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的传说和故事

古今的传说

在武汉有一座桥叫梁新友桥,这桥名绝无仅有,它的来历也很可能鲜为人知。

嘉庆年间,现在的涟源市石马山有一个叫王大魁的人在生意场上遇到了大挫折,损失之惨,不光是血本无归,而且弄得声名狼藉。他不甘心这样失败,总想借点本钱再图东山再起,但是没有人信任他,他借了不少人家都碰了一鼻子灰,最后,他在几乎绝望的时候,来到三甲梁新友家,向他说明来意,求借银元两百块。梁新友知道他的底细,一点也没犹豫,立即慷慨地借给了他。

钱是借到了,可惜屋漏偏逢连夜雨,漏船又遇顶头风,王大魁的生意不但丝毫不见起色,而且越做越亏,有些人干脆叫他王大亏了。

三年时间一晃过去了,梁新友见王大魁不但每年不来结清利息,而且连招呼也不打一声,心里非常纳闷,于是有一天吃过早饭以后就去石马山找王大魁。

来到王大魁家,王大魁一边道歉,一边招呼他妻子去煮饭招待客人。大概个把时辰后,梁新友见王大魁妻子从外边回来,手里提着个布兜,打开布兜后,梁新友发现里面大约有半升米。

梁新友在听完王大魁的道歉后,问:“你现在还有什么打算?”

王大魁说:“我打算到一个新地方去,只要有了本钱,我相信还能把生意做活。”

“那我再借给你二十块银元,你到湖北武汉去做,如何?”梁新友望着王大魁,鼓励道。

王大魁当即挺直身子,说:“如能再蒙救助,日后定当感谢。”

于是梁新友又借给王大魁二十块银元。王大魁靠着这二十块银元将全家老小迁到了武汉,生意果然越做越红火,不久就还清了梁新友那笔欠款。

王大魁在武汉发迹后,想着做些公益事业,于是就在当地修了一座石拱桥,命名为梁新友桥。

太平桥

年幼时坐在祖父的脚上,拉着祖父的手,随着那只有力的脚上下摇摆,祖父嘴里总是反反复复地哼唱那首永不厌倦的歌谣:“摇啊摇,摇到太平桥……”太平桥在童年的记忆中,是一个梦一般神奇美丽的地方。

两百年前的一天,吴翘天从蓝田街上办事回家,过涟水河时看到丰乐人的一份倡议书,大意是:这里交通不便,河水泛滥时无法过往,希望大家踊跃捐资修桥,有意者请在下面署名。倡议者是桥头河人,倡议书写在绸子上,绸子在日晒雨淋下已经变色,边缘已经破烂,看来悬挂的时间已不短了,但没有一个人在后面署名。吴翘天看后,心想:常安乡一座桥,还要丰乐人来倡议,实在惭愧。于是立即返回城里买下一丈绸子,挥笔写下“常安吴翘天,独修太平桥”,将以前那份倡议书取而代之。

回到家里,孝顺的他很担心勤俭的母亲反对他独修这么一座桥,但又不知怎么向母亲解释才好,于是闷闷不乐,饭也不吃就和衣躺到床上。他娘去问他有什么心事,吴翘天把经过讲了出来,没想到他娘立即答应,说:“架桥修路,功德无量,我怎么不支持呢?昨天有人给你妹妹来提亲,对方是文德湾里的,你要修桥正好可以到那里去取石头。”吴翘天立即喜逐颜开,一翻身从床上起来去吃饭。

一切准备就绪以后,对于这座桥的设计又是一个难题,到底是修双拱桥还是修单拱桥,吴翘天到举办开工酒宴的那天还在犹豫不决。宴席开餐以后,外边进来一个叫化子,那些做事的人连推带搡要他出去,吴翘天知道了,连忙招呼那些做事的人,要他们好好招待人家,又带他到厨房里,给他一个人安排一桌。

酒席还没散,有人到厨房里去,发现叫化子不见了,酒菜一点没动,只见餐桌上用水豆腐摆了一座单拱桥。大家于是纷纷传说,这一定是神仙下凡指点方法。

这是不是神仙下凡我们当然无从知道,不过太平桥做为横跨涟河两岸的单拱石桥,历经几百年风雨,至今稳稳地屹立在蓝田中学校门口不远,承载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却是不争的事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04
谢桥

谢桥就是谢娘桥,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谢娘, 未详何人, 或谓名谢秋娘者。诗词中每以此桥代指冶游之地, 或指与情人欢会之地。谢娘一种说法是指唐时名妓谢秋娘;另一种说法是指因“未若柳絮因风起”而号称“咏絮才”的一代才女谢道蕴。后来,“谢桥”成为一种象征:只要桥头站着那位心爱的女子,那座桥便配得上称为“谢桥”!

我很喜欢晏小山的一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第2个回答  2009-01-02
  岳桥传说
  相传,早年的徒骇河,河宽数丈,水深流急。渡船在河中行驶,经常发生船翻人亡的事故。人们都以为河妖作怪。沿岸各村庄的艄公已多年不敢在河中摆渡,两岸交通断绝,自古至今都是以河为界,划河而治,河北岸为商河县,河南岸为济阳县。
  人们都盼望来个能工巧匠,在河上架一座桥。一天早晨,雨过天晴,东南天空出现了一条彩虹,只见这条彩虹飘飘摇摇从天而降,落在徒骇河两岸,变成了一座木桥。据说人们的心愿被下八仙鲁班知道了,他做了一座木桥,送到了人间,从此两岸交通恢复了。
  但是,这座木桥自落下后,桥身不稳,一直摇晃,只能过行人,不能走大车,几经加固,想尽了法子,就是固定不住,谁也不知是什么原因。
  一天,一位神仙要东去蓬莱仙阁,乘车路过此处,见桥身摇摆,不能过河。便找来土地神询问。才知道,桥头下压着一只大乌龟,那天乌龟到岸边土窝里生蛋,木桥落下时正好压在它的背上,乌龟身子一动,桥身随之晃动。这位神仙便念动咒语。施出大搬运之术,刹时从泰山移来一块巨石,压在桥头上,从此,木桥非常稳固。人们给桥起了名子叫"轧桥"。再看巨石下面压着一只四肢舒展,头朝前伸的乌龟,巨石上刻有四个大字:"五岳之尊"。人们才知道,是一块泰山石,因而改名"岳桥"并刻在巨石以万石留芳后来树碑立传,都将石碑立在龟背上。乌龟驮石碑就由此开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