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文学”概念在当代受到的挑战

如题所述

“文学”概念在当代受到的挑战来自三个层面,
一是社会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自由市场经济在全球内的扩展是资本主义在当代最深刻的变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而之前的”文学“概念,也被视为”西方的“、”现代性的“、”普世性“的价值的代表,在各种写作实践和批评理论中成了”对其普世性主张的否定“的对象,”文学“概念的”普世性“被否定。
二是文学社会生产方式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深刻的触动了现代的”文学“概念赖以确立的基础。“文化”一词微妙地替换了"文学“,现代的"文学"的概念曾经赖以形成的双重过程,也就是韦勒克所说的”民族化“和”审美化“,在这种文化中彻底被颠覆了。
第三个层面的挑战,则来自文学研究作为一种知识生产的内部。现代的“文学”概念,就是在现代知识生产方式下文学知识生产的主要对象。实际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从法国兴起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运动构成了迄今为止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变革的重要“范式”,同时构成了一种“理论话语”(这种话语的要点之一,就是取消了文学表意方式和非文学表意方式之间的界限)。其次就是,文学研究的“过度发展”,发现了“文学之外的文学性”以及近二十年来人们普遍开始谈论的文学研究朝”文化研究“的“转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7-01
文学批评的主体意识始终不被人们所重视,这是阻碍文学批评健康独立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合格的文学批评家不仅应该拥有清醒、独立的主体意识,而且应该有一种进行主体建构的自觉性,只有通过主体建构的自觉行为,才能保证主体意识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当代文学批评是指在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基础上而发展的文学批评形态,已有了近百年的历史,日益走向成熟和独立,但即使如此,当代文学批评 今天处在一个大众文化为主潮的全球化时代,受到政治意识形态和商业意识形态的双重挟击,其主体意识有被削弱甚至被阉割的危险,因此当代文学批评的主体建构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对当代文学的批评正如对当代文学创作的批评一样不绝于耳,自从九十年代以来,文学批评就成为被批评的对象,突然间批评的问题似乎堆积如山,诸如批评缺席、批评无力、批评没有标准、批评没有公信力、批评没有权威,等等。在对批评的指责中,批评者就这样成为了具有公信力的批评家。这倒是可以说是一个批评盛行的时代,所有的人都有资格、有能力、有权力批评,正如批评文学一样。所有的人都在给批评下药,正如给文学下药一样。与其说救活它,不如说药死它。拯救批评,就先把它搞得半死,再把它搞死。就像现在拯救熊猫和老虎一样,先让其濒临灭绝,再去拯救它。拯救于是就成为人类的一项崇高事业。不用说,批评正在成为这样一种事业,而且是人人可参与的一项崇高事业和业余爱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