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前后两个前“以”什么用法词性

还有就是 介词以 和连词以的区别 。在考试中如何分辨?
张标《古代汉语》说上面的 以 是连词?和回答者: 周丽洁伟伟 - 江湖新秀 五级 2-15 14:44说的是介词不一致。

    左右以君贱之也的“以”是“因为”的意思,连词。

    食以草具的“以”是“凭借,用”的意思,介词。

    一、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二、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9-24
介词以是由动词虚化而来,通常表目的,原因,工具等。用法一:表工具或凭借。例:以乱易整。或者你说的“食以草具”
用法二:引进原因,例子就是你上面说的“左右以君贱之也”,意思略等于现代的“因为”

连词用法一:用来连接两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表示时间上一先一后的两种行为的联系。后一行为往往是前一行为的目的或前一行为产生的结果。例:劳师以袭远(劳师的目的是袭远)
连词用法二:在状语和动词之间。例: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潜师”是状语
这是我从书上找到的。
我平时用的方法是:一,如在状语和动词之间,就是连词;二,如果翻译不出来具体意思,就是连词;三,如果能翻译出来意思,比如“因为,以为,用,凭借”这些表工具,目的,原因的意思的就是介词
你试试,我也不确定对,这是我个人的方法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2-21
表工具或凭借。例:以乱易整。或者你说的“食以草具”
用法二:引进原因,例子就是你上面说的“左右以君贱之也”,意思略等于现代的“因为”

连词用法一:用来连接两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表示时间上一先一后的两种行为的联系。后一行为往往是前一行为的目的或前一行为产生的结果。例:劳师以袭远(劳师的目的是袭远)
连词用法二:在状语和动词之间。例: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潜师”是状语
这是我从书上找到的。
我平时用的方法是:一,如在状语和动词之间,就是连词;二,如果翻译不出来具体意思,就是连词;三,如果能翻译出来意思,比如“因为,以为,用,凭借”这些表工具,目的,原因的意思的就是介词
你试试,我也不确定对,这是我个人的方法
第3个回答  2009-02-16
第一个,“因为”,第二个,“用”,两个都是介词。

“以”后是名词或代词时,则“以”用作介词;“以”后是动词时,“以”就是连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