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尊女卑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古代男尊女卑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众所周知,古代人尊崇男尊女卑的思想,所以古代男性与女性,因为社会地位的差异,从小就被灌输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经受着天差地别的教育。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育目的
  在封建旧中国,传统的妇女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妇女按照儒家之道学做女人。这是一种性别角色教育。而男性一般是学习文化历史知识,走“学而优则仕”之路子,为“修身治国平天下”做准备。
  显然,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对于女性而言,教育只为让她们学“做一个女人”,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一代又一代“贤妻良母”。男性则不同,他们生来就更受欢迎,是社会认为经过教导就可为社会做贡献的存在,教育目的完全不同。
  2.教育形式
  汉代以前,女性性别角色教育以“四德”为基本内容。女性满十岁便要深居闺阁以受姆教。汉代以后,因儒家地位的巩固,女性教育逐渐系统化,有了专门的教材,对妇女各方面行为提出具体要求。
  男性则一直都是教育的主体,而且接受教育的机会也几乎只给了男性,我们所熟知的大部分诗人、作家、明君、贤臣,几乎都是男性。他们从小就接受各种教育,或是请先生,或是上私塾。
  官学、私学、国子学、书院制度、国子监、科举制度,一系列教育制度变迁,变的从来只是体制,教育主体从来都是男性。
  3.产生因素
  (1)国际理论因素。按照西方女权主义的观点,人类历史上不平等的两性关系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生理差异,女性的身体条件允许她们生育并哺乳下一代,男性则做其他工作。第二阶段是社会价值差异阶段,因女主内,男主外,男性被认为社会价值更高。第三阶段即由社会价值差异造成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2)我国社会因素。①思想决定行动。首先是受古代封建社会中人们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影响,人们往往认为女性生来就比男性地位低下,由此造成女性很长时间无法正常接受教育。②制度是另一重要因素,封建专制制度要求所有人对权威无条件服从,因而即使有人想改变当时的制度,也没有社会条件,更没有获得支持的可能,这注定了想要改变的失败。毕竟,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不可能一下就被彻底根除。③最后,这种对女性带有歧视的性别角色教育,使得绝大部分女性都成为封建统治者心目中想要的“模范妇女”,“模范妇女”再教导下一代成为“模范女子”,这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使得悲剧不断重演。
  二、传统性别角色教育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除了古代中国的男女性别角色教育,其他国家古代社会阶段大多也是尊崇“男尊女卑”的思想。
  而随着社会进步,国内外女性逐渐认识到了性别差异以及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并开始寻找各种方式,不断尝试追求自己平等的权利和地位,逐渐打破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我们由此也获得许多启示。
  1.西方的妇女运动
  (1)女权主义的萌芽。18世纪后期,随着“自由平等”等思想的传播,许多有思想觉悟的女性希望寻求与男性一样的权利与地位。
  她们认为男女差异根源在于女性没有接受跟男性相同的教育,并希望获得跟男性一样的就业权利。这一阶段,妇女运动主要集中在对女权的争取和对男权的抨击上。
  (2)女权主义的崛起。19世纪末,随着资本社会的逐渐进步,妇女从抨击男权社会转为对女性受制于男性的因素的思考,并试图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这个阶段是女性开始着眼于自身,寻找对策并积极解决的关键阶段。
  (3)女权主义的后续发展。20世纪后期,随着自由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有进步思想的人进一步增多,女权主义到此时发展成为基于男女性别差异的思考,探讨怎样缩小或消除两性差别的问题。此阶段是现如今倡导男女平等的前身。
  2.中国的女权思潮
  (1)启蒙阶段。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在封建社会压制下,一部分积极分子对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持怀疑态度并加以批判。
  太平天国运动也颁布了一系列解放妇女的措施。鸦片战争在掀开资本主义侵略中国帷幕的同时,也向中国传播了进步的思想。
  (2)兴起阶段。戊戌变法至辛亥革命时期,是女权思潮的兴起阶段。变法时期,妇女解放是改革中社会问题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至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带动西方的女权主义思想流入中国并被广泛流传。
  (3)发展阶段。新文化运动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而反对封建文化,自然包括反对约束妇女的封建礼教。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思想传入中国,至此,女权思潮被推向了高潮。
  3.我国的现状
  (1)男女平等。当今的和谐社会,一直提倡“男女平等”。这个平等,不只是说在法律方面享有一样的权利,履行一样的义务,还表现在现实社会中,男性女性平等地接受教育,毕业以后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某些特定要求的职业除外)以及其他许多方面。
  (2)女士优先。这个从西方传来的“女士优先(Lady First)”思想,从传播至今,一直被大部分人认可并履行。电影《泰坦尼克号》里,船出事故后,救生艇接收的是“妇女和儿童”;现实社会中,有些绅士(不仅限于绅士)会为女士拉凳子或是开车门等,这些都是女士优先的表现。
  (3)“不公平现象”。然而不管是人还是制度,总不是完美的。人无完人,制度也并不总能完全得到执行。男性和女性,在某些时候,还是不能保证完全“平等”。
  比如,老师对待乖巧的女生和调皮的男生,一般更偏爱女生;比如,一些单位在招聘时,考虑到女性结婚生子休假造成的损失,会优先录取男性;再比如,有些人还持有“女的一定不是坏人”的偏见,而被女性罪犯伤害。这些都是我们还未解决的问题。
  三、对我们的启示
  (1)封建落后的制度和思想,总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2)要敢于打破以前的偏见,敢于改正以前的错误态度。
  (3)社会在进步,我们只有意识到男性女性之间的差异,并努力克服,才有可能慢慢消除在生活中仍还存在着的某些“不公平现象”。
  参考文献:
  [1]王庆淑.中国传统习俗中的性别歧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王庆淑.中国传统习俗中的性别歧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原文地址:http://www.lw54.com/chengrenjiaoyu/20160905/6324038.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3
真的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