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如题所述

一、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基本情况

青海省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名称为青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始建于1986年,原名为青海省环境水文地质总站。2000年地勘单位属地化后,青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划归国土资源厅的直属事业单位,编制33人,现有在职职工33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及高级工程师14人,工程师6人,助理工程师2人(见表)。经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批准,总站下设办公室、地下水环境监测室、地质灾害监测室、综合研究室和地质环境调查院5个科级内设机构。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乙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乙级资质。其主要职责是:

青海省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及队伍现状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1.参与编制地质灾害监测、调查与防治规划;组织宣传和普及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减灾防灾知识;参与组织建立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防灾预警预报站网系统;组织实施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地质灾害隐患体的险情监测;负责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提出应急救灾方案,编报险情专报或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2.参与编制地质环境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城镇、矿山生态地质环境、地质遗迹、地热、矿泉水、地下水等地质环境资源勘查、评价规划;参与编制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规程和技术标准。

3.组织实施城市、矿山生态地质环境和盐湖(矿卤水)、地热、矿泉水等矿产资源,以及区域地下水资源及其过量开采与污染的动态监测、预报;编制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地下水资源及其他地质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等监测调查的专报、年报。

4.承担全省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和资料的汇总、分析和地质环境信息系统以及地质环境监测设施的建设、管理、维护,并向省国土资源厅提交各类监测成果及政策建议。

5.承担地质灾害防治勘查、环境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二、监测网点建设情况

(一)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点建设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高,气候寒冷,环境恶劣,工业发展和人类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河(黄河)、湟(湟水河)谷地、柴达木盆地绿洲带。地下水监测网点相应建立在湟水流域河谷区、青海湖盆地周边、柴达木盆地南缘格尔木河冲洪积扇及盆地中心部位的察尔汗盐湖首采区等8个监测区,共有地下水监测点162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16个,省级监测点146个。监测项目有水位、水质和水量及地下水污染情况。监测主要控制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盐湖晶间卤水,监控含水层总面积3599.65km2

(二)地质灾害监测网点建设

在滑坡监测方面,重点在西宁市区开展了以滑坡监测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工作,从1998年9月开始对西宁市危害较大的林家崖、王家庄、北山寺、南川东路4处滑坡采用全站仪进行定期监测。

在矿山环境监测方面,重点对因采矿造成的西宁市大通县煤矿地面塌陷区和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默勒煤矿地面塌陷区采用巡查的方法每年监测3~5次。

三、监测装(设)备配备现状

(一)地下水环境监测装(设)备现状

完全依靠人工监测,监测设备为钢尺和测线。

(二)地质灾害监测装(设)备现状

目前唯一使用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为1995年购置的一套全站仪。

四、信息化建设情况

初步完成了可供公众上网查询的“青海省东部、中部地质灾害数据库查询系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正在建设中;已完成的数据库系统有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库。

五、主要监测成果和服务

(一)监测业绩

在地质环境监测与保护方面取得了地下水监测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有:

1.格尔木—拉萨输油管线泄漏污染格尔木冲洪积扇地下水问题监测。1997年在格尔木冲洪积扇地下水中发现有油污染存在,1998~1999年针对该区石油类污染展开了专项调查。

调查发现格尔木—拉萨输油管线存在严重的油泄漏问题,1998年以专项报告上报了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1~2002年对管线及泵站的油污染源进行了治理,基本切断了油污染源。河流恢复了天然背景值,地下水环境中污染晕已逐渐缩小,至2005年,地下水环境中的石油类物质含量已低于检出限值。

2.青海省某化工厂铬污染问题监测。1999年4月调查和监测发现,某工厂排污造成周围地下水污染严重,于5月27日上报原青海省地矿厅和国土资源部。经1999~2001年连续2年的监测发现,污染仍持续加重。2001年7月6日再次上报省政府,省政府在接到上述情况报告后,于7月20日由省政府督查室、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局三方前往污染地进行专题督查,并立即制订治理方案,限期完成治理任务。

3.西宁市王家庄、北山寺、南川东路等危岩体治理。削除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岩体3万m3,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2000年起地质灾害巡查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险情专报,紧急避让和搬迁受威胁群众650余户3250余人。

(二)项目成果

编制完成《青海省环境地质调查报告》、《青海省矿山环境调查报告》、《青海省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青海省尖扎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等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项目报告。

2005年~2006年,青海省曲麻莱县县城地下水位大面积上升,县城下半部一片汪洋,房屋倒塌。2006年,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及时安排了“青海省曲麻莱县县城地下水升灾害勘查”项目,该项目查出地下水上升的原因,并选定了灾民搬迁安全地质,为灾害治理和群众搬迁安置提供了依据,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2000年以来作为中国钾肥基地的柴达木盐湖,由于过量开采和尾卤无序排放,造成资源枯竭和液体钾矿污染,国家钾矿资源安全受到威胁。2005年,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及时安排,总站承担并完成了“柴达木盆地盐湖卤水资源保护监测方案”项目,为柴达木盆地盐湖卤水资源保护监测提供了依据。

青海省水资源缺乏,有限的、可供开采的地下水资源又受到工业等污染源的严重污染,地下水资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2008年,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及时安排了“西宁市及周边地区地下水环境污染调查与评价”项目。

2003年汛期开始,由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气象局联合在全省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为青海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通过青海电视台卫视频道和手机短信形式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为各级政府和社会提供了具有时效性的地质灾害预防信息。

六、法制建设

2003年11月18日颁布了《青海省地质环境保护办法》。2007年发布并组织实施《青海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20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