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为人师表

如题所述

第一,热爱学生。新时期课程改革建立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对待学生要像自己的亲人一样,相互尊重、彼此爱戴。

不随意指责谩骂学生,不侮辱学生人格,更不能体罚学生,双方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为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第二,热爱教育事业。正所谓“干一行,爱一行”,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唯有以教育事业为上,以教师育人为乐,才能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用自己渊博的知识、精湛的业务本领来熏陶和感染学生,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我的老师本领大”,从而萌生我长大了也要做一个这样的老师的想法!

第三,热爱学习。现在是一个全民学习的时代,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教师更应该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常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只要你是一个好学的老师,又何愁培养不出好学的学生。因此,老师应该学习孔子求知如渴的精神,好学是会传染的,孔子的弟子们正是因为有孔子这么一位好学的先生,才一个个争先成为“贤者”。

扩展资料;

教师行为准则;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和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言行。

2、热爱岗位,努力工作。对人民教育忠心耿耿,志向远大,勤勉敬业,愿做阶梯,愿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备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不要敷衍。

3、关心学生,关心所有学生,尊重学生们的个性,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老师和朋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禁止讽刺、挖苦、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指导,不知疲倦地教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分数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做一名教师,坚持高尚情操,知荣辱,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冠楚楚,谈吐得体,举止得体。关心集体,团结合作,尊重同事,尊重父母。工作作风正派、诚实。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倡导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专心业务研究,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7

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以教育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做人为职责。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1、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3、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4、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扩展资料

在中国经济步入快车道;改革开放已经开辟了广阔市场,学校教师也应结合实际要求,大力提倡爱岗敬业,发扬公而忘私,无私奉献,教书育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对本职工作,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有—种强烈的使命感。

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老师知识水平的制约,如果教师讲课中对教材分析不透,对知识重点把握不准,要点讲解不清,那么学生听过这堂课就会产生一种模糊的收获不大的感觉。因此教师在讲课前应吃透教材,抓住重点,拓宽知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1-06

为人师表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加强语言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以高尚的形象树立威信和尊严和对自己严格要求,做到这些,才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具体如下:

1、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教书育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一个只埋头教书的教师,充其量只能是个教书匠,只有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才是一个好教师。

2、加强语言修养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语言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的交流中,在评价学生的言语中,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在参与学生的活动中,教师必须把好语言这个关口。

3、规范自己的行为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行为表达着情感,学生从教师行为中接受着情感的熏染和启迪。这是因为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相互接触,教师所表现出的道德面貌,既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问题,认识人与人关系的一面镜子,也是学生道德品质成长的最直观、最生动的榜样。

4、以高尚的形象树立威信和尊严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服饰。庄重、大方、整洁、朴素的着装,能够体现出教师的职业特点与美感,容易引起学生的 敬爱之情,进而树立教师的威信和尊严。过分鲜艳、浮华或过分拘谨邋遢,都是不适宜的。

5、对自己严格要求。

 学生每时每刻都注视着教师的言行举止。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人受着象教师这样的严格监督,也没有有任何人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如教师一样的深远的影响。

做到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一身作则,注重身教。必须不断注意自我修养,陶冶情操,自觉用师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自觉地增强教育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为人师表。

扩展资料:

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要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模式。

体现

我国几千年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中有不少优秀的成份,它主要表现在:热爱教育,终生授徒,有教无类,文行忠信,以身作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

作用

对教师工作的促进作用1动力作用2调节作用3评价作用;对教育对象的教育作用,当教师按照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时,会使道德要求具体化、人格化,从而使学生在富于形象性的榜样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教师所期望学生拥有的良好思想品德,增强教师教育的可信度、吸引力和有效性;发挥对社会文明的示范作用和对教师修养的引导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师职业道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的思想品质,文化修养,知识水平,治学态度,生活作风及处事方法,处处影响着学生。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教师个人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既然教师的言行和品质对学生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应才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呢?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修炼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只有生动,有文采,才能吸引人,打动人。特级教师于漪的课为什么能深深吸引学生呢?其中主要原因是她非常重视修炼语言。她那精美的语言,令人如沐春风,如饮甘泉。因此,教师要像于漪那样,反复修炼语言,锻炼口才,尽量做到“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努力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到教师语言的艺术和魅力,从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语言精美,则其心地必然善良而正直,必然追求自身的道德修养,因而也必然会做到为人师表。二.身正为范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己模范的品行做学生的表率。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教师要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要求教师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家陶行知则要求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可见,古今中外的学者无不认为,教师,特别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其思想品德和行为方式都应该为人师表,堪称楷模。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的青少年学生,他们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需要教师的正面引导和教育。因而教师要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只有这样,才会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三.关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师给定学生的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会促进学生从“亲其师”到“信其道。”无数教育成功的事例都说明,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打开他们心扉的钥匙。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就会产生凝聚力,把教师对他们关怀和爱护化作改正缺点,奋勇向上的动力。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甚至斥责、辱骂,无疑会引起的敌对情绪,拒绝接受教师的教育。这样,必然会导致教育的失败。因此,教师一定要热爱、关心自己的学生,在教育工作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四、学而不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只有努力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更新观念,才能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为人师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要提高自身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必须不断进取,不断充实,不断创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用。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是“教”的前提,教师只有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正是人们所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五、乐于奉献教师要为人师表,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于职守,言行一致,求实创新,以身立教,不计名利,乐于奉献。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繁重的工作,教师要正确对待这个客观事实,视苦为乐,淡薄名利,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