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好好学习研究一下中国历史,应该读哪本书呢?

我想好好学习研究一下中国历史,关于古代官员职位,古代每个朝代的文化和名人性格事例,军事战争,越详细越好,应该读哪本书呢?从哪里开始学习呢?

《上下五千年》比较浅显,相信楼主已经看过,我个人认为只能作为历史爱好者的入门书籍。
《中国史纲》和《中国通史》一类的书籍太偏重学术研究,省略了太多重要的历史细节。

历史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相互作用的进程,史家的立场也对我们认识历史也起到了不可小视的影响。
我向你推荐一套可以比较具体了解中国历史的书:《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全12册》
蔡东藩先生的生平可以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33445.htm

该书特点:
该书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原则;在体裁上突出“义以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

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26748/
如果不好下载也可以联系我,我发到你邮箱

我还想补充说明的是:
这套书行文和《三国演义》相似,主要内容还是比较好懂的,毫不夸张地说,带有一定文言的文字反而会觉得气势恢弘,可以更好的领略历史的磅礴大气
读完一篇之后要好好品味篇中和篇尾的史评,我觉得这才是这套书的精髓所在

关于古代官员职位,古代每个朝代的文化可以参考《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人类/社会卷)——这是我中学时候看的,虽然篇幅不多,但是完整明了

PS:
据相关资料记载,l937年1月,毛泽东为了解决延安干部学习中国历史的需要致电李克农,要他购买“中国历史演义”两套。他所说的演义,就是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毛泽东本人也将这套书珍藏,并时刻置于卧室床头,以便阅读。从毛泽东浑厚渊深的文学素养和历史功底,即可反观出蔡东藩作品的价值。

二月河说“读此书可以入门民族历史”;个人以为,它不仅可以入门民族历史,更是民族历史一份极具参考价值的丰富的资料。在某种意义上,它甚至可以与二十四史等量齐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17
吕思勉先生写的《中国通史》是个不错的选择。
吕著《中国通史》分上下两篇,五十四章节,内容包括婚姻、中国民族的由来、中国史的年代、夏殷西周的事迹、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等。《吕著中国通史》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中国通史》完成于一九三九年,分上、下两册,上册十八章,分门别类地叙述中国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类;下册三十六章,按时间顺序叙述中国政治的变革。《中国通史》上册于一九四零年三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由于当时出版条件的艰难,下册拖延到一九四四年九月出版。至一九四八年,上册重印到第七版,下册重印到第六版。一九九二年八月,《中国通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以《吕著中国通史》为书名新版印行,文字上有不少删改。一九九七年三月,《中国通史》亦以《吕著中国通史》之名收入中国经济出版社“企业万有文库.文化科学卷”。二○○五年十二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吕著中国通史》第二版,删改处大都按原貌恢复。二○○八年三月,新世界出版社将书名改为《中国文化史(插图珍藏本)》出版。二○○八年四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以《吕著中国通史》为名收入“馆藏拂尘”丛书。同时,又有海潮出版社改书名为《吕思勉中国文化史(插图珍藏版)》,收入“国学大讲堂”丛书,编者增添了二级目录,并有较多的删节。
第2个回答  2015-09-18
  学习中国历史,学生应该看基础的《中国上下五千年(学生版套装)》
  《中国上下五千年(全彩升级版·学生版)(套装共2册)》包括:《中国上下五千年(全彩升级版)(上)》、《中国上下五千年(全彩升级版)(下)》。这里不乏有帝王霸业的丰功伟绩,也不乏血雨腥风的残酷烙印:更有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创造的辉煌成果。我们用最精美优质的图片展现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恢弘浩大和神奇梦幻,让我们带你沿着历史发展的轨迹穿越时空。一起去重温令人惊心动魄的历史时刻。

  研究可以看白寿彝的《中国通史》,全书上起远古时代,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中政治、经济、民族、军事、学术文化各个方面,全书共12卷22册,约1400万字,由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总主编,有22位分卷主编、近500人共同撰写,是迄今参与编纂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中国通史。堪称是本世纪最大的史学工程之一。《中国通史》具有鲜明的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理论认识,显示出了对中国历史的深刻理解。在编纂体例上,借鉴吸收了中国古代多种史书体裁的形式,创立了"新综合体",每卷分为 "序说"、"综述"、"典志"、"传记"四大部分,涉及文献资料、研究现状、典章制度、重大事件、历史人物等,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力图全面、立体、系统地展现中国从原始时期到近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全貌。《中国通史》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充分反映20世纪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代表了当代中国史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和集体智慧。

  钱穆在抗战时期著的《国史大纲》。《国史大纲》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使用教科书体例编写而成。全书在内容取材上详述汉、唐时期而略写辽、金、元、清,详写中原地区而略写周边少数民族,详于阐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制度而略于具体的人与事,力求简要,仅举大纲,删其琐节。作者指出该书主旨则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
  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分上下两篇,五十四章节,内容包括婚姻、中国民族的由来、中国史的年代、夏殷西周的事迹、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等。《吕著中国通史》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第3个回答  2015-09-18
  钱穆《国史大纲》
  《国史大纲》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使用教科书体例编写而成。全书在内容取材上详述汉、唐时期而略写辽、金、元、清,详写中原地区而略写周边少数民族,详于阐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制度而略于具体的人与事,力求简要,仅举大纲,删其琐节。作者指出该书主旨则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
  在政治制度方面,《国史大纲》将中国古代的政治演进划分为了三个阶段。一是到秦汉时期完成的封建集权大一统;二是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完成的政府构成演变;三是到隋唐时期完成的科举竞选制度,至此,科举取代世族门第成为了中国延续千年的首要政治制度。
  在经济发展方面,《国史大纲》强调了经济建设与文化、政治建设的相互谋和。三者的发展在整个中国历史中虽然并非每时每刻相互适应,但其总体趋势是在相互调和中的向前发展。
  在文化学术方面,《国史大纲》认为前秦过后,中国的文化学术逐渐开始脱离于宗教与政治势力,以一种平民化的气象氛围一脉相承,历久弥新,这在北宋时期达到极盛。
  作者在全书中以一种独特连贯的眼光来审视时代的变迁,往往能将一个问题进行跨时代的系统梳理,扩大延伸。如在论及中国古代田制的问题时,书中从晋朝占田到北魏均田,从唐朝的租庸调到两税法,进行了一个系统整体的概说。
  作者还强调史学要与当下的现实相联系,不能将历史知识和历史材料进行单纯的堆砌,那样作出的只是号称客观的无人的历史。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者书中的内容处处以国家、民族为中心,主张发掘出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内在的精神力量。
第4个回答  2009-01-31
初一初二的历史课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的《中国通史》,共6卷。
《上下五千年》
在掌握或者说浏览了以上内容后,就可以看看专门史的东西了。比如《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古代农业史》、《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慕中岳 武国卿著:《中国战争史》(5册)(金城出版社 1992)等等。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532284.html?fr=qr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