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女博士是第三类人

如题所述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无疑是体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指标,也是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于是,崇尚高学历成为当代社会普遍的价值观。然而,对女性来说,高学历却未必能带来社会的赞美与尊敬,尤其是女博士。这不,当今社会上便流传着一种说法:世界上有三种人,一是男人,二是女人,三是女博士。就这样,女博士被称为“第三类人”,被异化为非男非女的特殊群体。首先,在传统的意识形态里面,女性的定义是以家庭为中心的,也就是说她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结婚生育,相夫教子。虽然中国倡导男女平等已经几十年了,这种平等也被相关的法律法规所确认,而且还有专门的行政机构来保障,现代社会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职业女性,但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心理依然认为妇女最理想的职业应该不要与婚姻家庭相冲突;但是,就算是直接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的学生,年龄一般也都在25-27岁之间,博士毕业就快三十了,工作一两年后再读博士的女性,年岁可能就更大一些。在这个本应该为家庭“奉献”的时候,女博士却要专注于自己的学业,这就与人们的传统观念相抵触,必然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焦虑和骚动。其结果是专注于自我发展的一个可能的副产品就是不能很好的照顾家庭,就像很多男人在追求事业的道路上都忽略了对家庭的关怀一样,但是,事业成功的男人却往往都是正面的形象。其次,在普遍的社会意识里,人们认为女博士是不懂得生活和爱的人,她们都是灰头灰脸,不懂得享受生活,整天只知道和书本打交道、泡在实验室里的人。他们认为,漂亮的女性在本科或者硕士毕业时就找到好的工作了,只有那些比较“丑陋”的女性才会找不到工作,才会无奈的选择继续读书,以期用高学历来掩饰自己的“先天不足”。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那么,如何消除这种误解,还女博士一个“清白”呢?笔者以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沟通。首先,广大博士生,尤其是女博士要从自身做起,改变观念,主动与社会接轨。虽然她们要在学业上倾注较多的精力,但是,在搞好学业的同时,也要像普通人那样面对生活的多姿多彩;况且,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和魅力绝对不亚于常人,那么就更应该去追求高品位的生活,尽情的去享受生活。博士生也要学会去爱,懂得去爱,去把握自己的感情,拓展自己的交际圈,而不是每天24小时都泡在书本知识的海洋里或者繁琐无味的实验室里。其次,女博士要有生活的心情,阳光的心态,也就是要学会享受生活,享受人生。没有人天生就长着一副博士的面孔,之所以大多数的人读博士以后变得刻板了,主要是“偏见”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因此,广大博士生不要限制自己,不要在世俗观念面前低头,不要受这种外部环境的影响,相反,要大胆的去享受生活,要表现出自己年轻活力的一面,要全面地展示一个风华正茂的自己。例如,女博士不要整天穿着实验服,更不要简单的重复着“食堂-宿舍-实验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其实,你们也可以穿上时髦的衣服,化化妆,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因为每个女人都是爱美的,为什么上了博士以后就只知道和书本打交道呢?再次,从外部环境来说,社会也要对女博士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正确的认识。现代社会里,我相信没有人再希望自己的妻子只是一个每天只会准备三餐、喂鸡喂狗的女人,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女人是一个有知识的人,是一个有一定生活品位的人,所以他们支持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支持女性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支持她们读博呢?其实,在男性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广大的女性也向往着拥有自己的一份事业。因此,在这个男女平等的社会里,人们有必要转变转念,尤其是广大男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0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无疑是体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指标,也是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于是,崇尚高学历成为当代社会普遍的价值观。然而,对女性来说,高学历却未必能带来社会的赞美与尊敬,尤其是女博士。这不,当今社会上便流传着一种说法:世界上有三种人,一是男人,二是女人,三是女博士。就这样,女博士被称为“第三类人”,被异化为非男非女的特殊群体。 

首先,在传统的意识形态里面,女性的定义是以家庭为中心的,也就是说她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结婚生育,相夫教子。虽然中国倡导男女平等已经几十年了,这种平等也被相关的法律法规所确认,而且还有专门的行政机构来保障,现代社会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职业女性。

但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心理依然认为妇女最理想的职业应该不要与婚姻家庭相冲突;但是,就算是直接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的学生,年龄一般也都在25-27岁之间,博士毕业就快三十了,工作一两年后再读博士的女性,年岁可能就更大一些。

拓展资料:


释源

《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裴松之注。该传曰:"文昭甄皇后,中山无极人,……父逸,上蔡令。后三岁失父。"裴注:《魏书》曰:"逸娶常山张氏,生三男五女。…… (后)年九岁,喜书,视字辄识,数用诸兄笔砚,兄谓后言: '汝当习女工。用书为学,当作女博士邪?'后答言:'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

《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和熹邓皇后讳绥,太付禹之孙也。……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集解》:"别出己意与诸兄辩难诘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