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 日本六十年代文学

谁能从挪威的森林具体说说日本六十年代的社会现象 社会文化 日本那时大学生的情况

  日本那时候类似我们中国的现在

  一切都在高速发展

  但心灵空前空虚

  日本的昭和三十年代(1955-1965)是日本战后的一个转折点。从神武景气开始到东京奥林匹克结束的这十年,承受了战后的恢复期留下的困难,有为这以后日本的经济高度增长奠定了基础。今天日本的主要模样,都是在昭和三十年代左右开始出现。比如说,日本东京大阪的高速道路,新干线,方便食品,彩色电视,东京塔,以及今天摆在书店或者便利店最显眼位置的各种周刊,都是在这十年里诞生并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
  日本昭和三十年代,也就是1950年代后半期开始60年代前半结束的十年,经济的景气使工业开发有了十足的进展,人口也急速的向都市集中。贸易的自由化,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越南战争的特别共供给,使日本国力迅速恢复,并且拉开了60年代后半期经济高度成长的序幕。
  战后的日本用了不到四十年的时间(1980年代为止),成为继美国,欧洲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先进国家,整个世界都认为这是很了不起的壮举。抛开美国的支持,战争赔偿问题,朝鲜战争时的战争补给这些外在的因素来看,日本和当时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是一样的,有着众多的自然灾害和社会矛盾,为什么日本能够在世界中超速的发展,发展的途中又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以史为镜”,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语。这也是我研究可以说为“历史”的日本昭和三十年代的原因之一。我认为现在的中国与那个时候的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现在正处于所谓的经济高度成长期,2008年北京将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紧接着是上海的万博会,中国的新干线也马上就要开始建设。完全可以看出这和日本当年的发展之路非常相似。今后中国的路会怎么走,怎样去妥善的处理发展途中的各种问题,研究日本,也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日本55年初有一个流行语,叫做三种神器,和我们八十年代的三大件类似。八十年代我们的三大件是:手表,自行车,缝绒机;后来逐渐演变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再以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容也变化着。日本也同样。那个时候的三种神器是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比我们的早了将近三十年。
  前些日子总能在新闻上看到中国煤矿事故的相关报道,死伤人数惊人。在今天的日本,有关煤矿的新闻烧得让人都可以怀疑日本有没有煤矿。但在60年代的日本,煤矿事故也是层出不穷。但是相比较今天的中国,则少许多。最著名的是1955年的佐世保煤矿事故,以及死者458人的三池煤矿爆炸事故。
  最让我关注的是60年的反安保斗争。在查阅相关历史的时候让我对我国处理某些事情的做法产生一些微妙看法。相关历史是这样的,执政党自民党在国会强行裁决“日美安保条约”,日本国内的反对情绪被激化,以社会党,学生为主的示威连日在国会周边举行,并扩大到全国。在国会周边,学生与警察发生冲突,导致一名东京大学学生死亡。虽然有三十三万人包围了日本国会,但是条约还是生效了。很欣慰的是日本并没有隐瞒这段历史。我在查询资料时,相关照片,文字记载,很清楚地摆在我的面前。我想,在今天的国内,想做到这一点还很难。
  当我与近世文学教授渡边先生谈论起这段历史的时候,听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回忆。渡边先生今年六十左右,他的青春正好经历着60年代。他说,那个时候的日本受共产主义或者社会主义的影响比较大,日本共产党在那个时候还是很有势力的,尤其对年轻学生的影响。反安保斗争就是年轻学生在社会党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并且,那个时候的学生非常的崇拜毛泽东,很多人的书包里都装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的个人传记?)。并且很多青年向往北朝鲜,认为那里是革命的圣地之一。有人还偷偷的跑到北朝鲜再也没有回来。但在七十年代以后这种影响逐渐减弱。我以前也看过美国等西方国家60年代青年人崇拜毛泽东的报道,日本有这样的事情,这还是第一次听说。
  可以看到很多的纪录片,感觉上真的好像是在看中国的现在一样。我想,对于日本,需要我们研究的内容很多,一味的批判只能使历史拌住我们的腿,蒙住我们的眼睛。若眼睛睁开得太迟,只能让我们再次惊呼日本的强大以及历史的重演。从十九世纪后半开始我们总是落后着日本三十至四十年,至今这样的差距也没有追上。但也给我们立了一个中华文化圈下成功发展的范例,研究并学习他,对于我们而言是重中之重。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2376374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17
一直发布不了,直接给你地址去看吧,里面关于“小说特色”的部分,表写了当时年轻人的种种特点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8057.htm
第2个回答  2009-02-19
这本说,我看完后有点对世界无力感!整本小说可谓是充满了单调,孤独,精神折磨甚至死亡!也许正如译者所说的那样:把玩孤独远比尝试让人理解自己更划得来!如果要说反应现实,我说的是:村上春树写的小说来源世界,却远超现实,你要是看过《海边的卡夫卡》一定能体会我的感受!
读他的小说应该考虑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理解,寻找生的理由与死的联系!
我说的其实我自己也不是很明白自己说什么,但总体感觉就是如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