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县第一中学吴银燕【内容摘要】: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给现代的中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呈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形式 原因 对策 近几年,我国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导致了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引起我们的注意。如何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随着现代化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整体环境的变革,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变化,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竞争、压力越来越多,中学生面对的心理问题也多种多样,但是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在学校中,学习竞争十分激烈,一听说考试,学生心里就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毕业生中尤为突出。一旦成绩不好,挫折感就“油然而生”,表现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出现。 2、自信心不足。 由于长辈们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对学生的缺点看多而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于是就精神苦闷、低落、失去自信心。尤其一些学困生更是对学业、前途、未来不再抱有希望,整日没精打采,变得抑郁。 3、人际关系不协调,敏感。 自我中心意识强,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与人相处,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不喜欢我。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里听音乐”,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忽略了人际交往,以至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很好地和别人多谈”,“和异性在一起,非常不自在,说话脸红”,“没有人愿意和我一起玩”,“我感到孤独、寂寞”等。 4、“逆反心理”现象突出。 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产生“你要我这样做我偏那样做,你说这个好,我偏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不可”等具体表现,有时与家长敌对、与人抬杠,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举动。 5、“早恋问题”的困扰。 由于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发育逐渐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总是想看到他”、“我总想和他在一起”、“我和他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由此会感到“烦燥不安”,成绩开始下降,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诱因探讨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下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如果父母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在互爱、互敬、体贴的基础之上,那么就会培养出孩子待人接物中的人道主义、诚实、忠厚等良好的品质。相反,如果孩子看到父母彼此冷漠、疏远,那么将对孩子的道德成长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会让孩子也变得冷酷、自私,缺乏爱心,妨碍他们培养爱和友情这类重要的道德品质。在家庭教育中,采取何种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影响也很大。从现实情况来看,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对孩子过分溺爱,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在家中称王称霸,说一不二,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骄纵;对孩子严厉粗暴、苛刻,动辄打骂,不顾忌孩子的自尊心,这对于孩子确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极为不利,同时,还会使孩子形成有缺陷的个性,如冲动、冷酷、好斗、自卑等问题。2、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归根到底是学校的“功利主义”教育。目前我国的教育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教学大纲”为主体,以分数和升学率来衡量学生、老师和学校,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和人生观的教育,这是一种“功利主义”倾向。同时,学校又较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目前我国教育机构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中小学生心理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不少学校从教师到领导对心理教育的意识还很淡薄。在我国的中小学,学生有了心理问题,无处诉说,无法解决。学生在学校里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和空间。在学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被重视的局面如果延续下去,学生中将会有大量的心理疾患得不到治疗,后果不堪设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需要。如果轻视或漠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很难落到实处。由此看来,重视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3、不良的社会和文化因素。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地位、风俗习惯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中学阶段正是个体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心理品质形成时期,物质条件的改善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使中学生不知不觉增强了对金钱、权势、物质享乐的崇拜,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仔细想想,现实社会中有这么多的不和谐因素,对于中学生的人格形成肯定会造成大的冲击。中学生已经成为上网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网络已日益成为当代中学生日常学习和精神生活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网络的出现对中学生的影响也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网络可以开阔中学生的视野,增加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新途径,改变了他们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很多中学生对网络痴迷,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过分迷恋上网会给中学生带来心理、生理危害。长时间上网容易使人产生社会隔离感和沮丧孤僻、悲观等心理障碍,同时还会造成视力下降、颈椎病和肠胃病等身体疾病。今天的中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很难有与同伴交流的机会,网络的出现,使青少年可以以不同的身份在网上与人聊天、交友。在网上,他们可以找到很多与自己行为和想法相似的“伙伴”,这使他们对网络有一种归属感和依赖感。这种情感上的满足使他们思网不归,沉迷其中。上网、聊天,在一定的程度上可帮助学生排解心中的孤独,满足情感表达和性需要。因为社会开放程度和社会道德限制,中学生情感和性需要往往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而网络恰好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机会。 三、保持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实施对策。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讲究家庭教育的科学化、民主化。 父母要讲究与孩子沟通的方法,“蹲下来”与孩子平等交谈。当孩子说出自己的观点时,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当他们的看法的确有问题时,不要大惊小怪,要心平气和、耐心地与孩子交换看法,统一认识,这样孩子才能愿意与父母交谈。家长还要引导孩子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从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要舍得让孩子吃亏,培养孩子宽容大度的性格;舍得让孩子吃苦,接受“挫折教育”,不畏困难。同时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家长应当在合适的时机把正确的性知识教给孩子。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一定要平等,切忌以教育者的身份自居。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其实,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进行。教育者也不用刻意地去准备,也不必费心地去营造气氛,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就行。值得注意的是,发现孩子的“秘密”后,“大人”们千万不要大惊小怪。 2、学校要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心理环境。 既然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已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就应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努力创设和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实施心理治疗。也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动技能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熏陶和感染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浓郁的校园文化可以激励学生拼搏精神,整洁的校园设施可以规范学生心理行为。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也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家教知识,不断提高家长的“心育”水平,促使家长自觉地营造和睦,平等,民主的家庭心育环境,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管教孩子,与学校形式强大的教育合力。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社区、村队生活环境,使之服务于学校德育。 3、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 要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可以请有关专家给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让教师知道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备完整的人格、充沛的活力、进取的精神、愉快的情绪、适当的行为、虚心的态度及现实的良好适应力。明确不同学段的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又有所不同。让教师们通过学习,提高认识,真正懂得一个好教师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用自己真挚的爱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与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育人中的地位与作用。组织教师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必须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心理具有独立与依赖、自觉与幼稚、积极与懈怠等错综复杂、相互矛盾的不成熟的特点。也要正确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差异的,学生在课堂上各方面的表现不可能整齐划一,但是这种差异不是消极的、有害的,而是可积极开发,充分利用的一种资源。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教师不应忽略这一点,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都切忌轻易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老师要为人师表,以满腔的热情感动学生,要有敬业精神,以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渊博的知识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做到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朋友,这样才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形式采取多样化,以满足学生来自各方面的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自学积累心理学的知识与经验,逐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自我教育能力,开展宣传、广播、公告、板报等最后达到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心理、青春期、人际关系、学习方法、考试焦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2)力争使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融入到学校教育、学科教育、班主任教育、年级段教育等各项工作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找出学生问题存在的根源,挖掘和开发其潜能。应牢牢抓住课堂这个主渠道,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或矛盾,使其处于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思维灵活、爱憎分明、举止适度这样一种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之中,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主题班会等,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5、用网络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网络实行个别化心理健康教育,即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生活中的影响力,也可发现潜在的严重心理障碍者,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教育对策。针对有一般心理障碍和严重心理障碍者的咨询与治疗,可建立心理理疗与保养内容。它主要针对有些同学因学习方法不当、人际交往不良、单相思,再加上心理调节能力差造成心情压抑,焦虑不安,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还有一些同学心理障碍的时间较长,甚至还从小开始就有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网络生存的需要,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需。学校建立并开放校园网吧,健全学校管理体制。结合家庭教育与管制,坚持以疏导为主,堵为辅,做到堵导结合,严格管理校园网吧,正确引导。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消灭种种不良的心理障碍,培养健全的个性,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使中学生更好地享受安全而又有教育意义的网上体验,使中学生健康、顺利地走向网络时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