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哏大师”苏文茂一共收了11个徒弟,有拿得出手的吗?

如题所述

苏文茂本人不仅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相声大师,同时也培养出了多位优秀的弟子,苏文茂拿的出手的徒弟,包括赵伟洲、刘俊杰以及崔金泉。

赵伟洲是苏文茂培养出的最优秀弟子

可能很多年轻人提起优秀的相声演员时,总会提到郭德纲的名字,但是在郭德纲的心里,赵伟洲才是自己这一代人当中最会说相声的演员。

赵伟洲之所以能够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并不是由于赵伟洲的师傅是苏文茂先生,主要是由于赵伟洲在相声领域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每当说起赵伟洲的作品时,很多人都会对赵伟洲表达出佩服之意,能够得到观众的口碑评价,足以说明赵伟洲的作品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准。

在赵伟洲的作品当中,就包括大家非常熟悉的《聘文书》、《小白牙》以及《枯木开花》,正是由于这些优秀的作品为赵伟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才使得赵伟洲在相声领域积累下了很高的名气。

赵伟洲本人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全能型相声人才,不仅自己能说会道,同时还能够进行相声领域的创作,如果不是拥有如此优秀的才能,赵伟洲根本不可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所以我认为赵伟洲绝对是苏文茂先生弟子当中最优秀的一个。

刘俊杰是苏文茂先生拿得出手的弟子

虽然很多相声演员都喜欢扎根于剧场茶馆,因为在这些相声演员看来,只有扎根剧场茶馆才能够感受到相声文化的原汁原味,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如果相声演员能够登上春晚舞台,那么必然会使得自己的知名度得到飞速的提升。

苏文茂先生的弟子之一,刘俊杰就多次登上春晚舞台,并且在春晚舞台上也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记忆,通过春晚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刘俊杰在相声领域也打响了知名度。

细数刘俊杰所创作的作品,大家就能够感受到刘俊杰作品当中的魅力,比如刘俊杰就曾在春晚舞台上展示过自己的《十二生肖拜大年》以及《戏迷》这两个作品。

也许刘俊杰在相声领域并没有达到顶级水准,但是在苏文茂先生的弟子当中,刘俊杰绝对达到了佼佼者的水平,除了赵伟洲之外,刘俊杰取得的成绩可谓是最出众的,在通过春晚站稳脚跟之后,刘俊杰对于相声艺术的打磨,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崔金泉是苏文茂先生非常得意的弟子

崔金泉的发展路线和刘俊杰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因为崔金泉从很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位文艺兵工作者,这使得崔金泉希望把自己的相声艺术留在部队当中,正是由于崔金泉把部队当成自己展示才华的舞台,所以崔金泉的知名度要远低于刘俊杰。

不过就算知名度不及刘俊杰,崔金泉的相声才华却并不逊色于苏文茂先生的其他弟子,正是由于崔金泉从小就非常喜欢相声艺术,也深受自己父亲的影响,所以崔金泉的相声水准可谓是相当的扎实。

由于崔金泉深受苏文茂先生的影响,这使得崔金泉的相声表演总会有苏文茂先生的影子,也许很多人觉得相声就应该独树一帜,但是崔金泉却认为自己如果能够传承师傅的相声艺术文化,那么对于师傅来说,也确实是一种很好的回报。

如今的崔金泉已经成为了总文工团的说唱团团长,崔金泉的工作非常繁重,这使得崔金泉如今已经远离了相声舞台,但是崔金泉对于相声的热爱却从来没有消退过。

也许苏文茂先生的弟子并不像其他相声大师的弟子,有那么高的知名度,但是苏文茂先生在培养这些弟子的时候,也下足了功夫。

由于苏文茂先生在培养弟子的时候,总希望弟子不要过于看重名利,所以苏文茂的弟子才会出现知名度不高的问题,但就算如此苏文茂的弟子拥有的出众才华还是能够被观众一直津津乐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09

“文哏大师”苏文茂的从艺生涯中共收徒弟整十一人,按照拜师入门早晚的顺序依次是:赵伟洲、武福星、吉马、郭鑫、刘俊杰、黄蕴成、苏世杰、崔金泉、宋德全、赵宇以及关门弟子苏连才。舞台上犹如学者般温文尔雅的苏文茂 ,在台下对徒弟同样关爱有加,一视同仁。徒弟们对师父也是恭谦有礼,不敢在师父面前斗胆造次。不过凡事都有个例外,谁是那个例外?毫无疑问,当然是苏先生的首徒赵伟洲。

原本苏文茂与赵心敏就私交甚好,赵伟洲又是他从小看着长起来的,因此对待这位向来以“犯犬”着称的徒弟总是网开一面,甚至可以说有点溺爱和纵容。这十一位徒弟中也只有赵伟洲敢在师父面前口无遮拦的砸挂,这可能就是“儿徒”才有的特殊待遇吧。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京津两地的徒弟们照例要去师父家拜年,苏文茂看见徒弟和徒弟媳妇都来看望自己心里也高兴,说道:过去相声界的家属差不多都是门里人,互相熟识也亲近。现在不行了,家属干什么的都有,一年才见一次面,显着生疏。以后你们得多沟通,互相有个照应。

拿师弟刘俊杰砸的这挂,把大伙都逗乐了。这包袱响了,他还有后半句“你们看我,走多少日子,走多远,我都放心。不是跟你们吹,我出门,把你嫂子放家里一百个放心,一千个放心。”谁曾想,在一旁听着的苏文茂也翻了个包袱,“你也别太大意了!”原本想拿弟妹抓个现挂的,一得意忘形,让师父逮了个空。

当年北方片曲艺调演的时候,苏文茂的很多徒弟都赶赴天津演出。期间大家相约到师父家中一聚。徒弟们或是带着夫人,或是带着自己徒弟,总之来了一大帮人。有意思的是,苏文茂的三徒弟吉马带着夫人,两人都是年过半百之人。到了师父家一见大师哥,赶紧带着夫人过来,介绍说:“这是我师哥,这位你得叫嫂子。”虽说当时赵伟洲和夫人才三十出头,但毕竟学艺早,况且相声门里也不按岁数论。

这一幕恰好被师父看在眼里。到了吃饭的时候,苏文茂端起酒杯说:“今天我特别高兴,难得大家在天津一聚。你们都是我徒弟,有的家属也是第一次见面,因为岁数相差太多,彼此称呼起来都有点不好意思。我看这样,你们谁岁数大就喊谁哥哥嫂子吧。”听师父说这话,赵伟洲就不乐意啦,他看了师父一眼,佯装着毕恭毕敬的说:"那,您岁数最大了!"这话说完不但让师父无言以对,就连在座的师兄弟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在苏文茂先生的弟子当中,大多以继承常氏相声表演风格为主,宋德全则坚持走恩师的文哏表演路线。这样的坚持确实是件好事,因为苏先生的文哏需要有弟子来传承并发扬光大。这样的坚持又不是件好事,因为宋德全的个人形象和表演台风丝毫看不出文哏的痕迹。

在“纲丝”眼里,宋德全始终是《我要反三俗》里的那个“宋大德”,只因他曾与郭德纲产生过多次摩擦,被永久贴上了“郭德纲死敌”的标签。可对于真正喜欢相声、懂相声的观众而言,宋德全同样让人爱不起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身为国家一级演员的宋德全一直得不到观众认可呢?

使文哏活往往比闹活更讲究尺寸,铺垫得越细致,包袱才越禁得起推敲。让观众听着不纍,且笑过之后还能从中得到知识,过段时间再想起这包袱还觉得可乐,这才是对文哏相声最好的诠释。而宋德全在使这两块时,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则是“拧眉瞪眼”、“刻意卖弄”、“包袱不响嗓门响”.....本来这两段都是很好文哏创编段子,只是经他演绎后变得面目全非。

而宋德全对《献宝》《聘文书》《罗圈帐》这类别人使响的活处理效果也难尽如人意。刘伟、赵伟洲的《献宝》、赵伟洲、阎月明的《聘文书》以及侯耀文、石富宽、杨进明的《罗圈帐》,与这三个版本的表演对比,即便再外行的观众也能一眼辨出优劣。在这三段相声里,逗哏演员塑造的是三种鲜明差异的人物角色。

《献宝》中需要使倒口塑造农民角色,《聘文书》需要通过语言刻画出一个文盲大款的形象,《罗圈帐》里逗哏演员则要将人物巧舌如簧,机智诡辩的一面展现给观众。但遗憾的是,在宋德全的表演中对这三种人物的塑造都不算成功,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同样一段相声,别人能使响的包袱,换自己使就泥的原因所在吧。

第2个回答  2022-09-05

“文哏大师”苏文茂先生一共收了11个徒弟,比较有名拿得出手的徒弟有:赵伟洲、刘俊杰、崔金泉等人。

苏文茂简介

苏文茂(1929—2015年),北京人。苏文茂出身贫寒,父亲早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苏文茂12岁到天津一家药铺当学徒,酷爱常宝堃和赵佩茹的相声。后来机缘巧合,于1943年苏文茂拜常宝堃为师,成为中国相声第七代传人,为“文”字辈。

1年之后,常宝堃就把苏文茂送到北京,让他到自己父亲常连安的启明茶社当学徒,一边学习一边参加舞台演出。

当时的启明茶社被人称为“相声界的黄埔军校”,那里是藏龙卧虎,名家辈出。苏文茂在这里虚心学习,向相声前辈学到了不少东西。

新中国成立后,苏文茂又回到天津,进入天津曲艺团工作。

在长期的相声生涯中,苏文茂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自己文雅、深沉的艺术风格,被人称为“文哏大师”。

苏文茂的代表作主要有:《苏批三国》、《论捧逗》、《汾河湾》等。

苏文茂徒弟名单

苏文茂一共收了11个徒弟,按照入门的先后顺序排列如下:

赵伟洲、武福星、吉马、郭鑫、刘俊杰、

黄韵成、苏世杰、崔金泉、宋德全、

赵宇、苏连才。

苏文茂收了11个徒弟,其中有2个比较特殊:一个是第七个徒弟苏世杰,因为身体欠佳,没有从事相声专业;另外一个是关门弟子苏连才,苏连才是一位企业家,因为喜爱相声,于2012年拜苏文茂为师,不过他基本上不说相声。其他9个徒弟都不错,在全国比较出名的有赵伟洲、刘俊杰、宋德全、崔金泉、武福星。下面我简单介绍几位。

赵伟洲简介

赵伟洲,1949年年底出生于天津,是苏文茂的大徒弟。赵伟洲的父亲是“文”字辈的大师兄赵心敏。

赵伟洲不到2岁就拜到苏文茂门下,是入室弟子,也是“儿徒”。

赵伟洲14岁就进入天津市曲艺团,成了一名正式的相声演员。在苏文茂和众多相声前辈的指点下,赵伟洲的相声技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赵伟洲能逗会捧,还会创作,是不可多得的相声奇才。

赵伟洲的主要作品有:《枯木开花》、《聘文书》、《小白牙》等。

刘俊杰简介




刘俊杰也是天津人,出生于1950年。1966年刘俊杰进入北京军区空政文工团,复员之后,进入天津一家工厂。

刘俊杰喜欢文艺,也有表演天赋,在上世纪70年代拜到苏文茂门下。

1980年刘俊杰正式调入天津曲艺团作演员。

刘俊杰也是多才多艺,创作能力强。他曾经三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演出自己创作的相声《找毛病》、《戏迷》和《十二生肖拜大年》。

崔金泉简介




崔金泉也是天津人,父亲是说山东快书的。崔金泉7岁就在学校登台表演了一段山东快书后来又慢慢迷上了相声。

中学毕业后,崔金泉当上了文艺兵。在他回部队探亲期间,父亲领着他找到苏文茂家里,就这样崔金泉成了苏文茂的徒弟。

上世纪80年代初,崔金泉从部队复员之后,到北京闯荡,不久就考进了全总文工团,成了一名相声演员。

1988年,崔金泉和范振钰搭档,参加了第二届央视相声大赛,获得了一等奖。

1998年,全总文工团成立了说唱团,崔金泉担任说唱团团长。

苏文茂其他徒弟还有北京东城周末相声俱乐部的发起人之一的宋德全、东北相声的一员大将武福星等,就不一一介绍了。

第3个回答  2022-09-09

“文哏大师”苏文茂的从艺生涯中共收徒弟整十一人,按照拜师入门早晚的顺序依次是:赵伟洲、武福星、吉马、郭鑫、刘俊杰、黄蕴成、苏世杰、崔金泉、宋德全、赵宇以及关门弟子苏连才。舞台上犹如学者般温文尔雅的苏文茂 ,在台下对徒弟同样关爱有加,一视同仁。徒弟们对师父也是恭谦有礼,不敢在师父面前斗胆造次。不过凡事都有个例外,谁是那个例外?毫无疑问,当然是苏先生的首徒赵伟洲。

原本苏文茂与赵心敏就私交甚好,赵伟洲又是他从小看着长起来的,因此对待这位向来以“犯犬”着称的徒弟总是网开一面,甚至可以说有点溺爱和纵容。这十一位徒弟中也只有赵伟洲敢在师父面前口无遮拦的砸挂,这可能就是“儿徒”才有的特殊待遇吧。苏先生在世时,每到逢年过节苏家门的徒弟都会带着家属去师父家里小聚一番,师徒推杯换盏之间更少不了互相砸挂。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京津两地的徒弟们照例要去师父家拜年,苏文茂看见徒弟和徒弟媳妇都来看望自己心里也高兴,说道:过去相声界的家属差不多都是门里人,互相熟识也亲近。现在不行了,家属干什么的都有,一年才见一次面,显着生疏。以后你们得多沟通,互相有个照应。刚说完,赵伟洲接过话头开始“犯犬”,“当相声演员的家属 ,她得让咱放心。俊杰,娶个小媳妇(妻子贺薇比他小15岁),又年轻又漂亮,出门儿能放心吗?”

拿师弟刘俊杰砸的这挂,把大伙都逗乐了。这包袱响了,他还有后半句“你们看我,走多少日子,走多远,我都放心。不是跟你们吹,我出门,把你嫂子放家里一百个放心,一千个放心。”谁曾想,在一旁听着的苏文茂也翻了个包袱,“你也别太大意了!”原本想拿弟妹抓个现挂的,一得意忘形,让师父逮了个空。

当年北方片曲艺调演的时候,苏文茂的很多徒弟都赶赴天津演出。期间大家相约到师父家中一聚。徒弟们或是带着夫人,或是带着自己徒弟,总之来了一大帮人。有意思的是,苏文茂的三徒弟吉马带着夫人,两人都是年过半百之人。到了师父家一见大师哥,赶紧带着夫人过来,介绍说:“这是我师哥,这位你得叫嫂子。”虽说当时赵伟洲和夫人才三十出头,但毕竟学艺早,况且相声门里也不按岁数论。可这一声嫂子,让两位的夫人多少都面带尴尬。

苏文茂,唯一被冠以“文哏大师”的相声名家。虽说是否够大师标准一直存有争议,但不得不说苏先生的文哏极具代表性,且难以被同行模仿和超越。他的弟子宋德全也曾一度被媒体冠以了“新文哏代表人物”的称号,但终究经不起时间的检验。不仅表演风格毫无文哏痕迹,就连形象上也很难找到一丝书卷气。而苏文茂则不然,从年轻时就是一副秀才相貌。随着年纪的增长,满头青丝变白发,往台上一站就有文质彬彬的学者之风。

事实上不管使哪块活,在观众心目中他始终是那个“酸文假醋”的形象,不论台上还是台下并无太多差别。然而,谁又能想到其实苏文茂也说过“五毒俱全”的文哏段子。众位可能疑惑,文哏传统活里还有脏的臭的?当然有,就是那段人所共知的《五行诗》。这块活也是典型的文哏作品,但其中有伦理哏、有打哏还有暗臭的底包袱。当年苏文茂和赵世忠二位曾经合作过这段,从若干细节处理上就能看出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可以说苏先生的使法是把《五行诗》“洗白”的经典示范。今天咱们就来分析一下到底“文哏大师”高明在哪?

众所周知,《五行诗》的头一番以“金”字开头作诗,捧哏说的是岳云,逗哏说的是岳飞,本身就是拿伦理找包袱。一般演员说后面四个小字时,捧哏的说:“父子英雄”。这节骨眼逗哏的要拿伦理抓哏,“儿啊!(空一下,等捧哏的答应)随父尽忠”。但苏文茂在此处刻意淡化了伦理,改成“来啊,随父尽忠”。一字之差,把存心占便宜的心理淡化了,却没因此挡了包袱。这样的改法也更符合逗哏演员塑造的人物角色。

第4个回答  2022-09-05
都没有拿出手的,他的这些徒弟有的下海经商,有的做了官而有的被德云社排编贬损,总之没有一个人在相声界有响亮的名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