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为啥要杀甘罗,真的是为了针对吕不韦吗?

如题所述

秦王为啥要杀甘罗,真的是为了针对吕不韦吗?

《大秦赋》正在热播当中,而令人根本没有想到的是剧中的秦王嬴政竟然杀了"神童"甘罗,这与历史上对甘罗的记载似乎有些出人,以及与民间的传说完全不一样了。

估计有很多人不满意这次《大秦赋》对甘罗被杀这一情节的安排和编剧,要知道历史上对甘罗的记载是十二岁的他曾出使赵国,凭着他三寸不烂之口舌不费吹灰之力就为秦国争取过来了十几多座城池。

因此甘罗几千来在老百姓心中一直是被传颂为"神童"的形象,但是我想问一下历史记载的内容就一定是真相吗?

其实是在我们很多人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12岁的甘罗,真的能够凭借自己的口舌之功,为秦国争取过来十几座城池?这里面会不会有着其他不为人知的秘密和真相呢?

也许甘罗在自己祖父的培养下,理论和书本知识很丰富,算得上是个才子或者说是个天才,然而他也只是个十二岁的孩子。

试想一下这么大的孩子,拿到现在来说,他再有口才,一个国家的上层敢使用他出使某国做外交官吗?他有这种担当吗?他有这种成熟和心理素质吗?



因此在看到以前曹骏饰演的神童甘罗时,我基本上是一笑而过的,根本不相信甘罗在剧中的所作所为,甚至他出使赵国我也是认为这里面应是有另外的隐情的。

所以这次《大秦赋》首次大胆地让秦王杀死甘罗,我个人认为是很合理的,至少史书上只是记载他出使赵国,但确实没有记他官拜几级,虽然在民间有传他被秦王封为上卿,但他终究还不是丞相,又或者说这只是道听途说而已。

不然他就真的要与吕不韦平起平坐了,这可能吗?好了,话又说回来,如果甘罗真如传说中那么厉害官拜丞相,为何出使完赵国后十二岁以后的甘罗在历史文献中没有了任何的记载呢?



按道理这样的天才,他的事迹应该被历史记载很多才对,为何他又凭空消失了呢?最起码他是何年何月死的总要被记载吧?可是全都没有。

现在史书上没有记载,那也就是说他甘罗十二岁以后的事还不配记上来又或者说无事可记,那十二岁就成为神童为秦国争取十几座城池的甘罗他的死总该被记下来吧?但是也没有,这只能说明他的死以及死因很神秘,被某些高层强压下来了,而甘罗的死很少有人知道。

至少知道他死的人不会太多,不然也会被传入民间的,那么谁有这种能力和权力杀死刚刚立功回来的甘罗呢?是吕不韦吗?不可能,这可是他选中的神童,然而其它大臣和太后也不可能,那么这样一来,也就只剩下秦王赢政了。



而秦王赢政为何要"神童"杀甘罗呢?难道真的是针对吕不韦的吗?

在剧中秦王已经表现出要联燕灭赵的决心,并且也认可吕不韦来处理相关秦燕两国联手灭赵的相关事宜。

但与此同时,秦王赢政年少时与燕国太子丹同与赵国质子,两人同甘共苦过,有着相当的友谊和感情,于是他答应燕太子两国联手绝不会有变,这可君王的承诺啊!


吕不韦曾这样评价甘罗:“昔甘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

如此高的评价,再结合甘罗的身世,虽然是前秦国丞相甘茂之孙,虽然甘茂被人陷害后全家逃到齐国避难,但在秦国的外臣一派,甘家的有一定的影响力的,而吕不韦却大胆启用甘罗,一则显示自己不拘一格广纳人才,二是拉拢与自己一样的外臣一派。

其实在甘罗被拜为上卿时,秦王嬴政还并未亲政,那么这一任命一定是吕不韦的授意。

始皇帝九年(前238年),秦王嬴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

恰在此时,嫪毐动用秦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动叛乱,而吕不韦也牵涉其中。

神童甘罗也不负吕不韦厚望,令他年少成名的两件功勋都是在吕不韦的门下建立的。一件是为吕不韦说服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另一件则是出使赵国,兵不血刃就为秦国赢得了十几座城池。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十月,秦王嬴政免去了吕不韦的相邦职务,遭到了贬谪,如果这个时候的甘罗还活着,也应该是满18岁了,而此事之后各种史料再无记载。

因此最大的可能是,作为吕不韦的得意门生,神童甘罗一定也是被牵连了,这样的人才不能为己所用
,自然不能让其善终,甘罗突然被杀,可能也只是秦王随口找了个由头罢了。

虽然在《大秦赋》的演绎中,秦王嬴政朝堂手刃神童甘罗,但细究起来,这一情节结合了第一种及第三种说法,也不失为一种艺术化的展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5

拜相这是每一个政治家的梦想,有的政治家才华横溢,却终其一生却未能拜相。

战国时期的甘罗,却创造了历史,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拜相最年轻的。

民间说甘罗十二岁秦国拜相,这其实是错误的,甘罗拜相的年龄在十四岁,十二岁是他出使立功的年龄。即使如此也让人相当惊讶了,十四岁什么概念?放到今天还只是个初中学生,人家就已经拜相了。

甘罗是战国楚国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他的祖父甘茂是秦国著名的政治家,后因受人排挤,出逃,最后死于魏国。年幼的甘罗投奔到吕不韦门下,当了一个门客。甘罗十二岁时,征得吕不韦同意,自告奋勇,先是说服张唐出使燕国连燕攻赵,然后又亲自出使赵国晓以利害,秦国不费一兵一卒就得了赵国河间五城。

秦王嬴政大喜,后拜甘罗为上卿(名义上相当于宰相),此时甘罗刚刚十四岁,不过蹊跷的是,甘罗小小年龄高光之后,却在各种史料中离奇消失了。

最近热播的大秦赋。因为其恢宏的场景和对历史较好的还原受到大家的喜爱。在大秦赋中也有关于甘罗的情节,《大秦赋》中秦王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最冲动的行为莫过于在大殿之上杀了甘罗。那么历史上,小小年纪就立有大功、拜为上相的甘罗是否真的是被秦始皇所杀呢?

答案是很有可能!

一、被杀说

民间有关于甘罗之死的离奇传说:宫中一位后妃下棋,甘罗看到这位后妃弯腰去捡棋子,就用手捏了后妃的脚。秦王嬴政本身有意饶过甘罗,不料这甘罗一点也不识趣,竟然大声的说自己是故意的,秦王勃然大怒,不得不杀了甘罗。

这个传说看似离奇,其实给了我们一个线索:不是说这个故事是真的,而是说这个故事里面甘罗的态度可能是真的。

吕不韦作为辅佐嬴政的元老,居功至伟,但是嬴政羽翼丰满之后,二人就产生了矛盾:吕不韦大权在握不放手,嬴政急于夺回权力。

甘罗和嬴政年龄差不了多少,又立有大功,嬴政一开始是非常喜欢他的,二人常在一起作伴论政,跟年龄相仿的玩伴差不多。

但是,甘罗年少有成,意气风发,本身就有恃才狂傲的心态,又加上他是权臣吕不韦的得意门生,秦王嬴政的年龄又比他大不了多少,甘罗对吕不韦忠心耿耿,言听计从,对嬴政却未必。他只把嬴政看作玩伴,却没有重视其秦王的身份,甚至不把嬴政放在眼里也有可能。更有学者推断:甘罗是当时吕不韦安插在嬴政身边的眼线,用于勘察秦王嬴政的一举一动。

传说的故事中甘罗恃才傲物,《大秦赋》中甘罗也是言必称吕相,根本没把嬴政这个秦王放在眼里,又加上甘罗很可能是吕不韦与嬴政争权的一枚棋子,嬴政不杀他才怪了。

我觉得被杀说还是很可信的,动机理由都成立。

二、升仙说

这种说法出自《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四十回:燕太子丹在秦为质,听说秦国背燕于赵,十分惊慌,就意图结好甘罗,请求甘罗出谋划策,让自己平安回到燕国。突然一天夜里,甘罗梦到手持天符的紫衣使者,奉天帝之命召自己回天,遂无疾而终,得道升仙。

这个就有点无稽之谈了,这更可能是民间百姓对于小小年纪的干罗的一种崇拜而进行的神话。

所以小编觉得被秦王所杀很有可能,因为这是意欲亲政的秦王嬴政与权臣吕不韦之间的一场政治斗争。当然不一定如电视剧中所说在大殿上被杀,或许是秘密处死,或许是下毒也不一定,不管怎么说,甘罗被秦王嬴政所杀,绝不是空穴来风。

第2个回答  2020-12-26

有很多人不满意《大秦赋》对甘罗被杀这一情节的安排和编剧,要知道历史上对甘罗的记载是十二岁的他曾出使赵国,凭着他三寸不烂之口舌不费吹灰之力就为秦国争取过来了十几多座城池。

因此甘罗几千来在老百姓心中一直是被传颂为''神童''的形象,但是我想问一下历史记载的内容就一定是真相吗?

其实是在我们很多人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12岁的甘罗,真的能够凭借自己的口舌之功,为秦国争取过来十几座城池?这里面会不会有着其他不为人知的秘密和真相呢?

也许甘罗在自己祖父的培养下,理论和书本知识很丰富,算得上是个才子或者说是个天才,然而他也只是个十二岁的孩子。

试想一下这么大的孩子,拿到现在来说,他再有口才,一个国家的上层敢使用他出使某国做外交官吗?他有这种担当吗?他有这种成熟和心理素质吗?

因此在看到以前曹骏饰演的神童甘罗时,我基本上是一笑而过的,根本不相信甘罗在剧中的所作所为,甚至他出使赵国我也是认为这里面应是有另外的隐情的。

所以这次《大秦赋》首次大胆地让秦王杀死甘罗,我个人认为是很合理的,至少史书上只是记载他出使赵国,但确实没有记他官拜几级,虽然在民间有传他被秦王封为上卿,但他终究还不是丞相,又或者说这只是道听途说而已。

不然他就真的要与吕不韦平起平坐了,这可能吗?好了,话又说回来,如果甘罗真如传说中那么厉害官拜丞相,为何出使完赵国后十二岁以后的甘罗在历史文献中没有了任何的记载呢?

按道理这样的天才,他的事迹应该被历史记载很多才对,为何他又凭空消失了呢?最起码他是何年何月死的总要被记载吧?可是全都没有。

现在史书上没有记载,那也就是说他甘罗十二岁以后的事还不配记上来又或者说无事可记,那十二岁就成为神童为秦国争取十几座城池的甘罗他的死总该被记下来吧?但是也没有,这只能说明他的死以及死因很神秘,被某些高层强压下来了,而甘罗的死很少有人知道。

至少知道他死的人不会太多,不然也会被传入民间的,那么谁有这种能力和权力杀死刚刚立功回来的甘罗呢?是吕不韦吗?不可能,这可是他选中的神童,然而其它大臣和太后也不可能,那么这样一来,也就只剩下秦王赢政了。

而秦王赢政为何要''神童''杀甘罗呢?难道真的是针对吕不韦的吗?

在剧中秦王已经表现出要联燕灭赵的决心,并且也认可吕不韦来处理相关秦燕两国联手灭赵的相关事宜。

但与此同时,秦王赢政年少时与燕国太子丹同与赵国质子,两人同甘共苦过,有着相当的友谊和感情,于是他答应燕太子两国联手绝不会有变,这可君王的承诺啊!


可是吕不韦趁他不在王城时,竟然违背了他的意愿让甘罗出使赵国出卖了燕国,而且只拿回了十几座城池,这与秦王赢政想要得到整个赵国国土出入也太大了,更何况这件事还陷秦王于不义。

那么传出去,世人又将怎样去看待他这个秦王呢?背信弃义的家伙,黄口小儿不足以为信,也许秦王赢政还会因为这件事被别人传为一个笑柄。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在这件事情上,他秦王赢政都是个失败者,失去整个赵国还失去了信誉,不仅如此,他更失去了作为一国之君王的尊严。

然而这股气他又能向谁撒呢?向太后赵姬吗?可是这时候的赵太后正搂着她的男宠也就是传说中的巨无大嫪毐在床上呼风唤雨造小孩呢!哪有工夫来为他撑腰。

那么去找吕不韦评理吗?秦王赢政心里很明白,自己十三岁继位到现在十五岁为止,他还是被朝庭大臣们认为只个黄口小王,然而他甘罗十二岁就能出使赵国凭口舌之功让赵国君主割让十几座城池吗?

这叫秦王如何相信呢?这显然是吕不韦在背后操作啊,肯定是他不敢明着来违背小秦王意愿,故事推个人出来做挡箭牌使用的,以便来封秦王的口,而这背后最终的推动者就是吕不韦,他在暗中操控一切,说白了就是为让秦王抓不住他欺君的把柄。

然而羽翼未丰的秦王他当时敢明着针对吕不韦吗?要知道当时候的秦王嬴政根本就没有实权,更没有军权的支持,他只不过是在吕不韦、太后和蒙骜共同摄政的黄口小王而已。

因此,秦王心中有气啊,但又不敢把这股怨气撒在吕不韦身上,同时他又想让吕不韦明白他才是秦国的王,想让吕不韦明白他已经违背了秦王的意愿,想要吕不韦明白他赢政心中极为不爽,更想让吕不韦以后做事要收敛着点。

于是面对甘罗出使赵国,他秦王必须要做出相应反应,难道真如传说中的封甘罗为上卿吗?可那也只是吕不韦承诺甘罗的呀,这与他秦王又有何干?难道还真的要他秦王来付账吗?

这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又是什么吗?吃我的,喝我的,还违背我意愿,到现在还想让我为他加封爵位,门都没有,我小秦王现在对付不了也不敢现在对付吕不韦,难道还不敢杀你一个小甘罗吗?

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小家伙,你现在仗着吕不韦就想要功成名就,想要被封为上卿,以后那还不是要骑到我脖子上来啦?更何况现在也该要让韦不吕这个老家伙明白一下我赢政可不是随手可捏的。

现在不杀你甘罗更待何时?现在警告你吕不韦还要等到何时呢?于是秦王出剑了,甘罗倒下了,一个成君臣争权炮灰悲剧人物就这样诞生了,因此甘罗在十二岁以后就凭空消失了,在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因为这是一段很少有人知道的秘史!

有时候,我认为一个人做事情也不能太过火,更不能太张扬,其实在《大秦赋》中的甘罗的表现还真是让人很不舒服的,太傲太张扬太自以为是,他甚至认为自己出身名门根本看不起任何人,估计也包括赢政在内,可惜啊,他被伦为了别人的挡箭牌更成为了别人权利争斗的牺牲品!难道不是吗?

第3个回答  2021-01-25

吕不韦虽然权大,但也不是真不把王当回事,他只不过想的王暂时不理解自己,自己是一边安抚着王意一边为秦图强的。

秦王

嬴政灭六国之心急的像奔腾的野马,吕不韦想的事巩固社稷徐缓图之,君臣虽有矛盾但是还不至于到撕破脸的份上,因为嬴政暂时离不开吕不韦,吕不韦虽然权力大但王真撕破脸了他照样啥也不是。


吕不韦盟赵的计划和嬴政联燕灭赵的计划是冲突的但是为秦国灭六国大方向殊途同归,甘罗只不过是吕不韦给秦王的“面子”,给自己的“台阶”。


盟赵的策略虽是甘罗提出,但是是吕不韦首肯,姚贾做牵头把事做成的,甘罗作为主使就是姚贾把话说完了再补充一句这位甘罗才是主使我只是副使,好家伙出头鸟顶包背锅侠都快写脸上了。

秦王

等盟赵之策木已成舟了,回咸阳吕不韦把甘罗这张牌打过去就随便任凭王上发落了。这波嬴政灭赵(复仇)的计划落空,对朋友姬丹的承诺落空,虽然白得了赵国数座城池但是心中依然愤懑难平。吕不韦心里还是怕王上走极端,所以拿甘罗这个背锅侠投石问路了。


正常思路不重用或者找个理由打发了也就行了,或者随便找点莫须有处死也正常,反正从老嬴家任性起来连白起都能赐死。吕相是没想到这暴烈的秦王自己拔剑就给甘罗捅死了。

秦王

至此以后倒也凭吕不韦的仁政思路相安无事到了嬴政十九岁,这波甘罗是个祭品吧。

神童,又称圣童、奇童、天童、或资优儿童,是对才赋优异的儿童的一种称呼,在汉朝开始已有对神童的选拔制度,汉朝的选举法中规定:“孝廉试经者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神童,比如战国时期秦国甘罗,十二岁官拜秦国上卿(相当于丞相)、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冲、唐朝的杨炯、王勃等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1-25

初入相府的甘罗,只有12岁,但他表现出来的才能,却让吕不韦刮目相看,在众多想做他门客的人群当中,吕不韦唯独让甘罗跟随在自己左右。

这个殊荣并没有冲昏甘罗的头脑,他在相邦和大臣们高谈阔论的时候,总是做一个默默地倾听者,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种亲身的聆听,要比从书上学来的直观的多,有用的多。

这种倾听,让甘罗越大的崇敬学识并不高,却把朝政处理的仅仅有条的相邦吕不韦。

甘罗成了吕不韦的迷弟,他在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让偶像对他刮目相看。

机会很快就来了。

吕不韦利用了甘罗

赵国的纨绔王子公子偃继位之后,嬴政觉得灭掉赵国的机会来了,即便老谋深算如吕不韦,都想不出此时不去攻打赵国的理由。

但,甘罗却想到了。

他愿意自己出使赵国,不费一兵一卒,让赵国心甘情愿割城让地。

吕不韦自然是举双手赞同的,毕竟他本来就不一样攻打赵国。

嬴政却是反对的,他要的是全部的赵国,而不是几座城池。

但,终究没有争过吕不韦,甘罗在姚贾的陪同下,浩浩荡荡地出使赵国去了。

此时问题就来了,赢政毕竟是一国之王,虽然是还没有亲政的王,他也不愿意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被否决掉,特别是他从小到大要统一六国的决心,虽破坏他这个梦,谁就触碰了他的逆鳞。

即便权倾朝野的仲父吕不韦,在涉及到和灭六国有关的事情的时候,也会权衡利弊后再说出

自己的意见。

何况对于攻打赵国,嬴政已经有了自己成熟的想法,还知会了儿时好友燕太子丹所在的燕国,准备一起伐赵,燕国的也已经把将士集结完毕,单等着秦王出兵呢!

为了这件事,燕太子丹还专门来到了秦国。

可年轻气盛的小甘罗,只想到自己建功立业,那会想到这背后诸般的利益纠葛。

小甘罗更想不到的是,灭掉赵国不是嬴政的一时兴起,而是他长久以来的念想,因为他从小被赵偃欺负的经历,在他继位为王之后依然会在梦中出现,依然会困扰他。

特别是在赵偃继位之后,攻打赵国已经不是两国之间的事,还掺杂着嬴政和赵偃之间的私人恩怨。就像赵偃在得知嬴政成为秦王之后,他千方百计也要登上王位一样,这件事嬴政是一定要做的。

除此之外,李斯也卷了进来,他和嬴政打了一个赌,赌注是吕不韦。如果相邦同意攻打赵国,他就是真心实意帮助嬴政统一六国的人,如果他不同意攻打,那么他就是一个只会享受高官厚禄带来的权力满足感,而根本就没有打算帮助嬴政实现六代秦王东出的梦想。

甘罗:不做就不会死

可惜,自命清高的小甘罗根本就看不到这些。

更不会知道,他此次的赵国之行,是被他所崇拜的相邦吕不韦利用了,要不然,以吕不韦的老奸巨猾,即便甘罗再有才,他也不会让这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去代表秦国出使的,安排有经验的姚贾做副使就是一个证明。

看看甘罗在赵国都干了什么,就会明白,他只是一个牺牲品。

甘罗到赵国之后,就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城门外迎接的时候,赵相迎接的是姚贾,根本就没有看他一眼;另一次是在赵国的朝堂上,赵偃也没把他放在眼里。

而带回的五座城池,和甘罗也没有关系。

是姚贾用重礼在郭开那里买来的。

也就是说,从到赵国,到带着战利品归来,甘罗的作用也仅仅是他是正使,其他正事儿他一点儿也没干。

一趟赵国之行,赢政看透了吕不韦,也清楚了自己的仲父根本就没有打算帮助自己实现祖先的梦想,也是因为甘罗的赵国之行,让嬴政和吕不韦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

可是,甘罗不知道呀!

他觉得自己不费一兵一卒就带回来了五城,是天大的功劳,这个功劳足以让他在秦王乃至整个秦国都有了炫耀的资本,更有了走上朝堂的资本。

他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从赵国回来之后,他去找嬴政报道,兴致勃勃地讲相邦是何等的英明,只是派出使者,就能让赵王吓得割城送地,为了奖励他,相邦还许给了他上卿的官位,还巴拉巴拉为吕不韦歌功颂德了一番。

最后还加上一句相邦的意思就是大王的意思。

这句话把甘罗送上了作死的不归路。

嬴政那个恨啊,你吕不韦不让我打赵偃也就算了,还派了一个小屁孩去赵国拿回来五座城,更重要的是,还不经过我的允许,甚至都没有知会一声,就封他做了上卿,上卿可是相当于丞相的官位啊,你吕不韦究竟是什么意思?

念及此,少年嬴政拔出了秦王剑,一剑刺死了甘罗。

自持才华横溢的甘罗,至死都没明白咋回事,自己就一命呜呼了。

还是年轻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