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正月十五闹花灯,二月二,龙抬头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如题所述

1、正月正,万象新,贴春联,穿新衣。吃饺子,放鞭炮,去拜年,懂礼貌。尊老爱幼有人夸,压岁钱可别乱花。

2、二月十二是花朝,百花生日在今宵,少女祈福求美貌,姿容更比百花俏。

3、四月里,清明后,踏青郊游乐不够。清明前,宜祭扫,落花飘絮添烦恼。

4、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

5、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想学织女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

6、八月里,是中秋,月圆之夜庆丰收。吃月饼,饮美酒,幸福生活更长久。

7、九月九,是重阳,尊老敬老理应当。河北登高去赏菊,江南习俗插茱萸。

8、十二月,进年关,最是数九严寒天。大雪飘,冷风飕,节俭习俗腊八粥。

9、腊月二十三,祭灶王,要吃糖瓜麦芽糖。吃了糖瓜嘴儿甜,吉祥话儿说不完。

10、腊月二十四,家家忙,又扫屋子又扫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1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日在二月端,二月的月建为卯;“卯”是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震为龙,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

“龙抬头”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阳气生发,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龙抬头“,意味着结束冬眠、万物生机盎然,昂首挺胸,扬眉吐气的意思。故自古以来,人们在龙抬头时节,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并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纳祥转运的日子。

在我国流传着“二月二,拜村社;龙抬头,祈丰收;八月二,祭村堂;龙收尾,送龙归”的说法。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雨”。

在古代神格谱系中,龙是掌管降雨的神仙,降雨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年的庄稼的丰歉,因此,为了求得龙神行云布雨,龙不头时节要在龙神庙前摆供,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同时唱大戏以娱神;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也有一些地方在龙头节有“起龙船”的活动。

二月初二既是龙头节也是“土地诞”,在南方沿海地区,二月初二主要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我国民间有剃龙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剃龙头”习俗,或源于古人对龙图腾的崇拜,如古籍中所记载的古人断发纹身以像龙子习俗。

“二月二”这天,许多人都要理发,龙抬头的日子理发叫作“剃龙头”,这预示一年有好的开始。龙抬头时节敬龙习俗,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在天气渐渐转暖、雨水开始增多的时节,人们希望通过敬龙祈福顺应这一过程,从而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2-22

腊月初八 :腊八节, 吃腊八粥。

腊月二十三 :小年, 吃饺子。

腊月二十九/三十除夕:吃饺子, 放鞭炮,剪窗花,贴春联,倒贴福字 ,守岁等等。

正月初一春节 :吃饺子 ,拜大年。

正月十五元宵节 :吃元宵,看花灯。

二月二 龙抬头: 吃猪头肉.

五月初五端午节 :吃粽子 ,赛龙舟. 

七夕节:牛郎织女天河会。

八月十五中秋节: 吃月饼,赏月。

九月初九重阳节: 登高。

中国民俗因为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形成今天56个民族共处的状态,民族文化的关系呈现出多元复合的性格特征。在中华各民族的不断融合中,民族习俗被接纳到中华文化体系之中,但程度不一地保存着各自的民俗特性,从而丰富了中国的民俗文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1-29
腊月初八 腊八节 吃腊八粥
腊月二十三 小年 吃饺子
腊月二十九/三十 出息 吃饺子 放鞭炮 剪窗花 贴春联 倒贴福字 守岁等等
正月初一 春节 吃饺子 拜大年
正月十五 元宵节 吃元宵 看花灯
二月二 龙抬头 吃猪头肉
五月初五 端午节 吃粽子 赛龙舟
七月七 七夕节/乞巧节 牛郎织女天河会
八月十五 中秋节 吃月饼 赏月
九月初九 重阳节 登高
12月22日 冬至 北方吃饺子 南方吃汤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