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西藏人挂五颜六色的布?

如题所述

因为这种五颜六色的布就是经幡,当地信徒们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无法诠释经文,只好借助自然的力量,风每吹动经幡一次,就意味着他们念了一次经,以此来表达他们对上天的虔诚和敬意。

一、经幡的概念:

    “经幡”一般是指“风马旗”,是青藏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的藏族聚居区以及尼泊尔、锡金、不丹、克什米尔等邻邦,人们随处都能见到一串串、一丛丛、一片片以经咒图像木版印于布、麻纱、丝绸和土纸上的各色风幡。这些方形、角形、条形的小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门首、绳索、族幢、树枝上,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构成了一种连地接天的境界。成串成串拉挂在亭子和松树间的彩旗,印满密密麻麻的藏文咒语、经文、佛像、吉祥物图形。它们不但有着许许多多的宗教含意,还是一片片很有水平的艺术品。

    经幡作为福运升腾的象征物每年都要换新。换新的日子不能随意选择,它是根据藏族历算,选择在藏历新年初一过后某一个良辰吉日。这一天早上,全院的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楼顶上,举行一次隆重而欢乐的插经幡仪式,藏语里这个仪式称为“托随”,意为祭神祈福仪式。

    经幡幡条具有特定的含义,其组合排列顺序都有严格的规定。经幡上面印着密密麻麻的经文和鸟兽图案,各图案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经幡是藏民祈求福运升腾的象征物,每年藏民们都要挑选良辰吉日,举行庆典活动,更新经幡。

二、经幡的分类:

    蓝、白、红、绿、黄五色相间的小方块布按一定的顺序缝在一根长绳上,高悬在两个山头之间;

    好几米长的狭长布条,或红或白,上面印有密密麻麻的经文,布条的一侧连在一个粗长的木杆之上,立在庭前、路边或山口处。

    五块颜色不一的无字幡和一块单色镶边的主幡方布块组合在一起,主幡条上有经验和鸟兽图案。经幡是藏民内心信仰世界的实录,它寄托了藏民们对未来世界的憧憬和对命运的祈求,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也是藏区特有的一种景观。

三、经幡的来源:

    代表藏民信仰与崇拜的经幡,最初见于噶举教派(白教)的“牟沓”之上。

    牟沓,是藏文“雾”和“绳”的合写,在现实中,牟沓则是一种从地面引向空中的牛毛绳子,绳子上挂着绘有经文及图腾崇拜的白布幡旗,用来象征好运与平安。经幡上的图案以龙、凤、雪狮、神鸟和佛像等吉祥物为主。

    随着佛教的发展,经幡的应用范围从牟沓之上发展到屋顶、山头、大树、桥梁、佛塔寺院,从白色发展到红、黄、蓝、白、紫、绿等多种色彩;形状从正方扩大到长方、大宽条,甚至还有组合式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