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荔枝寓意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5

1.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还有哪些关于荔枝的诗句

《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宋 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成都曲》唐 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咏荔枝》明 丘浚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宋 张孝祥

同是瀛洲册府仙,今朝聊结社中莲,胡笳按拍酒如川。

唤起封姨清晚暑,更将荔子荐新圆,从今三夜看婵娟。

供参考。

2.关于荔枝的名言、诗句~~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还有,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

”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

3.古代“荔枝”的含义

荔枝含义就是水果------荔枝

无人知是荔枝来------没有人知道(驿马)送荔枝来了

出自 过华清宫

背景材料: 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它的旧址是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县的骊山上。据《长安志》记载:“骊山之上,台殿环列山谷,明皇幸。” 山上宫室众多,环境幽雅,唐玄宗李隆基不思朝政,奢侈荒淫,和妃子杨玉环常在那里寻欢作乐。据《新唐书•扬贵妃传》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为了博得杨贵妃的欢心,玄宗每年都要劳民伤财,从四川一带用飞马运送荔枝到长安,供贵妃享用。众所周知,荔枝是南方佳果,它不易保鲜,再由于当时的交通条件还很差,在骊山想要吃到新鲜的荔枝很不容易,于是,为了加快传递的速度,玄宗不顾人民的死活,下达“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的命令,在“难于上青天”的进贡荔枝的路途中,不知摧残了多少人的生命,惊尘溅血,似乎千载而后,那些人的鲜血还未干。《过华清宫绝句》共有三首,是杜牧经过华清宫时有感而作,而这首诗写得尤为精妙绝伦。

4.古诗词中关于描写荔枝的诗句集锦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苏轼《食荔枝》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

—— 欧阳修《浪淘沙》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 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 张籍《成都曲》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 白居易《种荔枝》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 白居易《荔枝楼对酒》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 丘浚《咏荔枝》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 丘浚《咏荔枝》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 —— 何景明《鲥鱼》揉蓝雾雾蔷薇浅,半露冰肌玉不如。 —— 丘崈《鹧鸪天(咏绿荔枝)》《咏荔枝》明。

丘浚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这首《咏荔枝》似寻常却奇兀,正确理解“可怜”一句,是准确把握全诗寄托所在的关键。 一般人都把“可怜”理解为“哀怜”,那不但是对诗人匠心的隔阂,更是对诗人襟抱的无知,丘浚从小就胸怀“遥从海外数中原”(《五指山》)、“应须一口吸江湘”(《海》)的雄心大志,对生在海南长在海南充满着自豪和自信,没有丝毫的自卑,绝不会作怨天怨地的可怜相。

他志大才大,深受时人器重推荐,使他少年得志,一路春风得意,从一介书生做到中央高级长官。绝不会有怀才不遇的天涯沦落人的失落感。

所以,“可怜”在这里只能是爱怜之意。“可怜”作“可爱”解古已有之。

如古乐府《孔雀东南飞》:“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唐·杜牧《睦州四韵》:“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

宋王安石《北堂》:“可怜新月为谁好,无数晚山相对愁。”据此,末两句是说,海南荔枝之所以天生就具有一种无以伦比的甜美味道,是因为它长在得天独厚的海之角天之涯,才能生就如此无以伦比的天然美质,才能这样加倍招人喜爱和受人青睐。

只有在天涯海角这片得天独厚的热土上,才能生长出海南荔枝这种无比珍贵的天然美物。诗人对海南荔枝这种无以复加的嘉许推崇,其中正寄托着诗人对海南故土的无以复加的厚爱与眷恋。

而这种寄托又妙合无垠,自然巧妙,更显得意蕴深厚意味深长,既深得风人之旨又深得咏物三昧。 给你 gushiwen。

info。

5.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荔枝的诗句,越多越好,谢谢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还有,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

”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

6.关于荔枝的诗句和典故,都有哪些

唐·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北宋·苏轼《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唐。

白居易《叹鲁二首 》 季桓心岂忠,其富过周公。 阳货道岂正,其权执国命。

由来富与权,不系才与贤。 所托得其地,虽愚亦获安。

彘肥因粪壤,鼠稳依社坛。 虫兽尚如是,岂谓无因缘? 展禽胡为者?直道竟三黜。

颜子何如人?屡空聊过日。 皆怀王佐道,不践陪臣秩。

自古无奈何,命为时所屈。 有如草木分,天各与其一。

荔枝非名花,牡丹无甘实。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

唐。杜甫《赠翰林张四学士》 翰林逼华盖, 鲸力破沧溟。

天上张公子, 宫中汉客星。 赋诗拾翠殿, 佐酒望云亭。

紫诰仍兼绾, 黄麻似六经。 内颁金带赤, 恩与荔枝青。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7.一驹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两句诗解释的意思

过华清宫 杜牧 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注释】 1、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2、绣成堆:指花草林木和建筑物像一堆堆锦绣. 3、次第:按顺序. 4、一骑:指一人一马. 5、妃子:指贵妃杨玉环. 6、探使:帝曾使探试探安禄山反否,使受安金,言不反. 7、乱拍:安禄山肥,但能在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宫人拍节乱. 【题解】 本诗揭露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穷奢极欲的生活.据说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命人用快马从四川,广州给她运来.这首诗就是根据这件事写成的. 【作者】 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因称杜樊川.工诗、赋、古文.诗学杜甫而有独创,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为晚唐大家.也擅长创作咏史绝句.《过华清宫》便是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过华清宫》同题作品共有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与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为“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唐诗》存诗八卷. 【品评】 首句“长安回望”四字极为重要.长安是当时的国都,明皇应在京城日理万机,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唐明皇时,骊山遍植花木如绵绣,故称绣岭.用“绣成堆”写“一骑”遥望中的骊山总貌,很传神.次句承 “绣成堆” 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这时候,“一骑”已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早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剧性场景.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前三句诗根本不提荔枝,压根儿不知道为什么要从长安回望骊山,不知道“山顶千门”为什么要一重接一重地打开,更不知道“一骑红尘”是干什么的、“妃子”为什么要“笑”,给读者留下一连串悬念.最后一句,应该是解释悬念了,可又出人意料地用了一个否定句:“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确,卷风扬尘,“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谁都会认为那是飞送关于军国大事的紧急情报,怎能设想那是为贵妃送荔枝!“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蕴含深广,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惊人的高度. 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 此诗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 【赏析】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扬贵妃的骄奢淫侈.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史.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而其他人却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到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诗的结句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安史之乱”的祸根. 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4220·《唐诗鉴赏大典》 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