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和左丞的区别

如题所述

左丞相和右丞相的区别:

1、左丞相,官名。春秋末齐景公置左、右相各一人。战国时秦武王始置左、右丞相各一人。

2、右丞相,古代官职,丞相之一。自汉至金有尚书左丞、尚书右丞。南宋孝宗时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及明初有中书右丞、中书左丞(元先右,明先左)。又清末新设和部及民国袁世凯统治时期亦置右丞。

3、大多情况下,右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右手站立的丞相,也称主相,左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左手站立的丞相,也称副相。

4、从历史上看,基本上右丞相的官职大于左丞相,但也有例外。因为在古代中国,是“左”尊还是“右”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和时代,存在着不同的规定。

南宋时右相大,北宋左相大,秦时右相大,汉朝右相大,明初左相大,清朝也是以左为尊,比如左督御史比右督大。

扩展资料:

古代丞相的职责:

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丞相,是中国古代最高官职,代替皇帝统帅文武百官、辅佐皇帝总理国政的最高领导。

自从战国时期设立丞相,一直到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六百年之久。中国古代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

丞相制度,起源于商战国。秦国自秦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但有时也设相邦,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此职。秦统一以后只设左、右丞相。

西汉初萧何为丞相,后迁为相国,何死,曹参继任。汉惠帝刘盈、吕后至汉文帝刘恒初年,设左、右丞相,以后只设一位丞相。汉初各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各设丞相,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改称为相。

明太祖朱元璋杀丞相胡惟庸后废除了丞相制度,同时还废除了中书省,大权均集中于皇帝,君主专制得到加强,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以皇权胜利而告终。

参考资料:丞相-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左丞相-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01
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夏商是巫史,西周春秋是公卿,战国以后是宰相。
宰相,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职官称号。宰是主宰,相是辅助之。
关于宰相职责,西汉的丞相陈平有过总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通常和丞相是一个概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