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20岁叫“弱冠”,那么古代男子24岁称什么?

如题所述

古代男子,24岁称弱冠。

在《孔颖达.正义》中记载:“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表明古代时,二十岁的贵族男子,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未发育强壮,所以称弱,而弱是年少之意。因此,后来就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扩展资料

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据专家考证古代早期的原始社会,男女青年进入成年阶段时会举行一种仪式,称为“成丁礼”、“入社礼”,而这种“成丁礼”后来就演变成冠礼。

在《礼记.曲礼上》载有:“二十曰弱,冠。”

古人非常重视冠礼,《礼记.冠义》上说:“冠者,礼之始也。”意思是说冠礼是一切礼仪的开始;又《仪礼》共十七篇,第一篇就是《士冠礼》。《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另《礼记.冠义》:“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意思是男子到了二十岁,行过冠礼并为自己取个“字”(别名),自此即表示他已是个成年人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弱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7

古代男子,24岁称弱冠。

“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的年纪。在古代,二十岁的贵族男子,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未发育强壮,所以称弱,因此弱也是年少之意。

据史书记载,古代的成人礼源于周朝的“冠礼”,古代早期的原始社会,男女青年进入成年阶段时会举行一种仪式,称为“成丁礼”、“入社礼”,而这种“成丁礼”后来就演变成冠礼。

扩展资料:

古代不同年龄段的称谓

1、男女相同

不满周岁称襁褓;2~3岁称孩提;幼年泛称称总角;10岁以下称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13~15岁称舞勺之年;15~20岁称舞象之年;50岁称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称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70岁称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80~90岁称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称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2、男

8岁称龆年;15岁称志学之年;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

3、女

7岁称髻年;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至出嫁称(标)梅之年;30岁称半老徐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弱冠

第2个回答  2019-09-17

古代男子24岁称为弱冠。

《孔颖达.正义》中记载:“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

译文:二十岁长大成人,举行加冠礼,身体还未发育强壮,所以叫做年少。

20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扩展资料:

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据专家考证古代早期的原始社会,男女青年进入成年阶段时会举行一种仪式,称为“成丁礼”、“入社礼”,而这种“成丁礼”后来就演变成冠礼。

举行冠礼仪式是非常讲究和慎重的。据《仪礼.士冠礼》上所载,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由父亲或兄长在宗庙里主持冠礼。行加冠礼首先要挑选吉日,选定加冠的来宾,并准备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后由父兄引领进太庙,祭告天地、祖先。

冠礼进行时,由来宾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顶帽子;三次加冠完成后,主人必须设酒宴招待宾赞等人(赞是宾的助手),叫“礼宾”。“礼宾”后,受冠者入内拜见母亲,然后由宾取“字”,代表今后自己在社会上有其尊严。接着再依次拜见兄弟,拜见赞者,并入室拜见姑姊。之后,受冠者脱下最后一次加冠时所戴的帽子和衣服,穿上玄色的礼帽礼服,带着礼品,去拜见国君、卿大夫(在乡有官位者)和乡先生(退休乡居的官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弱冠




第3个回答  2019-09-24

古代男子24岁称为弱冠。

《孔颖达.正义》中记载:“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

译文:二十岁长大成人,举行加冠礼,身体还未发育强壮,所以叫做年少。

20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2-12
仍然是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