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的沟通协调能力有哪些基本要求?

如题所述

政府的职能之一就是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与各方面进行沟通,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引导它们互相配合,协作共处,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共同目标。

第一,沟通协调能力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因此,政府在管理与服务的时候,必须听从人民的意见并与人民进行沟通。公务员的首要作用乃是帮助公民明确阐述并实现他们的公共利益,而不是试图去控制或驾驭社会。可见,服务型政府不是凌驾于社会的封闭官僚机构,而必须以公民的需求为中心,为其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

200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建立服务型政府,要求国家公务员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来完成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活动。因此,公务员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公务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通过沟通,一方面公务员能够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另一方面群众可以向政府及公务员表达利益,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在此基础上,公务员通过广泛的协商、探讨问题的关键,找出其原因,然后以公正的态度及合作的精神,找出各种关系的平衡点、结合点,以此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化解各种冲突和矛盾,维护社会安定。

第二,沟通协调能力是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的必要前提。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科学的决策。决策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将信息转变为行动方案的过程。任何组织的决策都离不开信息,而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

沟通是收集、处理、传递和使用信息的重要手段。决策前,公务员通过与组织成员、职能部门、专家学者、人民群众等就决策问题深入地交流意见和提出建议,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同时,决策过程中,由于决策参与者之间的知识水平、掌握信息情况、价值观的不同以及对资源的分配、目标的差异会造成不同决策者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评价和态度,甚至引起摩擦和对立,从而将对决策产生不良影响,致使决策无法作出。因此,公务员必须以公共利益至上、公民意志优先为价值导向,采取适当的沟通协调方法,如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提供信息、对更有价值的意见给予加权协调等来求得各参与者意见的逐渐一致,最后以民主的方式采取多数意见形成决策。

第三,沟通协调能力是改善人际关系的必要途径。法国著名的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强调必须保持和维护集体中团结、协作、融洽的关系,特别是人与人的相互关系。行为科学也非常重视生产中的人际关系,认为领导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善于倾听和沟通下级人员的意见,协调正式组织的工作关系和非正式组织中的个人关系之间的摩擦和对立,使组织和谐,运转有序。

现代公共管理的环境瞬息万变,组织内部构成错综复杂。在公共管理中,常常因为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或组织与人之间在认识上、具体利益上的不同而产生冲突和矛盾,如出现职权与职责、工作与待遇、荣誉与贡献等方面的不相称的现象。这些矛盾如得不到及时化解,就会导致政府组织成员士气低落、人际关系紧张,由此破坏成员团结、和睦的氛围。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公务员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调整各方面关系,从而谋求政府系统内各成员在思想上、感情上的共识和理解,消除意见分歧和利益冲突,使各成员和谐相处;同时,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政府可以根据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促使其与外部环境保持良好的动态平衡。

第四,沟通协调能力是建设高效政府的需要。高效是任何组织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巴纳德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即由相互进行协作的各个人组成的系统。组织的平衡离不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个体与群体的平衡,组织的平衡是消除成员对组织的离心力,提高组织效率的前提。

公务员的作用就是在协作系统中作为相互联系的中心,并对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进行协调,以便组织能够高效运转。政府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组织,要做到高效离不开部门间、人员间的互相配合,协调有序。

公务员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才能理顺政府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明确其工作职责,避免相互牵制、互相扯皮、互相推诿的官僚主义作风,并及时解决影响人民团结,社会稳定的争议,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阻力为动力,减少内耗,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组织工作效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