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重病了怎么办

如题所述

和朋友聊天,他说起自己去世的爷爷,泣不成声。

他是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前几年爷爷得了癌症,没钱治病,奶奶说要不把家里唯一的一套房子卖了治病。爷爷说不行,得留着。

原因自然是为了他们的孙子。

爷爷最终在痛苦中去世。

我想起曾经看到过的案例:当你的亲人重病,医治需要你倾家荡产乃至负债,但是成功率也只有五五开。这种情况下,你选择治还是不治。

我也给了朋友这样一个选择题,假如回到过去,你也面临同样的这个情况,你是选择治还是不治。

朋友毫不犹豫的说,治。

我问为啥。

他说这是做人的良心。钱没了可以再挣,但亲人没了,就再也挽回不了。

即使明知选择治的结果会让自己生活水平下降几个档次,乃至余生也不一定能挣回来。

我曾经的选择是不治,用剩下的钱带父母去旅行,让他们快乐的度过最后一段时光。

我认为这是最好的选择,既避免了生者的苦难,也让死者走的更有尊严意义。

但我现在反思,我这个选择背后的动机,到底是为了亲人更多一些,还是自己的胆怯,不敢投入自己的积蓄,对未来没有信心?

选择手段虽然一样,但是目的出发点不一样,背后的性质也不一样。

另一个朋友在边上也说,如果是他的话,也会选择救治。

他的理由是,虽然人是自私的,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选择不治会对个体的存活更有利。但站在整个族群的角度讲,人类之所以能够战胜其他的族群,是因为我们有保护弱者的文明。

弱者曾经也是强者,为族群做出过贡献。如果我们为了表面的利益计算,抛弃这些弱者,那会对现有的人造成情绪心态上的打击,更底层的秩序将会崩塌,族群也很难走到更远的未来。

有点像《灵笼》里的剧情,灯塔号为了生存资源,每年都要送老弱病残远行。而年轻的马克认为这是不人道的。他更希望年轻人们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打败困难,主动创造新局面,开辟更好的生存环境。

背后是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的博弈。

也是计算与算计的区别。

算计是短期主义,着重眼前利益。而计算要考虑长远收益,能否忍受当下艰难,有更强大的韧性去博得未来的收益。

是信心。

是勇气。

是决心。

哪个选择更好?

各有利弊。

短期主义也有短期主义的价值,如果连当前的生存门槛都迈不过去,又谈何未来。

而长期主义呢,更利于激发人的潜能,逼自己进入一个无限游戏,不断的挑战困境,让人生活的更精彩。

大部分时候,我们并没有短期的生存危机。只是害怕未来的不确定性,自己给自己加了枷锁。

如何从长期主义出发让自己与不确定为伍呢?

日更第116天

公号搜索唯一名:石人一只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