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药物

如题所述

   乙肝 是一种常见的肝病。危害着身心 健康 。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乙肝治疗药物有哪些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乙肝治疗药物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乙肝治疗药物
  1、一般护肝药物

  包括多种维生素、肝得健、肝泰乐等,适用于各型肝炎及 肝硬化 ,但是仅可起到辅助及间接作用。这些药物可以减轻肝脏炎症、促进肝细胞再生,但并不是治疗乙肝的主角。

  2、护肝恢复 肝功能 药物

  这类药物研究时间最长,疗效最明确,使用最广,价钱相对低廉,包括护肝降酶、护肝降黄及护肝改善蛋白代谢三种类型。它们分别适用于各型肝炎、肝硬化出现转氨酶、胆红素升高或白蛋白降低、蛋白比值倒置等情况,其中护肝降酶药物是使用最为广泛、疗效最为突出的一类药物,如五味子、甘草制剂。临床上所见到的乙肝病人,几乎都伴随有转氨酶升高这一现象,一般情况下,使用护肝降酶药物都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些药物虽降酶迅速,但不能突然停药,否则转氨酶会迅速“反跳”,应逐渐减量,维持一两年。

  护肝降黄药物适用于各型肝炎以及肝硬化患者出现胆红素升高(即出现黄疸),如西药门冬氨酸钾、熊去氧胆酸及 中药 丹参注射剂等。其中西药降黄主要适用于伴随有淤胆特点的肝炎,中药制剂适合于各型高黄疸病例。降黄药物一般不宜长期使用,如果慢性乙肝及肝硬化出现“残留黄疸”现象,则不宜使用上述药物,可加用中草药辨证处方加以调整解决。

  护肝改善蛋白代谢药物,如口服氨基酸胶囊、马洛替酯等,主要适用于慢性肝炎(一般为中度以上)或肝硬化患者出现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蛋白比值倒置,价钱便宜,疗效尚可。若是肝硬化晚期出现腹水、低蛋白血症,一般需输入人血白蛋白,价格则十分昂贵。护肝恢复肝功能的药物疗效明确且显著,遗憾的是它们并非根治乙肝的方法,它们属于乙肝的“治标” 办法 (即缓解乙肝的方法)。它们可以解决乙肝的一些表面现象,如缓解肝脏炎症、促进肝细胞再生等等,但是解决不了乙肝的核心问题——抗病毒治疗。

  3、抗病毒药物

  这类药适合于轻中度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患者,主要病毒复制指标(e抗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呈阳性者,一般不宜用于治疗病毒携带者、重型肝炎及晚期肝硬化患者。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的核心和关键内容,也是治疗乙肝的难点所在,它是一块“硬骨头”,目前还未“啃”下来。在不同时期我国治疗乙肝有不同的“主打”药物,如西药干扰素、拉米呋啶及中药肝炎灵注射液等,但绝大多数的抗病毒西药是“昙花一现”,疗效不佳。20世纪90年代,干扰素被隆重推荐给国人,当时曾被视为乙肝克星,盛行了将近6~7年,但是由于疗效不尽如人意(种族差异、副作用、价格昂贵等因素 决定 其不适合中国人),也逐渐在走下坡路,代之的是拉米呋啶,这是最新的抗病毒药物。

  相对于其他西药来说,拉米呋啶有不少优势,诸如价格相对便宜、副作用小、口服方便、抑制病毒迅速,对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可达90%以上,对于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阴转率也在40%以上等,故而风靡一时。但是,拉米呋啶并非神药,它并未完全解决乙肝的难题,诸如停药后的“反弹”、疗程的遥遥无期、病毒在药物压力下的变异、远期疗效尚无定论等等。拉米呋啶也是治疗乙肝征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但决不是治疗乙肝的终点。中药抗病毒药物种类不少,其优点是价格便宜、副作用小等,但是,相对西药来说,抗病毒的效力不够,作用机理不明确,因此,尚难以单独承担乙肝的“主打角色”。

  4、免疫调节药物

  包括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两类。免疫增强剂可以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和诱导内源性干扰素产生,促进乙肝病毒抗原指标转阴。另外,一些中药制剂也有其功效。客观地说,免疫制剂仍然属于乙肝的辅助治疗,但是,这项辅助治疗的代价太高,免疫增强剂价格十分昂贵,昂贵的程度已经超过了抗病毒药物,这就让人有点“舍本逐末”的感觉。免疫抑制剂可用于淤胆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和重症肝炎,但是疗效并不确切,抗病毒作用更是似是而非,因此不值得提倡。

  5、抗肝纤维化药物

  该类药物适用于慢性乙肝伴有肝纤维化者、早期肝硬化者。但目前这些药物有骨髓抑制、严重的 消化 道反应等副作用,几乎让人无法接受,现临床很少使用。倒是中药抗纤维化制剂像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它们可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促进已形成胶原组织的降解和吸收,故而成为新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 治疗方法 。但是,抗纤维化治疗依然不是解决乙肝的根本 措施 ,如果乙肝病毒这个祸根不铲除,仅仅是抗纤维化也只能起到延缓病情发展的目的。

  6、中药制剂

  多为冲剂、片剂和胶囊,包括藏药、傣药和蒙医药等。这些药物虽然组成不同,各有特点,但是都难以独当一面,有时只能成为某一治疗阶段的“亮点”,一闪而过。中药制剂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目前基本限于国内使用,尚无一种药物得到 国际 同行和权威机构的认可,因此仅处于临床试用阶段,疗效尚难确定。
  乙肝不能吃的食物
  1、生姜

  生姜中含有黄樟素,若过量食用生姜是会容易加大患 肝癌 的风险。生姜虽好,切忌过量。此外,腐烂生姜产生毒素亦可致癌,有人认为“烂姜不烂味”,这种想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也很危险,因为腐烂的生姜会产生毒素,严重时会导致肝癌和食道癌的发生。

  2、甲鱼

  肝炎患者由于胃粘膜水肿、小肠绒毛变粗变短、胆汁分泌失常等原因,其消化吸收机能大大减弱。甲鱼含有极丰富的蛋白质,乙肝病人食后难以吸收,使食物在肠道中腐败,造成腹胀、恶心呕吐、 消化不良 等现象;严重时,因肝细胞大量坏死,血清胆红素剧增,体内有毒的血氨难以排出,会使病情迅速恶化,诱发肝昏迷,甚至死亡。

  3、辣椒

  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 湿热 夹杂,肝胆气机失调,消化功能减弱。不利于患者的进食和对 营养 的吸收,会加重患者肝脏的受损程度,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故应避免食用辛辣之品。

  4、炸鸡

  乙肝 饮食禁忌 少不了油炸食品,油炸、油煎属高脂肪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容易引起吸收不良性脂肪泻。反复煎炸的食物油中会有致癌物质,对防止乙肝患者发展为肝癌是不利的。

  5、大蒜

  有人认为大蒜能抗菌抗病毒,就多吃大蒜,其实这种做法对病人很不利。大蒜的某些成分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可抑制肠道消化液的分泌,影响食物消化,从而加重肝炎病人的恶心等诸多症状。另外,大蒜的挥发性成分可使 血液 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等减少,并有可能引起 贫血 ,不利于肝炎的恢复。

  6、肉汤

  肉汤、鱼汤、鸡汤等要在肝内进行代谢,而肉汤中含有大量的嘌呤物质和含氮物质,都要经过肝脏的加工而变成尿酸经肾脏排出体外。肝病病人在肝功能低下的情况下,过量食用这类食物只会加重病变肝脏的负担,使肝炎难以康复。所以肝病病人吃肉类食物时应先用水煮一下,然后把汤倒掉,因为肉汤中含嘌呤物质最丰富。

  7、羊肉

  羊肉具有益气补虚,补血助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的 保健 功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羊肉属大热之品,建议乙肝患者不可过多食用。乙肝患者摄入过多羊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而不能全部有效地结束氧化、分解、吸收等代谢功能,则会加深肝脏负担,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乙肝患者日常生活 注意事项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以及公共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实行分餐制。女性还要去注意经期卫生,防止自身唾液、血液、尿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的环境,感染他人。所用食具、剃刀修面工具、牙刷、盥洗用品与健康人分开。

  2、不要食过多的蛋白质

  肝硬化病人多吃一些蛋白质,不仅能提高血浆蛋白含量,防止或减少肝脏的脂肪浸润,而且还可以促进肝组织恢复和再生。然而,如果一日三餐吃进去的蛋白质总量超过了每天每公斤体重2~3.5克的限度,就会有副作用。过量的蛋白质在体内产生过多的氨,肝脏不能将其转化为无毒物质排出,最终结果是导致肝昏迷。

  如果已经发生过肝昏迷或有肝昏迷前兆的病人,更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天每公斤体重不应超过0.5克。可见,对肝硬化患者,根据病情适当调整蛋白质摄入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忌酒烟

  长期饮酒可导致酒精性 胃炎 甚至酒精性肝硬化。饮酒还会引起上腹不适,食欲减退和蛋白质与维生素B族缺乏。另外酒精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尼古丁有收缩血管作用,造成肝脏供血减少,影响肝脏的营养,不利于肝病稳定。因此,肝硬化病人忌烟酒。

猜你喜欢:

1. 最新治疗乙肝的方法

2. 2016年乙肝新疗法

3. 乙肝吃药如何避免耐药呢

4. 乙肝基础知识

5. 治疗乙肝的首选药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