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传统酿造工艺”于哪一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题所述

茅台酒传统酿造工艺于2006年荣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独特的传统酿酒工艺包括制曲、制酒、贮存、勾兑、检验和包装等六个主要环节。整个生产周期耗时一年,从端午节的踩曲到重阳节的投料,再到九次蒸煮、八次发酵和七次取酒,每一步都体现了茅台酒的严谨工艺。经过分型贮放和勾兑贮放至少五年后,茅台酒才得以包装出厂。
茅台酒酿制技艺的两个显著特点是“三高”和“三长”。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和高温馏酒构成了“三高”特色。在大曲的发酵过程中,温度可达到63℃,远高于其他白酒。高温堆积发酵是利用自然微生物进行自然发酵生香的过程,温度高达53℃。馏酒过程中的高温,即40℃以上,使得茅台酒在蒸馏时能更好地分离出有效成分。
“三长”则指基酒生产周期长、大曲贮存时间长和基酒酒龄长。茅台酒的生产周期至少一年,包括九次蒸煮、八次发酵和七次取酒。大曲需贮存时间长,而基酒的酒龄也较长。这与市场上其他白酒的快速生产形成了鲜明对比。
茅台酒的独特风味和香气正是源自这些精细且耗时的工艺步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