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和传统管教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我理解的正面管教更重要的不是“管”而是“教”。是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的方法。这是一个全新的育儿方法,是在实践过程当中不断学习地方法,这种方法是不同于固有的育儿方法,例如“棍棒底下出孝子”“小树不修不直溜”严厉、吼叫的育儿方式,也不赞成对孩子进行随意地赞扬。

正面管教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和善而坚定】

1.和善是需要我们表达对孩子的尊重。首先我们要接受孩子一切的情绪,接受孩子所有的感受。我们允许孩子哭,允许孩子闹,允许孩子对你撒娇。

如果在面对孩子的过程中,没有了和善,就变成了控制型的父母,这样的父母会要求孩子完全听自己的,我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样会导致孩子过于被控制,变成讨好型人格,没有自我的主见,不能够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或者孩子会过于叛逆,父母说什么都要反叛。

2.坚定是表达我们对自己的尊重

我们尊重自己也就是尊重自己的情绪,作为大人也会有情绪,在面对孩子的哭闹,无理的要求的时候,也会有不耐烦,也会发疯。

但是有了情绪不代表父母需要把这些情绪发泄在孩子的身上,父母可以学习一些处理情绪的技巧来缓解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把伤害附加在孩子的身上。

如果没有了坚定,就代表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没有边界,没有规则的,这就是完全的溺爱和娇纵,多数出现在隔辈的父母身上。我们需要给孩子制定规则,和善而坚定并行地来对孩子进行管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7

在学习正面管教前,接触过很多养育孩子的方法。大部分管教方法都是帮助我们去了解孩子,去帮助孩子成长,它们的侧重点都是关注孩子的行为,关注对孩子情绪行为的一个改变。正面管教的一个重点,就是通过学习,首先发生的是自己的认知改变,当我们发生改变之后,去陪伴孩子成长而不是指导孩子成长,最终才能取得我们预期的效果。所想用好正面管教,不是我们听一两次讲座,随便选取一两个工具马上就去用,就会取得效果,而是要先了解正面管教的精髓,改变自己的信念,觉察自我完成之后再使用才能取得真正预期的效果。

最近和一些朋友交流宝宝的事,许多爸爸妈妈说到宝宝打人的问题,其实这个例子就能很好的解释我们正面管教如何去应用。在我学习正面管教之前,如果遇到宝宝打人的事情,我的第一反应是愤怒。我会想:你这个孩子怎么能这样做?有这个想法一方面是出于对宝宝的担心,另一方面可能会觉得在别人面前会很不好意思。有了这样的信念,我就会想让自己快速摆脱这种处境,通常情况下我会选择惩罚或者强制要求他道歉,但我们会发现,在多次惩罚和要求道歉,并没有让孩子停止这种行为。我接触正面管教之后,我会有这样一个意识:宝宝出现了打人的现象,不是凭空出现的,可能是他遇到了问题,选择了不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当我再次遇到这样的场景,我会先把宝宝马上带离现场,带离的同时不指责,不批判。宝宝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可能无法注意到或者理解道歉的意义,离开现场以后,他的情绪平静之后,我们再去跟他探讨发生行为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几次之后,可能不会永远都不出现同样的情况,但宝宝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后会有不同的方法去选择。从我们自身的认知的改变,到遇到突发事件时可以使用的方法,都是正面管教能给我们提供的信息。

在正面管教里面,有这样一个前提,当我们在处理宝宝的任何一个问题时都总要记着这样一个信念:feel better,do better。感觉好才能做的好。当你的感觉不好的时候,作为一个成人都无法冷静的处理一个问题,更何况一个宝宝呢?当我们牢牢的把这个前提印在头脑里的时候,我们就要逐渐接触到正面管教的核心:不惩罚,不娇纵,和善而坚定。所谓惩罚就是像有些控制性的父母,你拥有全部权力,孩子必须对你唯命是从,只因为你是父母,如果孩子没有按照自己说的去做,会选择相应的惩罚措施迫使孩子去改变自己的行为。娇纵型父母会认为,孩子是宇宙的中心,他们拥有所有的权力,而和善而坚定的父母会认为,孩子是家里的一份子,而不是宇宙的中心,你了解孩子的个性,并能够在不挫伤孩子心灵的前提下设立界限。对于前提的理解和对于核心的认识都需要我们花很多时间去体会。这些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认知或者信念的改变。当你能真正理解前提和核心的内涵并真正把这些渗入到你的生活中,你去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就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第2个回答  2017-12-27

德雷克斯有句话:“孩子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怎样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鼓励。

1.鼓励如此重要

当一个孩子有不良的行为,你觉得是为什么?你觉得他在表达什么?仅仅是因为调皮吗?不,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丧失信心的孩子,他只是在用这些行为表达自己的需要。他的不良行为是在告诉你,他现在没有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你如果能理解在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藏着一个失望的信念,在转变孩子的不良行为的时候也许更有效。

2.转变态度

在你无论运用什么办法,有些态度很重要,有些信念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当你浮于表面,敷衍孩子,他是完全能够感受到的。

相互尊重:对你自己和他人能力的信任;对别人的观点以及你自己的观点的兴趣;承担起你对问题所应负责任的意愿。我们也同样需要将这种态度教给孩子,而最好的办法便是以身作则。

改善,而不是完美:很多家长总是很着急的想要孩子能够一下子转变所有的不良行为,变成一个完美的孩子。但我们应该有的态度是为了改善而努力,却不必期待完美。因为完美是极不现实的期待,那会让我们自己和孩子陷入深深的沮丧之中。

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很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数落孩子的缺点,经常抱怨孩子磨蹭、丢三落四等等,当你的关注点在孩子的缺点上时,孩子就是一个满身缺点的孩子;而当你看到孩子的优点时,孩子就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就得到什么。如果你把85%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认可和鼓励孩子积极的方面,那消极的方面就会很快消失。

3.鼓励与表扬

很多人的眼里,鼓励=表扬,但其实鼓励和表扬有着天壤之别。比如下面这些话,你认为是鼓励还是表扬:

我太为你自豪了。我很高兴你听我的话。我很喜欢你这样做。太棒了,这正是我所希望的。你真是个好孩子。

下面这些呢,鼓励?表扬?

你一定很为自己自豪吧。我对你有信心,相信你能从错误中学习你是什么感受?我相信你的判断。

没错,第一组是赞扬,第二组是鼓励,对此,你的感受什么?

鼓励指向的是行为和孩子自己,引导孩子成为他自己,变成自信、自立的人;而赞扬指向的是人,针对的是结果,让孩子成为大家眼中的好孩子,长期下来,孩子会依赖大家的评价。

4.鼓励的方式

很多人认为只有在孩子事情做好了才鼓励,但其实在孩子事情做得不够好时更需要鼓励。鼓励并不是必须让孩子感觉好,而是给孩子提供机会,培养他们“我有能力”的感觉。

鼓励的三种方式:

1、描述性鼓励:“我看到/我注意到……”清晰描述孩子值得鼓励的行为,及时肯定孩子细小的进步2、感谢性鼓励:“我很欣赏/我很感谢你……”请感谢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结果,关注孩子的感受3、赋予性鼓励:“我相信你/我知道你会……/我对……很有信心”真诚的表达对孩子的信任,给孩子力量,关注正面,即使没有达到预期,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从现在起,对你的孩子多多鼓励吧,他会有惊喜给你的。

第3个回答  2017-12-27

对很小的孩子的管教,主要是决定你自己怎么做,而不是期望你的孩子怎么做。而且,打下一个相互尊重而有效的养育的基础,永远不会太早。

最近在读《0到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这本书,很受启发,于是我开始在可儿的身上践行正面管教。

以前给可儿吃橙子时,我都先把橙子切好,再把皮都剥好,才会给她吃。今天,想换一种方式,只把橙子切好,不剥皮了。

可儿:拿起来就吃,很显然,她一定会连皮一起送到嘴里。

我:妈妈注意到你吃到橙子的皮了,好吃吗?

可儿继续吃,没理我。

我:妈妈注意到你在吃橙子的皮,味道会不会有点奇怪啊?

可儿:表情已经变了,皱着眉头,我能感受到她开始有点嫌弃吃到自己嘴里的橙子皮了。

我:橙子皮是不是不好吃呀,如果你也觉得不好吃的话,你想想我们可以怎么办呀?

可儿:舌头在嘴里咕哝,努力把吃进去的橙子皮吐出来。

可儿又拿了一瓣橙子

我:妈妈注意到你又吃到橙子的皮了,如果你觉得不好吃的话,想想你刚才怎么做的?

可儿:小手倒腾着,努力的去调整拿橙子的角度,想避开橙子皮。如果还是不小心吃到了皮,很自然的就会吐出来。

以前,我总担心可儿才一岁,她还不能用说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在她身上践行正面管教,会不会还太早。一个小橙子,完全改变了我的想法。原来我们做出的一点点改变,是完全可以引导孩子学会怎么做,让他们获得价值感。小小的一个启发式提问的正面管教工具,给了我大大的可能性。

第4个回答  2017-12-27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做了妈妈的我们,在书上,网络上看了不少关于育儿的经验,还看了不少的心灵鸡汤。觉得每一篇都说的很有道理,但到了自己孩子的运用上,却找不到有效的方法。直到相遇正面管教,他让我整合了曾经零碎的育儿知识。在运用工具的同时不断的观察反思总结,再实践,慢慢找到适合自己孩子自己家庭的生活方式。分享一下我的几个育儿PD故,希望对妈妈们有所启发。

秋天的公园满地落叶,佑佑和小伙伴快乐的在一大堆叶子上跑来跑去,突然大哭起来!原来是两个人撞在了一起,过去赶紧抱住他,检查一下,原来小伙伴的膝盖撞到了他的眼眶旁边,“你肯定很痛吧!”他说是,眼泪又出来了。要求妈妈抱抱。“是这里痛吧?妈妈回家给你抹点茶油。”抱了一会儿,应该不痛了,他又和小伙伴开心的的捡树叶去啦。这时我再去回应他好朋友的妈妈说没事。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是一个小小的进步。以前习惯于做老好人,也确实觉得小朋友之间的冲突磕碰很正常,会赶紧说没事没事,而且还会替别的小朋友说话,你看小朋友不是故意的,他都跟你道歉了!我想佑佑他需要的不是我说的这些,他需要的是妈妈的呵护并且和他站在一起。他的情绪流动起来,也会真实,而不是被我的一番说辞以后堵在那。

中午的时候,几个小男生爬高爬低找虫子,低的地方有不少积水。佑佑一个没踩稳,一条腿跪到水里都湿了,我当时心里立刻火大。下意识的反应就是发火说教啊!一直都说天气冷不让你们去水里玩,还去!积极暂停一分钟,我感到很担忧着急,是因为冷风一吹很容易着凉。我想让他回家去,他不肯,自己在里面垫了点纸巾告诉我没事。我看他跑步的时候姿势还是不太舒服,但好像不冷。我在心里默默演练了一遍是怎么对他发火讲道理的情景,觉得平静多了!既然他都想出了解决办法,又一直在运动应该不冷。那就这么接着愉快的玩儿吧!

下午接小朋友幼儿园,在等公交车的路上有一个小商店卖爆米花。他看了好几遍,估计很想吃。小朋友说:“妈妈,我饿了!”“你的肚子饿了。”“妈妈,你摸摸就知道了。”我摸了摸“真的很扁啊,我猜你饿的能吃下一头牛!”他转了一圈,又来跟我说:“妈妈,我能吃下一百个大嘴巴爆米花(似乎挂的牌子叫大嘴巴)。”我说“真的啊,你还能吃下200个大嘴巴爆米花吧!说不定你还能吃300个。”然后!就结束了,他从背后拉着我的手,我也拉着他的手,接着数400、500.大手和小手之间传递着温暖。小朋友其实是知道妈妈不会买给他,他一直在试探妈妈的态度。无须说教,什么太甜了,什么晚上吃这个上火、不干净了。就这么温柔而坚定的传递给他:我不会买,还收获了一路的好心情。如果用说道理或强硬的方式,我们能收获什么呢?可能小朋友委屈生气,跟我们对着干,也许有可能不敢反抗等等,但一路的好心情是没有啦。

抛砖引玉,不知道我和孩子相处的几件小事对你有没有启发呢?正面管教这本书值得所有的爸爸妈妈们来读一读,试一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