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如题所述

我国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原因如下:

1.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2.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只有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经济资源和科技成果,才能发展自己,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潮流。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

3.扩大对外开放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以克服我国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知识不足等困难;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趋利避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实行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扩展资料:

过程

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创办经济特区。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侨胞众多,资源丰富,便于吸引外资等有利条件,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自主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时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

第二步是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决定全部开放中国沿海港口城市,从北到南包括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共14个大中港口城市。

第三步是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指出这是我国实施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布局。

第四步是开放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由沿海向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延伸。1992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长江沿岸的芜湖、九江、岳阳、武汉和重庆5个城市。沿江开放对于带动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到1993年,经过多年的对外开放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政策,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层层推进,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至此,我国的对外开放城市已遍布全国所有省区,我国真正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外开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22

对外开放是由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具体如下:

1、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国际性,现代科技既不是一国所创造,也不为一国所拥有,而是国际合作共同发展的结果。任何一个国家,封闭起来,都无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现代化大生产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的高度专业化,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联系和世界市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拥有所需要的所有资源,生产所需要的所有产品,消费自己所生产的全部产品。

3、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则能扬长避短,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最大效益。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技术比较落后的国家,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外国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以使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减少代价,少走弯路,就显得更加必要。

扩展资料:

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特点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基本原理,总结国际、国内的历史经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回顾我国对外开放20年,我国对外开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渐进式开放。我国开放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为重点,逐步向中、西部内陆地区推进的,既保证了对外开放的不可逆转,又避免了盲目开放给产业带来的巨大冲击。

第二,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开放。我国对外开放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在此前提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同时,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安全。

第三,我国对外开放是以经济开放为基础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我国的开放首先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以后也是以经济开放为基础和重点。同时也包括积极发展同其他各国在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第四,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向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开放。无论哪个国家、属于什么性质和类型,也无论是穷国还是富国,我国都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它们的经济贸易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

第2个回答  2017-05-26
对外开放,是使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国策。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继承小平同志的遗志,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是由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一是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国际性,现代科技既不是一国所创造,也不为一国所拥有,而是国际合作共同发展的结果。任何一个国家,封闭起来,都无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二是现代化大生产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的高度专业化,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联系和世界市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拥有所需要的所有资源,生产所需要的所有产品,消费自己所生产的全部产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则能扬长避短,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最大效益。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技术比较落后的国家,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外国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以使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减少代价,少走弯路,就显得更加必要。

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有关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与其他国家不同。因此,我们的对外开放必须制定专门的政策。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我国的开放是从沿海建立经济特区开始的。小平同志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开放经济特区开始,十几年来,我们与当今世界发生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联系。对外开放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世界,看到了未来,看到了我们的优势和不足,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从九十年代起,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已居世界第二位。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序,也从1978年的第32位跃升为第11位,外汇储备突破千亿美元。这是一个标志。由此可以想见,对外开放所引进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于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初创阶段已经过去,摆在我们面前的急迫问题是,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引资结构要进一步合理,地区分布要注意均衡,对于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关键技术的资金引进要相对加大。外贸出口,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效益,减少亏损,尽快实现“两个转变”。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建立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以利于加快对于引进资金和技术的利用、吸收和转化。对外思想文化交流,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摒弃思想文化垃圾,警惕全盘“西化”和“分化”的政治图谋。

开放则兴,闭国则衰。我们一定要清醒地估量世界的发展,勇敢地迎接严峻的挑战,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使我们的民族更加有力地参与国际竞争,更加坚定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3个回答  2017-05-26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需要发展,唯有引进来新的东西,才能卖出去更多的东西,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