

黑龙江人,本名曹阳。一九八七年四月三十日生人,二零零六年进入德云社,二零零九年六月十三日拜师。小四的表演自然、灵活;多数为烧饼捧哏,其二人表演很有特点,经常加入一些 时尚 元素,如植物大战僵尸版交租子等。


2.张鹤伦

黑龙江人,本名张立民。一九八五年一月二十六日生人,二零零六年入科,二零零九年六月十三日拜师。张鹤伦三进三出过德云社,演出特色鲜明,能歌善舞,善于学唱各种通俗、民歌、戏曲


3.孟鹤堂

黑龙江人,本名孟祥辉。一九八八年三月十一日生人,二零零八年入科,二零零九年六月十三日拜师。孟鹤堂外形条件良好、演出特色鲜明 。BBOX、口技、戏曲、唱歌、跳舞都擅长,会讲鬼故事,会演绎具有个人特色的“刹车哭”,是全能型相声演员


4.孙鹤宝

吉林人,本名孙明照。一九八四年二月二十四日生人,二零零八年入科,二零一二年七月七日拜师。擅长地方戏,小调,二人传,口技,模仿秀等,台风稳健,多才多艺,目前在德云社演出二队表演,曾搭档于鹤真、李九江、史爱东。

5.杨鹤灵

辽宁人,本名杨旭。一九八五年四月十日生人,二零零八年入科,二零一二年七月七日拜师。

6.张鹤舰

辽宁人,本名张鹤舰。一九八九年二月八日生人,二零零九年入科,二零一二年七月七日拜师。

7.金鹤年

辽宁人,本名金龙。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日生人,二零一零年入科,二零一二年七月七日拜师。

8.房鹤迪

吉林人,本名房小满。一九八二年五月二十一日生人,二零一一年通过天津卫视《笑傲江湖》与郭德纲先生相识,二零一二年七月七日拜师。


9.尚九熙

辽宁人,本名尚文博。一九八八年三月七日生人,二零一二年入科,二零一五年九月十三日拜师。尚九熙的舞台风格特别“引人入胜”,可能他是德云社中唯一与岳云鹏很像的演员,就是那种站在台上“一动不动”,就能把这个场子“盘活”的人。


10.李九重

吉林人,本名李东洋。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八日生人,二零一二年入科,二零一五年九月十三日拜师。

11.董九涵

黑龙江人,本名董雨卓。一九九五年八月七日生人,二零一四年入『霄』字科学艺,二零一五年提入『九』字科,二零一五年九月十三日拜师。

12.刘九仁

黑龙江人,本名刘林。一九八七年八月十八日生人,二零一二年入科,二零一五年九月十三日拜师。

我知道原来七星大擂台主持人王平是后来一代,同时期还有贾承博,另外还有两个人,好像都是沈阳的

八十年代商演第一人——杨振华

金马影帝——范伟

谨遵师命终老东北——师胜杰

师盛杰,冯永志。刘流,邹成宾,徐宝库,王平,常佩叶,金名昶,杨振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