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基本训练

如题所述

长期以来我认为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对小学生的英语教学,尤其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认为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才能使英语教学走上一个新台阶。 学会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能够脱口而出的句子若在听力中碰到,听懂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阅读理解的能力提高了,语感也得到了相应提高。文章中使用的优美单词也能够模仿应用到写作当中:伴随阅读中语感提高的同时,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提高了,惧怕听力和口语表达的心理障碍也减轻了,听力与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写作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同时。句子的结构剖析能力也得到提高.也会促进阅读能力。因此,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锻炼构成了英语学习的全部,教学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系统思维,从各个方面齐头并进地提高学生的能力,不能片面地追逐单个方面能力的提高,更不能忽视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下面简要谈谈我是如何做的。 1、通过大量的听力训练及跟读模仿可以缩短自我发音与地道英语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学生讲出自然、流畅的英语。 2、通过多说,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说的方法很多,可要求学生操练句型。自编对话,情景表演,完成课堂中特别设计的任务等。 3、通过多读,培养训练学生语感。英语的朗读就是运用轻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将材料中的思想表达出来。多练不仅能培养学生更好地在句子中记忆单词,理解单词,也为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创造条件。 4、通过多写。培养学生理解单词、句型的能力,熟练掌握英语表达思维。可通过抄写、默写等方式逐步进行练习。 5、通过互译.使学乍掌握中英文思维的差别。同时促进写作能力。翻译时要注意直译与意译,明确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不同之处,加深对不同场合英语表达的理解。 二、英语教学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的 英语教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有效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学生主观上有这种想学好英语的冲动,巨大的潜力才能爆发,学好英语就不再是难事。因此,英语教学要围绕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中心展开。本人认为以下通过几种方式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 1、兴趣教学,首先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和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研究表明:“消极的情感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积极的情感能创造有利学习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和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在教学中,教师委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常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师生关系处理好了,情感氛围建立起来了,再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无形中激发学生主动性。其次,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充满情趣为了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例如,通过开展英语游戏、朗诵会、演讲比赛、默写比赛、作文比赛、听力比赛等教学活动,使教学充满情趣。例如,让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英语小品、创意制作英语小报和贺卡甚至设计英文个人主页等活动。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必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提高。 最后,教学手段多样化,激发学习兴趣。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了解到英语国家的同龄人是如何使用一些日常用语的,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很有效的。 最后,把握“互动式”教学的差异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发展的差异,创设不同情境和互动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英语带给自己的快乐,避免时学生进行过难和过多的考核。因此,互动的角色不只是师生间,还有学生间、小组间、个体与群体间、以及师生与教材的沟通,目的足够学生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和思考创造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环境。 2 、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进行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巧设疑问,启发学生:“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在英语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 其次,适时暗示,启发学生:课堂教学时,当学生思维出现障碍时,教师以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种种方法,给学生以暗示和肯定,或接通学生的思路,让他们得以顺利解决或提醒学生出现的某种偏差,使之迅速做到正确的思路来。例如,让学生复述故事,可以把课文中的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